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篇
  免费   23篇
计划管理   13篇
经济学   44篇
综合类   24篇
旅游经济   4篇
贸易经济   4篇
农业经济   34篇
经济概况   3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三峡·神农架·武当山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战略构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三峡、神农架、武当山旅游业在湖北省旅游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三峡·神农架·武当山区域实现跨区域联合,形成区域一体化旅游发展模式对湖北旅游形象的提升和旅游经济的跨越式增长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分析三峡·神农架·武当山区域一体化发展的现实基础和条件,提出了三峡·神农架·武当山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初步构想。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优化三峡库区产业结构,合理布局三峡库区第三产业,提高商贸流通业现代化水平,全方位拓展三峡旅游业,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优化调整库区网点与业态,加大招商引资和对口支援力度,大力发展劳务经济,构建功能完备各具特色的三峡库区城镇市政设施系统和社会事业发展系统,落实优惠扶持政策等方面,探析了三峡库区第三产业发展与城镇功能恢复重建及完善提升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3.
通过实证调查的资料对三峡外迁移民的社会适应状况作了描述,对影响其社会适应性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就总的社会适应性而言,一半以上的移民已基本适应了迁入地的生活。与三峡外迁移民的社会适应状况密切相关的因素主要有搬迁前后经济收入的差异、当地居民的态度、语言适应性、政府关心状况、迁入地治安状况、住房条件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生态产业与三峡库区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峡库区经济落后,生态脆弱,在库区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必须考虑到资源、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关系。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本文建议:应设计特色生态工业园区,以主题概念招商引资,通过园区的生态设计为企业创造生态产业链,为生态工业的建立和发展提供平台,引导工业可持续发展;以经济株方式经营库周绿化带,发展农业旅游,促进产业间良性循环;建立生态农业循环体系,创建绿色产品基地;结合退耕还株,采用株药问种、株果问种等方式使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相互促进;垃圾资源化处理,实行垃圾无害化处理与农业有机肥联动机制。  相似文献   
5.
三峡库区人地矛盾尖锐,经济发展水平低.农村生态环境问题严重。从长期看,构建农村生态和谐必须进行工业化和城市化。从短期看.必须立足于农业自身的发展。政府应采取和推广保护性耕作、使用沼气等措施.促进农业和农村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价值工程》2012,25(20)
对河流水质模型和流域非点源污染模型在三峡库区水质预测的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着重探讨了河流水质模型中水质组分在三峡库区多介质环境的迁移与转化机理.以及流域非点源污染模型在三峡流域污染负荷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
三峡人居空间景观的生态特质是库区可持续发展的 基础保障,科学总结其生态经验,对“后三峡时期”库区人居 环境建设具有重要借鉴意义。通过对其山水环境、簇群人居、 滨江岸线和多维绿地4个方面景观生态特质的提炼,分析三峡 人居景观与特殊自然环境的系统耦合关系,识别山水关联、簇 群交错、蓝绿网络、复合格局主导的景观生态模式与特征。结 合三峡山地环境条件,提出景观格局规划优化途径,包括维育 山水生态活力、保护簇群核心生境、修复山地蓝绿景观,以及 管控生态要素体系。研究结果可为库区人居景观建设提供规划 方法和管控建议,以期实现生态文明语境下三峡人居空间景观 探索的地域性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8.
水环境生态补偿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对水环境进行有效保护的手段之一。从三峡库区水环境生态补偿的立法原则和法律架构两方面对三峡库区水环境生态补偿立法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熊晓梅 《改革与战略》2011,27(10):101-103
人类农业生产的历史经历了原始农业、传统农业(包括古代农业和近代农业)及现代农业的发展阶段。三峡库区生态环境脆弱,人口压力大,传统农业所占比重较大。加快三峡库区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库区尽快脱贫致富,现代农业建设是其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文章基于高效生态农业的考虑,总结出适宜库区特色的现代农业“6+4”模式——6种技术模式和4种经营模式。  相似文献   
10.
关娟  李江风  李根  刘蕊 《特区经济》2009,(4):202-203
本文在全面考察三峡成库后孤岛各项实物指标的基础上,针对三峡库区特殊的地理条件和资源环境,分析了三峡成库后孤岛的时空分布规律和资源特色。以期充分利用三峡库区的岛屿资源,进一步推动三峡地区旅游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