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财政金融   32篇
工业经济   14篇
计划管理   119篇
经济学   21篇
综合类   38篇
运输经济   1篇
旅游经济   2篇
贸易经济   170篇
农业经济   13篇
经济概况   41篇
邮电经济   3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59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与其用半年开发100个小客户,不如半年开发一个大客户,因为大客户会给你带来大客户群;  相似文献   
2.
世界上第一个推销员是谁?是伊甸园里的那条蛇。它将一个苹果推销给了亚当和夏娃。  相似文献   
3.
对于那些有赡养责任的夫妇来说,购买人寿保险是排在购买清单里的第一项。若没有小孩或老人需要供养,那么对于双职工夫妇来讲,购买人寿保险似乎是多余的,除非他们有超常的债务要还。  相似文献   
4.
<推销员之死>是阿瑟·密勒的代表作,剧作家阿瑟·密勒因其真实地揭露美国资本主义社会下小人物的命运,其道德勇气深受推崇.该剧确立了他在美国戏剧界的地位.它通过威利·洛曼这个悲剧角色,对个人的悲剧提供了具有战后美国特色的解读.一个小人物能否成为悲剧人物一直是评论家主要的争议.而该剧却给了我们一个肯定的答案.奉文主要分析剧中主人公--小人物威利及其与妻子等人的关系,以及导致他对个人生活与职业的误解直至最后结局的主要原因,来阐释该剧的真正意义,即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困境.这也是现代社会所暗含的悲剧主题.  相似文献   
5.
畅销27策     
辛保平 《科学投资》2005,(12):16-43
“没有不好的产品,只有不好的推销员”,这是外国某个营销牛人说的话。这话说得有点过份,世界上确实有那样一些烂企业,成天生产一些烂产品,提供一些烂服务,不管如何水平高的推销员,用如何智计百出的手法都推销不出去的,但总的来说.这样的企业属于少数。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即便是有心.也很难将产品或服务做烂到这种程度上,所以问题大多数还是如在卖东西的方法上。  相似文献   
6.
张涛在深圳推销界已于了20多年。在这期间,他推销过多种产品,从一个门外汉变成一位推销高手。在别人请教他成功的经验时,张涛说:“推销员一定要带着一个有益于顾客的构想去拜访顾客。这样,你所遭遇拒绝的机会就会少,你就会受到顾客的欢迎。推销员要做建设性的拜访。”张涛在推销  相似文献   
7.
机会属于有心人1993年,我应聘到一家电器公司做推销员推销员需要能说会道不怕丢脸,这可难坏了从小性格内向的我。一个月下来,我的销售业绩排在公司的最后一位,这对个性好强的我来说无疑是个打击。深夜人静的时候,我躺在床上辗转反侧,心想,要是有一种业务,能让客户主动来找我,而不用我去找客户,那该有多美啊!  相似文献   
8.
交费方式的瞎话 个别推销员在介绍一份分20年交保险费的终身保险时,不去解释需要交20年才将保险费交齐,而告诉买保险的人只需交一年的保险费就不用再交费了。于是,就有人当作得了便宜,只交了一年的保险费后就真在家静等着领钱。终身保险分20年交费,是一种分期付款的交费形式。在这种交费方式下,无论买的保险是三年后开始领钱还是五年后开始领钱,或者是生病等情况下领钱,总之是人们将一生的保险费集中在20年里,并且是连续交费。显然,该连续交20年钱才能享有的东西只交了一年钱是不可能享有的。结果怎样呢?  相似文献   
9.
营销故事     
《科技与企业》2007,(4):46-47
故事一:卖鞋子的两个推销员 两家鞋业制造公司分别派出了一个业务员去开拓市场,一个叫杰克逊,一个叫板井。在同一天,他们两个人来到了南太平洋的一个岛国,到达当日,他们就发现当地人全都赤足,不穿鞋!从国王到贫民,从僧侣到贵妇,竟然无人穿鞋子。  相似文献   
10.
乐观者不败     
20世纪80年代中期,美国某保险公司曾雇佣了5000名推销员,并对他们进行了培训,每名推销员的培训费高达3万美元。谁知,雇佣后的一年,就有一半人辞职,4年后这批人只剩下了五分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