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11篇
工业经济   2篇
计划管理   1篇
运输经济   1篇
贸易经济   8篇
经济概况   12篇
  2023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7 毫秒
1.
卢小平 《大经贸》2004,(12):24-27
自1990年以来,中国与东盟的进出口贸易额以年均20%的速度递增,东盟已连续11年成为中国第五大贸易伙伴。2003年,中国与东盟之间的贸易额达到了历史性的78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2%。今年1至9月,双方贸易额已达754.5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5.6%。温家宝总理去年提出的使双方贸易额在2005年突破1000亿美元的目标,今年有望提前实现。11月初,首届中国—东盟博览会(简称南博会)在广西南宁举行并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据悉,从2005年1月1日开始,中国与东盟10国对所有产品的降税进程全面启动,大部分产品的关税将于2010年降到零。  相似文献   
2.
李恒杰 《时代金融》2014,(14):101-103,106
会展业对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较强的拉动效应。本文主要探讨了云南会展经济发展的现在及存在问题,分析了云南会展经济发展面临的优势,提出云南会展经济发展应从发展特色出发,加强会展业与旅游业、体育业的融合度,高度重视会展行业制度环境的建设,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加大招展、出展组织力度,全面推动会展与内外贸交易共同发展,参与国际国内区域会展合作,形成以中国—南亚博览会为龙头的"大会展"格局。  相似文献   
3.
方艳  范兴龙 《中国外资》2014,(11):40-41
中国与南亚国家目前合作正处于最活跃、最富有成果的时期。2013年双边贸易额近1000亿美元,中国企业对南亚国家投资累计超过40亿美元,完成工程承包营业额累计超过850亿美元,给双方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  相似文献   
4.
南博掠影     
王蓉蓉 《时代金融》2013,(19):52-53
1.南博会展馆2.台湾食品商人向游客介绍当地美食3.巴基斯坦商人向游客展示当地红茶4.斯里兰卡珠宝商人向游客介绍翡翠5.尼泊尔商人教游客挑选唐卡  相似文献   
5.
南宁·中国-东盟博览会蕴藏的潜在价值量大而深,如何充分挖掘其潜在的价值,使其转化为现实价值,有着诸多制约条件。本文就此进行了分析研究,以为成功举办南博会提供决策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6.
许广声 《大经贸》2007,(11):8-12
今年9月、10月,中国四大展会即广交会、高交会、中博会、南博会先后在广州、深圳、南宁举行,四大展会各有千秋,互为补充,互相促进。有关人士认为,近几年来,中国四大展在自身发展的同时也见证了中国外贸的和谐发展。[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中国经贸》2005,(9):5-5
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简称广交会)是连接中国与世界经贸活动的重要桥梁和窗口,具有“中国商品大全”和“中国第一展”的品牌内涵以及客商集中、企业集中和信息集中的巨大优势,成为综合展示中国经济技术和产业成果、知名产品和企业的重要平台。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简称高交会)是经国务院批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科学技术  相似文献   
8.
区域形象又称地区形象,良好的区域形象对一个地区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广西在具有丰富多彩的区域形象优势的同时,也存在着不少问题。抓住中国一东盟博览会的机遇,全面建设、提升和完善广西区域形象,对于加强与国内、东盟乃至世界各国的交流与合作,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9.
南博会给柳钢带来的机遇。通过对东盟钢铁产业及市场现状前景的分析,钢铁产业与东盟有较大的互补性,一方面是东盟正处于工业化阶段,钢铁消费量正值高峰期;另一方面,东盟有比较丰富的钢铁生产资源。由于东盟钢铁产业并不发达,因此剧烈的竞争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不会出现。唯其互补性强,就可能创造双赢的局面,使合作长期下去。具体来说,南博会给柳钢带来的机遇有如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中国-东盟博览会落户南宁的条件分析,探讨如何把中国-东盟博览会政策优势、区位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和经济优势,以及中国-东盟博览会对南宁会展发展和南宁城市发展的积极作用与对策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