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1篇
财政金融   2篇
计划管理   4篇
经济学   2篇
综合类   4篇
旅游经济   1篇
贸易经济   4篇
农业经济   2篇
经济概况   5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art 1 of this exploratory study demonstrated that for terminal, instrumental, and work values, supervisors could only accurately assess the extent to which their terminal values are congruent with their employees, whereas, employees could only accurately describe degrees of alignment with their supervisors' work values. Thus, supervisors appear to possess conscious awareness of the terminal values held by their employees and employees similarly possess conscious awareness of their supervisors' work values. Part 2 of the study examined what each of these two parties might do with their conscious knowledge concerning value congruence with the other member. Supervisor ratings and employee self-ratings concerning employee job performance, citizenship, climate fit, working relationship (LMX), and other issues, were correlated with supervisor terminal value congruence estimates and employee work value congruence estimates respectively. For supervisors, only one significant finding was noted, indicating a posi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upervisors' awareness of terminal value congruence with the employee and the supervisors' estimate of the employee's potential for future promotion. For employees, seven hypotheses received support demonstrating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employees' 0awareness of supervisor/employee work value congruence and self-ratings of work behaviours, citizenship behaviours, volunteerism behaviours, work climate behaviours, work climate attitudes, work climate organizational-wide attitudes, and the supervisor/employee working relationship. Implications for management and future research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户籍制度的开放,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同时,更多的人从农村迁移到城市,城市社区日益发展完善。在C社区,居民的社会地位、经济地位、文化地位、政治地位、社会评价标准处于严重的社会分化状态。而导致社区分化的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强制性的拆迁征地,破坏了原来社区的共享价值观,让整个社区系统失去平衡。因此,建构一种健康、和谐、平衡的社区整合路径,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公示语的英译是我国对外宣传以及世界了解中国的窗口,购物场所公示语的汉英翻译在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中都有重大意义。本文以功能翻译理论为指导,通过对公共标识语文本以及语用功能分析,利用大量的实例对中英双语公共标识语翻译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同时提出了一些可行的策略和翻译技巧,希望能对公示语翻译研究有些启示。  相似文献   
4.
区域性公共产品概念是对国际公共产品概念的继承和发展。深化对区域性公共产品的理论建构是当前国际关系学研究的新热点之一。经济学中的公共产品理论与地区主义的五阶段说和功能主义的溢出说相融合,为传统的区域合作理论提供了新的理论分析框架。公共产品消费中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特征为选取区域合作的内容设定了较为客观的标准。公共产品的成本-收益分析则从经济学的角度较为科学地说明了驱动有关国家开展区域合作的内在动力。此外,公共产品理论中有关外部性的论述还可解决域外大国参与区域合作的难题。  相似文献   
5.
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和地域条件的限制,辽宁中部城市群的一体化发展不可能一蹴而就。运用新功能主义中的外溢理论,探讨了辽宁中部城市群一体化的空间扩展模式和产业外溢策略。  相似文献   
6.
芝加哥学派的企业选择论、威廉姆森的组织演化论和纳尔逊与温特的演化经济理论,之所以称为演化理论,在于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都可以用经济的"自然选择"和"适应性学习"两种基于功能主义的方法论对其理论基础进行解释.企业演化理论的方法论基础是目的论解释和完全功能主义解释.威廉姆逊的组织结构演化方法论不适合完全功能主义解释,而纳尔逊、温特的企业演化方法论和芝加哥学派的选择论则是以典型的完全功能主义方法论为基础.  相似文献   
7.
以"目的论"为代表的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从全新的视角诠释了翻译活动,为旅游景点导游词英译的策略选择提供了新的思考角度.译者应该根据具体的翻译目的和要求权衡译文内容和形式间的关系,采取适当的翻译策略和方法,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结构功能主义于20世纪50-60年代在西方社会学界占据统治地位,是分析社会系统与功能的有效理论。通常认为,结构功能主义起源于欧洲功能主义理论流派,以孔德、斯宾塞、涂尔干等古典社会学家的思想为基础,以生物有机理论为前提,后经过帕森斯和默顿两位代表人物的发展,逐渐成熟。结构功能主义倾向于将社会看作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其中各个部分都发挥着应有的功能,从而达到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这一理论在其兴盛时期也被用作对于高等教育,尤其是比较教育的分析,并且在教育公平和教育的社会功能等方面也都有广泛的运用。文章主要对结构功能主义的理论进行阐述,同时概括这一理论在教育社会分析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户籍制度的开放,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同时,更多的人从农村迁移到城市,城市社区日益发展完善。在C社区,居民的社会地位、经济地位、文化地位、政治地位、社会评价标准处于严重的社会分化状态。而导致社区分化的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强制性的拆迁征地,破坏了原来社区的共享价值观,让整个社区系统失去平衡。因此,建构一种健康、和谐、平衡的社区整合路径,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