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8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24篇
工业经济   15篇
计划管理   90篇
经济学   58篇
综合类   63篇
运输经济   3篇
旅游经济   3篇
贸易经济   73篇
农业经济   14篇
经济概况   94篇
邮电经济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凡艳芳  潘志伟 《发展》2008,(1):130-131
古代思想家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大多主张协调统一、“天人合一”,体现了生态文明这一最高的文明形态,具有当代价值和现实意义。笔者认为要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就需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这一崭新的社会形态,而环境友好可以说是“天人合一”思想在当今社会中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2.
从"人类中心主义"和"生态中心主义"、"天人合一"和"人定胜天"以及"静态的和谐"和"能动的和谐"这三个方面对生态美学的实践观进行了辨析,旨在对生态美学的实践观达成共识,以及倡导生态美学不仅以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的自由和谐理念解释世界,更在于积极按此理念改造世界.  相似文献   
3.
以“天人二分”为核心的西方化张扬科学、民主、法制、宗教精神,处处强调人与对象世界的对立。中国化的核心观念是“天人合一”,儒家化有强烈的伦理、道德、进取精神;道家化则更重视人内在的和合,神秘化是前两的补充。中西化应在精神层面多借鉴吸纳。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的和谐思想与构建和谐社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中有关"和谐"的思想非常丰富,如保合太和,以和为贵,天人合一,致虚静、道中庸,等等.这些思想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被认同的人文精神,又是今天我们实现社会和谐,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思想资源.本文主要是从人总是生活于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自身的四维空间之中,以及目前我国在现代化建设方面遇到的种种挑战的角度来梳理、审视中国古代和谐思想的,这无疑具有一定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王利平 《经济管理》2003,(16):23-28
本文从两千年来在中国社会管理实际中起支配作用的逻辑和机理角度,梳理和概括了中华管理传统的基本特征,并对其得失功过作了简要评价。  相似文献   
6.
天人合一观     
环境哲学是研究和修养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源于中国古代,其思想特性是“人与自然万物和谐发展”,是我国生态伦理学构建的哲学基础。环境哲学是以人与环境关系为中心的基本的世界观,是研究和修养天人合一精神境界的学问。环境哲学的环境观认为,构成宇宙全体的万事万物均为天人合一体;环境科学的环境观认为,环境是人之外的周围事物,天人是二分的。没有环境哲学的环境观,环境科学是盲目的;没有环境科学的环境观,环境哲学是空洞的。环境哲学使人修养对待环境的精神境界,这种境界的内容就是天人合一。环境的本体是天…  相似文献   
7.
《中国金融家》2005,(4):2-2
和谐是中国社会的传统理想.儒家思想所讲求的“允执其中”、“和衷共济”和道家学说所追求的“天人合一”都是古代先贤所追求的社会理想。  相似文献   
8.
当今世界,人类既享受到现代科技革命给我们带来的文明发展,同时也切身地感受到其给我们带来的一系列负面影响。特别是生态的急剧恶化和环境的严重破坏给我们带来的深重灾难,给我们的未来和后代带来浓重的生活阴影。而这些不仅仅是单纯的、孤立的瘟疫灾难。从一定意义上讲,它是自然向人类射出的一支冷箭,是人类长期非理性行为的必然结果。这些危机告诫我们,及时吸取经验教训,消解发展与环境之间的尖锐冲突,从而找出一条真正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9.
先秦思想家的思想中蕴含着丰富的环境保护思想,"天人合一""仁民爱物""知曰常明""取之有节""圣王之制"等环保观念,设置环境保护机构,制定比较完善的环境保护法律和法规的实践,都对今天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10.
《IT经理世界》2011,(3):99-99
水泥造就建筑的躯体,而信息化赋予之生命。对于倡导"以人为本"的建筑理念、打造"天人合一"的和谐氛围的富力地产来说,其分布在十多个城市中的几十个项目,已经被一条看不见的信息流串联起来。由房地产工程管理专家、富力地产副总经理赵沨主导建设的全面运营的经营管理平台与精细化管理体系,将这家地产巨头的集团管控能力提升到新的高度。信息化正在帮助富力地产有序实现全国扩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