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6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篇
财政金融   24篇
工业经济   21篇
计划管理   88篇
经济学   161篇
综合类   33篇
运输经济   2篇
贸易经济   111篇
农业经济   15篇
经济概况   93篇
邮电经济   2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技术轨道理论与制造企业服务化间的关系,认为技术轨道对制造企业服务化的影响机理包括3类:驱动机理、拉动机理和差异化机理。制造企业服务化转型内在机理是技术轨道驱动下投入服务化、企业边界变化以及用户需求、产出、政策拉动下与技术轨道的协同演化过程,且通过技术轨道形成服务化转型差异。制造企业对自身技术轨道的识别有利于确定发展所需主要技术来源及技术演化轨迹,把握实现服务化的关键机理。  相似文献   
2.
经济服务化、服务知识化与我国服务业的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培 《商业研究》2002,(4):108-111
服务部门在经济结构中占据着统治地位的出现 ,预示着服务经济时代的到来。新技术的广泛运用使得服务业的内部结构出现了分化 ,服务业的增长模式和产业形态的演变正前所未有地依赖于知识和技术的运用。“经济的服务化”和“服务的知识化”将是未来经济发展的两个主要特征 ,服务业的发展也将是未来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然而我国服务业的发展还存在不少差距 ,如何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促进我国服务业的发展已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3.
大数据分析能力提升制造企业服务化绩效的机理在于“精益共创”,即成本降低与价值增值的同时实现。笔者使用321份制造企业问卷调查数据,在以结构方程模型检验包含大数据分析技术能力、管理能力和人才能力在内的大数据分析能力对制造企业服务化财务绩效与非财务绩效影响的基础上,进一步验证IT与业务战略匹配在此影响过程中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制造企业服务化财务绩效与非财务绩效均随着大数据分析技术能力、管理能力和人才能力的提高而提高;随着IT与业务战略匹配程度的加深,大数据分析能力与制造企业服务化绩效间的正向关系被加强;大数据分析能力对制造企业服务化绩效的直接作用及IT与业务战略匹配的调节作用不受制造企业IT投资优先权与IT角色定位的影响。本研究探讨了大数据分析能力影响制造企业服务化绩效的内在机理,所得结论拓展了数字经济、价值共创理论的研究边际,丰富了服务化研究的现有文献,为制造企业通过数字化促进服务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胡晨  方颖 《中国信用卡》2023,(11):86-89
近年来,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网络犯罪呈现犯罪人员去中心化、技术性强、犯罪活动跨境、犯罪人员众多等新态势。笔者在实际案例分析中发现,由于信息网络具有强渗透、快传播等特点,犯罪分子利用网络大肆散播兼职广告,将犯罪工具商品化、服务化。  相似文献   
5.
制造企业服务化过程中伴随着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且两类创新协同演进是推动服务化进程的重要力量。当前,服务化研究大多以此为基点,探讨两类创新的关系,并且随着服务化的“数字化”特征越发明显,大多数学者从技术层面提出数字化技术对两类创新的促进作用。然而,鲜有学者考虑数字化技术对两类创新关系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数字服务化研究与实践。为此,首先通过系统回顾相关文献,分析两类创新的相互作用及其耦合困境;其次,厘清数字化技术促进两类创新的前因、过程与结果,并据此解析数字化技术增强两类创新耦合效应的作用机理;最后,提出该主题未来可拓展研究的三大方向。  相似文献   
6.
刘建梅 《经济师》2003,(12):76-77
文章指出 ,面对世界经济的服务化趋势 ,大力发展服务业自然是我们的基本国策。文章就如何发展我国服务业 ,实现经济服务化提出几条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制造业服务化带动新型工业化的机理与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作为当今世界制造业发展趋势之一的服务化,与中央提出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有着密切的关系。从服务化的两个层次即投入服务化和产出服务化来看,它有利于提高产品科技含量、降低资源消耗、提高企业效益、增强竞争优势、改善环境绩效、增加就业机会。因此,“以制造业服务化带动新型工业化”是实现新型工业化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8.
胡剑平 《新金融》2006,(10):25-28
经济服务化已经成为世界经济的普遍趋势,在中国特别是东部沿海地区这一趋势已经显现。本文以上海为例分析了中国的经济服务化趋势以及这一趋势下的商业银行业务机会和挑战,提出了经济服务化趋势下的银行业务策略,即国内商业银行必须适应经济服务化趋势,探索建立与服务经济相配套的产品与服务体系,实现金融服务模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9.
基于在岸服务和离岸服务投入的细分视角,利用投入产出表数据,测算中国工业投入服务化水平,并在考虑行业异质性的基础上,考察在岸和离岸两种服务投入对工业行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显示:中国工业投入服务化总体水平不高,且在岸服务投入显著高于离岸服务投入;离岸服务投入水平的提高有助于工业行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而在岸服务投入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不显著;行业规模和出口强度的差异会影响在岸和离岸两种服务投入对工业行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上海质量》2014,(2):18-22
本文编译自英国阿斯顿商学~(AstonBusinessSch001)于2013年6月发布的白皮书。该研究项目由阿斯顿商学院联合施乐公司发起,迪莫西·贝恩斯(TiinothyBaines)教授主持。迪莫西.贝恩斯是阿斯顿商学院服务化研究所所长,在2013年曾出版有英文著作《制造服务:制造业如何通过服务化和产品服务系统取得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