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天人合一"是由人的内心体验而来的最高人生境界,也是中国文化最根本的特点。儒道两家都讲"天人合一",儒家认为天人合"德",把"天人合一"视为一种道德境界,而道家的"天人合一"本质上是天人合"艺",是一种艺术境界。儒道两家的"天人合一"观对中国文化影响深远,使中国文化呈现出鲜明的道德特征和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2.
冯军  雷原 《经济管理》2007,(8):9-15
本文以中庸哲学为指导,以全球化为体,中西合璧为用,构建了一个全新的管理学体系框架。本文论述了中庸的核心是和谐观,其实质是“天人合一”,由此得出组织的终极目标只能是“天人合一”,这也是中庸哲学对管理学的必然要求。提出了无为而治是中庸管理学的方法论,并论述了无为而治必须以文化和制度体系建设为保障。总结了西方管理学也在向人本管理、系统管理的方向演变,提出了构成中庸管理学研究的内容和体系构成,即“道”、“天”、“地”、“人”、“法”、“术”、“形”、“势”、“知”,使中庸管理学更为具体化,更具包容性。  相似文献   

3.
自主创新要改变照搬西方创新模式的状况:在创新的路向和路径方面,要从“天人相分”转向“天人合一”,在“天人合一”的主导下,整合“天人相分”;在创新对待事物的演进方面,要从“构成论”转向“生成论”,在“生成论”统领下整合“构成论”。在创新的“求真”与“求善”方面,要从科学主义转向科技与人文相结合,使真与善有机整合;在创新的动力方面,要从“个人主义”为主导转向“整体主义”为主导,打造一种新型的“整体与个人”有机结合的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生态哲学的反思,引申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哲学,从“天人合一”存在观、自然无为实践观、朴素消费观三个方面来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5.
企业可持续竞争优势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8  
企业的可持续竞争优势理论,已成为战略管理理论中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但对于企业如何才能获得和维持竞争优质,存在不同的观点:环境决定论认为,企业所处的产业结构等外部环境因素决定了竞争优质的持久性;能力基础论认为,可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是资源和能力;组织的行为制度观则认为,资源配置的背景将对可持续性竞争优质起决定性的作用;战略选择观认为,可持续竞争优势依赖于企业家的不断创新;综合观将内外各种因素综合的结果,作为可持续竞争优质的源泉。  相似文献   

6.
价值是主体性哲学的重要概念,指客体对主体的效用,而意义则是生存哲学的范畴,指的是人与世界的天人合一关系。前者是有限的,后者是无穷的,意义为价值奠基。  相似文献   

7.
中国传统自然观与生态旅游发展观的比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博大精深,其中的自然观是处理天人关系的规范。从中国传统自然观的视角来审视生态旅游的生态内涵和生态意蕴,将中国传统自然观作为生态旅游的立论基础进行研究,分析比照天人合一与生态旅游的天人系统;自然无为、道法自然与生态旅游产品开发;万物皆道与生态旅游平等共生观;天地伦理观与生态旅游的生态道德责任以及节俭朴素与生态旅游的绿色消费观等五方面,可以促进生态旅游理论研究与实践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经济哲学的人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的研究是实现经济学与哲学互通,深化经济哲学研究的一条必要且可行的途径。经济哲学通过研究“人”弥补了经济学的“人学”之不足;哲学内含丰富的“人学”内容为经济哲学研究“人”提供了丰富的理论资源;经济哲学要在把握其交叉的学科特点和联系当前重大经济事实的基础上展开和深化对“人”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罗丽丽 《经济师》2006,(3):256-257
20世纪.生态学、经济学、地球科学与环境科学等相关学科的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等问题的日益突出,为资源科学的诞生、发展和.资源观的逐步形成和完善奠定了基础。20世纪的资源观经历了早期的人本位资源无限观,中期的“资源有限论”和末期的资源持续利用观的转变。可以断言,21世纪是一个以资源持续利用为特征的可持续发展时代,探索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是资源科学永恒的主题。  相似文献   

10.
公地逆用行为是我国环境恶化的最主要原因之一,而小农经济及其小农文化意识是我国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文化障碍。只有通过弘扬传统文化中与环境相宜的“天人合一观”,摒弃不利环境的小农意识,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才能以最小的环境代价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