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43篇
  免费   121篇
  国内免费   60篇
财政金融   75篇
工业经济   76篇
计划管理   363篇
经济学   700篇
综合类   340篇
运输经济   21篇
旅游经济   47篇
贸易经济   211篇
农业经济   1858篇
经济概况   433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44篇
  2021年   83篇
  2020年   110篇
  2019年   85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64篇
  2016年   103篇
  2015年   117篇
  2014年   210篇
  2013年   199篇
  2012年   322篇
  2011年   379篇
  2010年   309篇
  2009年   315篇
  2008年   376篇
  2007年   330篇
  2006年   302篇
  2005年   132篇
  2004年   131篇
  2003年   97篇
  2002年   84篇
  2001年   84篇
  2000年   73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粮食安全的根本是在耕地,关键在于耕地质量。目前新增耕地主要源于土地开发项目、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土地复垦项目等,这些新增耕地需要对其开展耕地质量等别评定工作,了解新增耕地的质量状况,分析其空间特征,这对落实国家耕地保护制度、开展农村土地整治工作等具有重要作用。[方法]文章以南方典型丘陵区域——江西省宜春市作为研究区域,在新增耕地质量评价的基础上,运用地统计学、景观生态学、Arcgis空间分析技术和典型相关分析方法,研究宜春市新增耕地质量的空间特征,掌握耕地质量等别的分布规律,了解耕地质量的影响因素,为制定合理的耕地资源利用与保护政策提供依据。[结果](1)Moran′s I值结果表明宜春市2014年新增耕地利用质量在空间分布上的空间自相关性最强,而耕地自然质量空间自相关性最弱。(2)景观破碎度指数结果表明优、高等别的新增耕地质量破碎度大于中、低等别的; 多样性指数结果表明新增耕地质量多样性指数比较大; 优势度指数结果表明新增耕地质量等别优势度指数比较小,与多样性指数结果相呼应; 均匀度指数结果表明,新增耕地质量等别均匀度指数相差不大,新增耕地质量等别比较均匀。(3)质心结果表明2013—2014年间宜春市新增耕地质量的格局整体上是向西南方向变化。[结论]宜春市新增耕地质量不高; 新增耕地的利用水平差异性较小,自然本底状况差异较大; 新增耕地质量等别类型多,各质量等别类型耕地均有增加,耕地质量参差不齐,较高等地的新增耕地相对低等地而言更破碎化; 新增耕地的开发格局向着西南方向移动; 该研究为南方丘陵区的新增耕地保护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以江西省宜春市"月都花溪谷"乡村森林旅游项目规划中哲学元素的应用为个案,结合哲学理论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乡村森林旅游项目规划应有哲学的自觉,根据项目所在地自然和人文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地吸收哲学元素,从而打破乡村森林旅游项目同质化和见物不见人的困局,赋予乡村森林旅游项目以特色和灵魂。因此,提出突破森林旅游项目规划中一元化的经济思维定势、以哲学思维唤起人学意义、因地制宜激发内生式哲学文化活性等启发性建议。  相似文献   
3.
基于2000—2016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利用DEA-Malmquist指数法对中国林业生产效率的区域差异和时序变化进行研究,运用面板Tobit模型检验财政扶持对林业生产效率的影响并验证林权改革对二者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在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林业生产效率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技术进步对于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起到重要推进作用;财政扶持与林权改革均对林业生产效率产生了正向影响,但林权改革并没有对财政扶持与林业生产效率的关系产生积极调节作用。因此,各省份应当通过加大政府扶持力度、优化投资方式、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等措施促进林业生产效率提升。  相似文献   
4.
采用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法对华东地区森林公园生态效率值进行测定的结果表明:从时序范围看,2011—2016年华东地区森林公园生态效率的均值为1. 006,但从2015年起进入下滑态势,说明华东地区森林公园的生态效率已经达到有效水平,但在扩大森林公园规模的同时忽视了对环境的有效保护以及资源的合理配置;从空间差异角度看,只有浙江与安徽两省的森林公园生态效率值未达到有效水平(分别为0. 851和0. 871),其余各省(市)的森林公园生态效率值均大于1,说明区域内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技术进步指数下降是制约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提升的主要原因。由此可见,加大技术投入,促成交流合作机制,形成特有的竞争优势等,对提高区域森林公园生态效率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5.
An important initial step in accounting is mapping financial transfers to the corresponding accounts. We devised machine-learning-based systems that automate this process. They use word embeddings with character-level features to process transaction texts. When considering 473 companies independently, our approach achieved an average top-1 accuracy of 80.50%, outperforming baselines that exclude the transaction texts or rely on a lexical bag-of-words text representation. We extended the approach to generalizes across companies and even across different corporate sectors. After standardization of the account structures and careful feature engineering, a single classifier trained on 44 companies from 28 sectors achieved a test accuracy of more than 80%. When trained on 43 companies and tested on the remaining one, the system achieved an average performance of 64.62%. This rate increased to nearly 70% when considering only the largest sector.  相似文献   
6.
资源依赖型地区产业转型是保障国家资源安全和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我国资源依赖型地区数量多且分布广,现阶段此类地区开发阶段不同,所以进行产业转型的路径存在差异,其过程任重而道远。针对我国资源依赖型地区产业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找出其问题,基于此,科学全面的探讨适合此类地区实现产业转型的五个战略,并进一步分别从地区资源开发阶段和地区利益相关主体两个维度,制定出符合资源依赖型地区产业转型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对西部特色农业结构调整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部开发战略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开发西部特色农业,而开发西部特色农业首先要搞好农业结构调整.农业结构调整的内容有:农产品品种结构、农业生产内部结构、农产品加工转化增值和食粮主产区域结构的调整.农业结构调整也要注意一些问题,趋利避害,从实际出发,因地因时制宜,把握全局,平稳进行.  相似文献   
8.
江苏省耕地保护区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以江苏省58个县级行政区为区划单元,应用主成分析法得出影响耕地保护的4个主成分,在此基础上应用聚类分析法初步得出耕地保护区,再结合定性分析最后确定六大耕地保护区。从区划结果看,与江苏省综合农业区划相一致,与客观实际能很好地吻合,说明应用综合数值分析模型研究耕地保护区划是成功的。最后,对得出的六大耕地保护区进行了简要的分析,为有计划分区制定耕地保护政策、措施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生态林业系统具有时间、空间两个序列的开发前景。长周期,大跨度的生态林业生产可以分解为复合的短周期方式,使生态意识与经济效益有机结合。空间组合的多层次立体开发有效地利用了光、热、水、土资源,并获得最大生物量;地域组合着眼宏观,注重研究大型骨干及网络性生态工程问题。  相似文献   
10.
对福建省集体林产权体制改革工作进行分析总结,指出林业产权制度改革过程中取得的有效成果以及存在的实际问题;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指出在完成"林改"的基础工作后,应处理稳定发展的问题,并提出今后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