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81篇
  免费   61篇
  国内免费   24篇
财政金融   1350篇
工业经济   243篇
计划管理   1678篇
经济学   1414篇
综合类   731篇
运输经济   65篇
旅游经济   6篇
贸易经济   1369篇
农业经济   375篇
经济概况   1407篇
信息产业经济   8篇
邮电经济   20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52篇
  2022年   57篇
  2021年   69篇
  2020年   76篇
  2019年   106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109篇
  2016年   128篇
  2015年   201篇
  2014年   480篇
  2013年   423篇
  2012年   485篇
  2011年   554篇
  2010年   517篇
  2009年   577篇
  2008年   711篇
  2007年   483篇
  2006年   334篇
  2005年   446篇
  2004年   511篇
  2003年   517篇
  2002年   468篇
  2001年   456篇
  2000年   332篇
  1999年   91篇
  1998年   73篇
  1997年   65篇
  1996年   67篇
  1995年   46篇
  1994年   49篇
  1993年   52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5 毫秒
1.
企业经营的目的在于获取利润,进而促使其能够在市场占有一席之地,并在持续运营的过程中市场地位得以稳固.但在企业获取利润的过程中除了不断提升销售额之外,同时也需要对运营成本加强控制.本文就从会计预算的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详细探讨.  相似文献   
2.
唐代房玄龄"虔恭夙夜,尽心竭节"对会计文化建设的贡献在于尽职尽责;"随事谏正,多中朕失"对会计文化建设的贡献在于自知之明;"怀德荷恩,治理安危"对会计文化建设的贡献在于忧患意识;"致治之本,惟在于审"对会计文化建设的贡献在于降低成本;"去食存信,五德裨益"对会计文化建设的贡献在于道德教养;"以安社稷,利万民耳"对会计文化建设的贡献在于客观实际;"动循法制,礼成而退"对会计文化建设的贡献在于平等礼貌;"朕熟思之,惟有二策"对会计文化建设的贡献在于预策决策;"将士通锐,止戈为武"对会计文化建设的贡献在于量力而行;"知而不言,衔恨入地"对会计文化建设的贡献在于知无不言;"武功胜于古代,文功教化之本"对会计文化建设的贡献在于善始善终。  相似文献   
3.
周媛 《山西农经》2021,(7):23-24,28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以县域为单位的产业选择与分布不仅遵循经济原则,而且“不出事”“完成任务”以及“打造亮点”等社会逻辑对产业选择布局有重要的影响,并且这些逻辑会相互转换。县政府作为县域的行政主体,在产业发展的实践中为何要干预、为何能干预、如何影响产业发展,是研究产业兴旺时必须厘清的问题,是理解县域产业选择和布局的重要视角。论述了乡村振兴背景下县域产业选择的机制。  相似文献   
4.
高等院校教育在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对大学生进行一定程度的心理干预已显得迫切而不可回避。真人图书馆是以真人的经历、经验、智慧、思想和体悟来感化人和激励人,湖南医药学院图书馆采用真人图书馆服务方式,开展阅读疗法活动,以人为书,在人与书的交流中实现心理干预,切实帮助大学生提升情商,保健心灵健康,培养健全人格。  相似文献   
5.
对县级财政推行综合财政预算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6.
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但是城乡差距却日趋严重,经济发展的成果并未分润到农民.根据发展经济学的涓滴效应,政府应该在平衡区域发展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财政资金应该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慎重使用.  相似文献   
7.
8.
处分权是主体意识自治与国家权力的结合,国家干预内含其中。处分权决定于经济发展,与经济模式及经济发展阶段相适应。  相似文献   
9.
近来,农民工百般讨要工钱、医疗费用、人身损害赔偿金的事情又多了起来,个别农民工在追讨无果的情况下,采取极端手段的报道也频繁见诸报端。  相似文献   
10.
信用是信息不对称背景下人们应对现时需要而对资源配置作出的一种时空调整。本文从信用机理入手,通过对信用结构、信用行为和信用绩效的分析,最后导向于对信用制度的探究(即信用的MSCPI框架)。文章认为,造成中国目前普遍失信或失范现象的根源,在于行政干预破坏了正常的信用传递过程,增大了信用信息的噪声。文章基于MSCPI分析框架描绘了中国目前信用运作的现实图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