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8篇
  免费   5篇
财政金融   84篇
工业经济   3篇
计划管理   18篇
经济学   17篇
综合类   11篇
运输经济   1篇
旅游经济   1篇
贸易经济   21篇
经济概况   1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狄灵瑜  步丹璐 《南方经济》2019,38(11):72-93
转型期中国,地方国有企业作为地区经济发展的一股中坚力量,当其发生债务违约时,作为实际控制人的地方政府究竟是否愿意提供支持,会优先选择哪些企业提供支持,政府的支持行为是否会影响到信贷资源的配置效率呢?为得到验证,文章选取2007-2016年沪深A股地方国有上市企业作为研究样本,实证分析了地方国企发生债务违约后,地方政府的支持行为及其对信贷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研究结论表明:第一,地方国企发生债务违约后,地方政府会提供更多的"支持",且支持额度与债务违约额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第二,债务违约前,承担了更多社会责任(环保投资、捐赠以及就业等)的地方国企,在债务违约后可相应地获得更多的地方政府支持;第三,违约企业,尤其是得到更多政府支持的违约企业可获得更多的信贷资源,而其经营业绩却往往更差。由此表明政府干预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信贷资源配置效率。  相似文献   
2.
Recent accounting scandals have brought focus on the role of management in financial statement manipulation. This focus on micro-behavior does not capture the complexities of earnings management. Taking an institutional rather than agency theory approach, earnings management is posited as a decoupled behavior. A behavior that results from not only agency-based motivations of self-interests, but also regulative, normative, and cultural-cognitive legitimacy pressures. Conformity to the central logic of “maximizing shareholder value” found in the “US financial market” institutional field provides the context in which to explore earnings management as a decoupled behavior. Insights for earnings management include the blending of agency and institutional theory perspectives to gain a more complete understanding of the behavior and the positing of a continuum of earnings management conducive to this merger. Institutional theory benefits from exploring the nesting in multiple institutional fields.  相似文献   
3.
大股东对上市公司掏空与支持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公司的所有权安排中,大股东拥有公司的控制权,有能力为获取控制权的私人利益而侵占上市公司的资源。但是,当上市公司陷入经营困境时,大股东可能通过减少自己的侵占行为而使公司具有偿债能力,甚至会用自己的资源进行支持以防止公司破产。如果上市公司的投资回报率低于大股东的预期水平,或者预期上市公司无法继续生存下去时,大股东会以公司外部股东和债权人的利益为代价而对上市公司进行掠夺。  相似文献   
4.
中国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中的利益分配研究   总被引:28,自引:3,他引:28  
本文通过模型推导和实证分析探讨非流通股东和流通股东在股权分置改革中的利益分配状况,结果发现,在完成股改的公司中,大部分样本公司的两类股东在股改中获得增量收益、实现“双赢”;在流通股东和非流通股东均获得增量收益的公司中,股改的增量收益未能在两类股东间均分;非流通股比重、公司业绩、公司成长性、非流通股转成流通股份额是影响上市公司股改实际对价水平的重要因素,而流通性溢价、流通股东认可程度和非流通股转成流通股期限等因素未能在实际对价水平的确定上起到关键性作用。  相似文献   
5.
对股权分置改革对价问题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解决股权分置问题,让非流通股变为可以流通的股份,必然存在非流通股股东为换得流通权而向流通股股东支付对价的问题。为协调流通股股东和非流通股股东两者的利益,非流通股股东必须支付一定的对价,作为取得流通权的成本。对价的高低不仅直接影响授资者的利益,而且是股权分置改革成败的关键。对价方式多样化为授资者提供了更多的市场机会。  相似文献   
6.
大股东资金占用与审计师的监督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研究审计师对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行为的监督作用。通过对1997年到2002年间的上市公司进行分析,我们发现随着大股东资金占用程度的加大,审计师更加倾向于出示非标准意见。在大股东占用资金最多的10%的公司年度中,审计师出示非标准意见的概率高达近50%。在控制了其他影响审计师意见的变量以后,大股东资金占用程度仍然是决定审计意见的一个非常显著的因素。这说明我国的审计师对中国资本市场出现的大股东资金占用问题有一定的认识,并且将其反映到审计师意见中去。我们进一步的分析发现: (1)被审计师出具了非标准意见的公司,其大股东占用资金反而更加持续。这说明审计师意见对公司的监督意义不大,公司并没有因为审计师的意见而减轻占用程度。(2)被审计师出具了非标准意见的公司,其大股东占用对未来的股票收益的负影响与其他公司并没有区别。这说明投资者对审计师的意见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本文的研究结果说明,审计师对大股东盘剥中小股东的现象进行了监督、对大股东资金占用严重的公司出示了更多的非标准意见,然而这些非标准意见并没有引起各方面的重视,一方面公司的治理并没有改善,另一方面投资者也没有因审计师的意见而避免更多的损失。  相似文献   
7.
上市公司IPO时的股权结构是如何形成的?与先前文献只从业绩考察股权结构内生性不同的是,本文从基于控股股东的内部资本市场及其背后的利益动机出发,认为控股股东与上市公司IPO前的业务关联性、组织形式和产权性质等特征形成的内部资本市场,是上市公司IPO股权结构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本文对1999—2004年IPO公司的研究有力地支持了上述假设。并且,股票发行制度改革前(国有企业、地方政府控制)相对于改革后(非国有企业、中央政府控制),其股权结构的形成更容易受政府干预和政策变化的影响,但很少受IPO前公司业绩的影响。这说明股票发行制度的改革确实有助于减少政府不合理干预,真正实现企业根据自身情况自主选择股权结构。  相似文献   
8.
We investigate the announcement effect of large bank mergers in the European and US stock market. Cumulative abnormal returns are calculated on the basis of the performance vis-à-vis the market and a sector index. Mergers result in small positive abnormal returns. Target banks realize significantly higher returns than bidders. In many respects, there is a difference between the announcement effects of European bank mergers compared to those in the US.  相似文献   
9.
Does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between large shareholders exacerbate stock volatility or reduce stock volatility? In this study, based on the common shareholding data in the Chinese stock market from 2007 to 2017, we establish the shareholder’s coshareholding network, and use the weighted network clustering coefficient to measure the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speed. Moreover, we investigate the impact of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speed on stock volatility. The empirical results show that a nonlinear U-shaped relationship exists between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speed and stock volatility. The findings are robust to the inclusion of other determinants of stock volatility identified in the literature. Finally, we verify the existence of private information interaction in the coshareholding network.  相似文献   
10.
This article aims to highlight the need for a radical break with the methodological individualism that dominates the fields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especially finance. It advocates the need to try to understand the issues and methods that are required to coordinate economic action in order to meet social needs.The article questions methodological individualism and the dominant role played by shareholders. Is it possible to promote social welfare simply by considering it to be a result of a shareholder value maximization point of view? If not, this implies not only understanding fully the challenges that we face but also being innovative regarding the way in which we coordinate the actions that are necessary to meet these challenges head on, and perhaps promoting another character as a substitute for the shareholde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