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9篇
  免费   1篇
财政金融   28篇
工业经济   2篇
计划管理   27篇
经济学   45篇
综合类   13篇
贸易经济   47篇
农业经济   7篇
经济概况   49篇
信息产业经济   1篇
邮电经济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1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使企业的外部环境发生了显著变化:一是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社会生产能力快速增长,出现了世界性生产过剩,导致产品(或服务)的生命周期缩短,产品(或服务)的差异性竞争日益激烈。二是知识经济的兴起及传统的产品经济形态向服务经济乃至体验经济的转变,使世界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变动更加剧烈,企业所处的产业和行业环境更为不确定,经营风险加大,导致企业寿命大大缩短。三是通信手段的日益便捷、生产  相似文献   
2.
刘媛 《企业经济》2003,(7):64-65
2002年,中国手机行业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在这一年中,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手机市场。根据信息产业部的统计,国产手机在2002年实现了质的飞跃,出现了整体突破的局面。1998以前,国内手机市场全部由国外品牌占据,1999年国内品牌手机的占有率为1%,2000年达到7%,2001年达到12%,截至去年三季度,国产手机所占市场份额已扩展到20%左右。品牌方面,波导手机的市场份额排名第三,仅次于摩托罗拉和诺基亚。就在国内手机市场形势一片大好,众多厂商纷纷使出浑身解数挤进这个市场的时候,手机行业却已经悄悄地发生了一些变化,这些变化对我国手机行业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3.
4.
目前在中国内部的确隐藏着许多经济与社会矛盾,但是细数这些矛盾,没有一个会在中短期内从内部引发危机,而生产过剩危机却是现代市场经济中的常态。中国还没有经历过生产过剩危机,但生产过剩状态却已经存在了好几年,并正在向愈加严重的方向发展。这种态势会否把中国引入一场危机,现在还不得而知,但200多年来资本主义国家的历史经验与马克思主义的经典理论告诉我们,生产过剩与经济危机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  相似文献   
5.
经济增速下行从2011年算起,已经持续三年.但今年一季度数据说明,经济增速下行还远没有结束,并且很可能在年底就“破7”.生产过剩危机正在逼近,亟待推进更有效的城市化政策,同时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以大调整与大改革对抗经济下行压力.  相似文献   
6.
赵英杰 《经济论坛》2014,(2):162-165
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金融不稳定的思想可以从金融不稳定的内生因素、金融不稳定与经济危机的关系、金融不稳定的形成过程与经济周期各阶段的关系以及金融手段对于经济危机解决的意义等四个方面进行概括。马克思认为,金融不稳定不是经济危机发生的必要条件,相反,金融不稳定发生的根源是实体经济中产品的相对过剩。以缓解货币紧张为主要手段的金融拯救行动,对于生产和就业的恢复难以发挥根本作用。  相似文献   
7.
当前北美、欧盟及东亚经济面临的主要威胁是什么,对于这个问题的答案可以说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现在看来,目前对欧美与东亚经济构成重大威胁的应该是通货紧缩。众所周知,战后几十年世界经济面临的主要危险是通货  相似文献   
8.
生产过剩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共存的社会现象,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发展到社会化大生产后伴随着资本运动、市场竞争的必然结果,但生产过剩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通病,其存在着质的差别,资本主义生产过剩是资本主义的生产和消费之间对抗性矛盾的定期爆发,是资本家追求利润最大化加剧对工人剥削在生产力领域的最直接表现,它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潜在掘墓人;社会主义生产过剩是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相互竞争的阶段性现象,它必然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政治体制、经济体制的完善而自行消除。  相似文献   
9.
通过考察“平均利润率下降论”、“比例失调论”和“消费不足论”对马克思有效需求理论的误解,指出马克思的有效需求理论是以社会再生产为视角,把收入分配、比例失调、生产过剩三者联系起来的有机整体。文中还尝试用数学公式重新表达了马克思的有效需求理论。  相似文献   
10.
消费非饱和性与生产过剩的矛盾冲突是一种理论幻觉.这种幻觉源于对狭义消费与广义消费两种不同概念的混用.狭义的消费概念包含效用性和消耗性两个基本内涵.广义消费保留狭义消费的效用性规定,而放弃其消耗性规定,将意愿储蓄纳入消费范畴之中.在储蓄性消费中,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可以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分离开来.因此,储蓄性消费有两种独立的形态:一种是实物型储蓄性消费,它与消耗型消费一起构成实物型消费,具有可饱和性;另一种是价值型储蓄性消费,具有非饱和性.生产过剩是相对于实物型消费而言的,非饱和性则是相对于价值型消费或者总消费而言的,二者是可以并存的.一部分家庭对价值型储蓄性消费的追求导致另一部分家庭不得不进行非意愿的实物性储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