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26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3篇
财政金融   821篇
工业经济   136篇
计划管理   1215篇
经济学   372篇
综合类   342篇
运输经济   87篇
旅游经济   3篇
贸易经济   571篇
农业经济   109篇
经济概况   392篇
信息产业经济   6篇
邮电经济   1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50篇
  2015年   105篇
  2014年   265篇
  2013年   222篇
  2012年   218篇
  2011年   267篇
  2010年   334篇
  2009年   289篇
  2008年   266篇
  2007年   195篇
  2006年   170篇
  2005年   206篇
  2004年   266篇
  2003年   324篇
  2002年   222篇
  2001年   174篇
  2000年   168篇
  1999年   55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审计机关审计证据准则》第四条规定,审计人员收集的审计证据必须具备客观性、相关性、充分性和合法性。只有具备以上四性的审计证据才是具有充分证明力的审计证据,才能够支持审计结论。但是,目前在审计实际工作中,审计人员更注重在审计过程中如何发现问题,怎样处理、处罚,对如何取得符合“四性”的审计证据往往未引起必要的重视,给审计执法工作带来了风险。本文仅就目前审计取证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谈几点粗浅的意见,供审计同行们参考。  相似文献   
4.
徐中领  王宇飞 《理财》2003,(5):16-16
审计证据是证明审计事实真相,形成审计结论的证明材料。收集的审计证据是否具备客观性、充分性、相关性和合法性是衡量审计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准。笔者在工作中想到,由于经济活动的复杂性、会计政策的变化以及现有的审计法规赋予审计机关审计权力的局限性,使得审计取证工作变得困难、复杂和多样化。一、审计人员收集的有关审计对象与非审计对象之间的经济往来事项的证据难以全面、真实地反映客观经济活动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存在,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多种经济成分共存必将引起经济主体的多元化,如个体独资企业…  相似文献   
5.
6.
最高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规定中提出了新证据制度,在改革证据随时提出主义上迈出了重要一步。为实体公正考虑,新证据有其存在价值,但如果从宽认定新证据仍会落入证据随时提出主义的窠臼,带来一系列负面影响。对此,本文提出从严界定新证据、完善民事新证据制度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7.
8.
9.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