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6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5篇
财政金融   14篇
工业经济   12篇
计划管理   95篇
经济学   71篇
综合类   140篇
旅游经济   2篇
贸易经济   45篇
农业经济   15篇
经济概况   7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67篇
  2007年   65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代重大社会问题几乎都与生态状况有着密切的联系,生态社会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向,最终必然影响到社会形态的种种变革。论述了生态社会化和社会生态化的涵义,阐述了生态文明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把生态问题与社会问题相结合研究是一个值得十分重视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2.
文章在充分考虑都市圈经济一体化中涉及的经济主体、城市管理职能、城市经营服务内容三个主要维度,构建了一个整合的研究框架,借助此整合研究框架,许多关于都市圈经济一体化中和谐发展的问题可以系统化的提出和分析解决。  相似文献   
3.
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中,在高等教育日趋国际化,高校生存环境发生巨大变化的全新竞争氛围下,我们应该创建以学术文化建设为核心的和谐校园文化,自觉地适应社会经济和高等教育发展趋势.提倡学术自由,尊崇学生个性,追求真理,培育新的思想观念,建立新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机制,增强活力,促进大学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和谐共进.  相似文献   
4.
中国传统文化及其影响下的家族制企业文化基于原始血缘伦理关系,具有“和而统”的特点。要适应现代市场竞争,就必须在普适法则的基础上包容多样性,并保持一种有张力的平衡,实现真正的“和而不同”。这需要制度制衡机制,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文化精神制度化,创建竞争制衡的“和而不同”企业文化。广东温氏集团的成功就在于它实现了这种文化整合与创新,使传统家族制企业在普遍秩序中开拓出广阔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5.
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问题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现阶段,我国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客观存在,而且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从世界经济发展来看,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是一国工业化进程中的阶段性产物,同时也是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由二元经济向一元经济过渡的必然现象,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通过对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现状以及收入差距产生的特殊原因进行分析,提出城乡统筹发展,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路径选择思路。  相似文献   
6.
从"人类中心主义"和"生态中心主义"、"天人合一"和"人定胜天"以及"静态的和谐"和"能动的和谐"这三个方面对生态美学的实践观进行了辨析,旨在对生态美学的实践观达成共识,以及倡导生态美学不仅以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的自由和谐理念解释世界,更在于积极按此理念改造世界.  相似文献   
7.
社会和谐问题的关键,是搞好以民主法治为中心的国家治理。中国的制度变迁是经济和社会层面的变迁,是自上而下推动的改革型的变迁,在由权力集中到权力分散的制度转型过程中,稳中求进是中国实现社会和谐的经验总结,制度的设计不宜过于完美。民主政治是社会和谐的前提和归宿,是执政合法性的来源,没有民主政治就没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8.
城乡关系协调视角下的中国乡村工业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泉 《经济与管理》2007,21(3):33-37
实现乡村新型工业化是中国城乡区域实现良性互动及促进城乡和谐发展格局的关键途径与基本动力。在城乡关系协调的过程中推进乡村工业化,必须重视乡镇企业在新时期的转型与发展,创新农业产业化经营与运作模式,不断培育壮大农业企业家的人力资本支撑,最终实现城乡协调互动基础上的共同繁荣与进步。  相似文献   
9.
经济和谐是“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和重要支撑,由于特定时期中国存在经济结构不匀衡的各种矛盾。应从税收、公共支出和公共行政等方面采取相关措施。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共同发展与繁荣。  相似文献   
10.
消费和谐论:面向科学发展观的消费理论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文章从消费系统均衡的角度出发,运用一般均衡原理研究了消费系统实现均衡的和谐机制,探讨了消费者在和谐机制运行中的主导地位,进而分析了消费和谐论与科学发展观的有机统一。最后指出以人为本、协调发展、提高消费在GDP中的比重对于科学发展观和消费和谐论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