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3篇
  免费   2篇
财政金融   16篇
工业经济   5篇
计划管理   65篇
经济学   35篇
综合类   60篇
运输经济   1篇
贸易经济   59篇
农业经济   17篇
经济概况   14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59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本文分析了美国某些学者依据现实主义理论提出的遏制中国的政策主张存在的思维误区:第一是视角偏差,美国某些学者自己站的不正,看中国必然歪;第二是视力盲点,美国某些学者看不见中国文化的和平主义精神;第三是视力色弱,美国某些学者看不清中国近代以来不同西方列强独特文明发展道路;第四是视力短视,美国某些学者看不到21世纪世界政治经济与人类文明进步的大趋势。本文指出,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发达国家,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正在崛起的发展中国家,中美两国和则两利,斗则俱伤。  相似文献   
2.
现实主义是权力政治理论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深入地分析了“Power”的两种含义及其在现实主义经典国际政治学著作中的具体应用。国家利益必须由国家力量的大小来界定 ;国际结构必须由国家间的力量对比来界定 ;而进攻性现实主义所主张的是不断增强的力量 ,并非国际体系中的统治。把现实主义误解为统治国际体系、不讲道德的权力政治理论 ,并没有把握现实主义的真正本质。这样一种误解给理论研究和国家政策都造成了严重的损害。  相似文献   
3.
现实建构主义:国际政治的权力建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一种分析框架的建构主义原则上可以与现实主义、自由主义等实体理论相融合,建构主义试图在实证主义与后实证主义之间走一条"中间道路",因此它与现实主义在本体论与认识论上并非截然对立,这就为建构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对话提供了前提条件。建构主义与现实主义融合而成的现实建构主义有两个核心假设:一是国际政治是社会建构的产物;二是国际政治无法超越权力政治。因而,现实建构主义的核心问题是探讨权力的多种形式及其在建构国际政治中的不同作用。  相似文献   
4.
图画江山写新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拟从新金陵画派入手,着重分析钱松在建国初期至文革以前所作的两幅山水画,阐述其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以及传统文人如何创造出新中国山水画艺术形式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深厚的现实主义传统,日渐宏大的文学气度,自觉的选择意识,以及追求艺术独创性的探索精神,构成了河南作家强烈的使命感,这种使命感表现在题材和主题的选择上,集中表现为这样三个特点:一是以关注乡村、关注农民为主题,二是由守望乡土到塑造人物,三是味儿冲、情浓的乡土语言.  相似文献   
6.
中国传统戏曲美学思想在于"情","诗意现实主义"美学思想重在"思"。先锋戏剧创作吸收两者的美学特征,将"情思"融于作品之中,在"传统戏曲"美学思想中"抒情言志",在"诗意现实主义"美学思想中"思辩求知"。  相似文献   
7.
刘扬 《活力》2005,(6):304-304
《叶甫盖尼·奥涅金》是普希金最杰出的代表作,是俄罗斯现实主义小说的第一部典范作品。  相似文献   
8.
艾青的诗充满了对于民族与时代的耶稣般的殉道和忧伤。这份苦难和忧伤于艾青来说是个人之伤民族之痛的融合,是一份民族之爱、人类之爱,是谓之大爱,它构成了艾青诗歌的基本色彩。童年的遭际、游子的苦涩、民族的苦难与象征主义的朦胧、隐晦、忧郁天然契合,并化为一种美学特质渗入他的诗行,从而酿就了独具风格的“艾青体”诗歌。并且,从艾青的漫长的创作过程及其作品,我们看到了一个时代的变迁,因而“史”的性质是明显的:历史发展的曲线与诗人创作的曲线达到了完美的契合。诗人就这样以自己的历经半个多世纪的诗歌创作及其独特的艺术风格真实记载了20世纪的中国,并由此完成了一部诗史的建构。  相似文献   
9.
明末清初的"中西礼仪之争"是一场在全世界范围的文化大讨论,引起了广泛关注。围绕儒家文化是否符合基督教教义,中西奉教人士及对中国礼仪的性质进行的讨论,最终连统治者都参与其中。双方社会制度和价值观念的异质性导致对文化话语的争夺,这带来权力交互抗争,而使得整个过程异常复杂。"礼仪之争"仍旧在现代意义上发生着,在中国与西方交往的话语矛盾方面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读书     
《宁波通讯》2014,(14):86-86
<正>这是一部现实主义小说,也是小说化的家族史。作家高度浓缩了中国西北农村的历史变迁过程,作品达到了思想性与艺术性的高度统一,特别是主人公面对困境艰苦奋斗的精神,对今天的大学生朋友仍有启迪。作者在近十年间广阔背景上,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刻画了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劳动与爱情,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日常生活与巨大社会冲突,纷繁地交织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作者:路遥,出版社: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