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24篇
  免费   132篇
  国内免费   65篇
财政金融   61篇
工业经济   66篇
计划管理   400篇
经济学   550篇
综合类   436篇
运输经济   10篇
旅游经济   10篇
贸易经济   151篇
农业经济   345篇
经济概况   39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62篇
  2020年   64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58篇
  2016年   86篇
  2015年   137篇
  2014年   283篇
  2013年   156篇
  2012年   168篇
  2011年   201篇
  2010年   124篇
  2009年   146篇
  2008年   147篇
  2007年   135篇
  2006年   132篇
  2005年   125篇
  2004年   89篇
  2003年   67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There is ample evidence that distance has a strong negative effect on migration. Despite its significance in migration decisions, scholars rarely explore the migration distance effect deeper than the first level of interpretation derived from the simple neoclassical theory of migration. This study revisits the migration distance effect in the spirit of Knightian distinction between risk and uncertainty. To this end, this study attempts to construct estimates of the risk premium migrants are willing to pay to avoid the risk associated with migration distanc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agnitude of the distance effect is not rationalized by risk aversion in the Arrow–Pratt sense (Arrow, 1965, The theory of risk aversion, Yrjo Jahnssonin Saatio, Helsinki, Finland, 90; Pratt, 1964, Econometrica, 32, 122). In particular, the risk premium demanded by distant rural residents is unjustifiably higher compared with that of those living closer to urban areas in their migration decisions.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migration distance effect is analogous to the equity home bias puzzle and the Ellsberg paradox in that the assumption of subjective expected utility can lead to seemingly irrational human behaviors. Some of the findings in this study shed light on the role of subjective aspects such as perception, confidence, and pessimism in migration decisions, which have been neglected in the literature.  相似文献   
2.
城市化问题是当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是涉及到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农村人口转化、剩余劳动力的走向以及城市工业、第三产业发展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3.
文章通过由人口、经济、社会和居住环境因素因子所构成综合指数,科学合理地对上海市郊区城市化整体水平进行测度,并通过对城市化水平的测度,深入、准确地揭示了目前上海郊区城市化发展所存在的问题,从而明确促进城市化发展应采取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4.
城镇化水平与农民收入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镇化水平与农民人均收入存在着密切关系,即城镇化水平越高,农民人均收入越高;城镇化水平越低,农民人均收入越低。因此,要增加农民人均收入,就必须提高城镇化水平,特别是提高中西部省份的城镇化水平。文章主要运用统计学中的回归分析方法来阐述这一观点。  相似文献   
5.
我国城市环境地质研究现状及应注意几个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分析我国城市环境地质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在城市环境地质研究中,应注意将环境地质和地球化学、地球物理、"3S技术"等学科结合起来,不断吸收新方法新技术,并放宽视野,从城市化发展的趋势出发,着眼于"大城市"、城市群的环境地质研究,使城市环境地质研究真正为城市可持续发展和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美国的城市化进程与现代城市规划联系的解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回顾了美国城市化的独特发展历程和美国现代城市规划历史,并就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探讨,以期对处于转型期的中国城市化发展有所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城市化进程中的产业政策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我国已进入城市化加速阶段,促进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应成为制定产业政策的重要出发点.从各产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国际竞争力和就业吸纳能力等方面入手进行分析,筛选出了若干发展潜力大、就业吸纳能力强的行业;并指出这些行业在我国未来的城市化进程中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应制定相应的政策加以重点扶持.  相似文献   
8.
我国城市化危及土地资源持续利用的立法原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桑东莉 《城市问题》2003,(3):61-64,36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 ,土地资源供给的有限性与人们对土地资源需求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日益突显。而在此背景下重新修订公布的《土地管理法》在涉及建设用地需求的无限扩展与农业用地数量的持续下降这两个突出问题上 ,并没有明确政府的职能定位 ,也反映出了相关制度的模糊性。本文就此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英美澳日四个发达国家分布在文化背景不同的四个大陆,其城市化进程的模式不完全相同,尤其是后城市化阶段表现出的特点更加鲜明.对比分析发现,四个国家的城市化进程中在政府政策、城乡关系、不同规模的城市所起的作用等诸多方面存在着差别,英澳日等国的政府在投资、规划以及法律建设等方面的介入发挥着重要作用,而美国则是市场机制起主导作用的城市化模式.发达国家取得的这些经验对于我国的城市发展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首先,工业化和城市化协调推进是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经济基础;其次,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失衡推进使得城乡统筹发展面临许多困境;最后,提出了工业化和城市化协调推进的城乡统筹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