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5篇
工业经济   8篇
计划管理   24篇
经济学   9篇
综合类   3篇
运输经济   1篇
贸易经济   38篇
经济概况   15篇
信息产业经济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宋鑫陶 《商周刊》2014,(25):31-35
透析海尔30年的发展过程不难发现。张瑞敏从不墨守成规。也许正是基于这一点。海尔始终追求创新。并在自我颠覆中不断向前。在中国企业史上,1984年被认为是一个特殊的年份,甚至是伟大的一年。因为在这一年诞生了许多企业,它们集中出现并深刻影响了中国企业发展的进程。这一年还被称之为中国现代公司的元年。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在《激荡三十年》里写道:“1984年,是一个骚动而热  相似文献   
2.
“单纯的历史事件不会重演,但是人们在应对挑战与挫折时的反应,却可能遵循类似的模式。”关于吴晓波这本《历代经济变革的得失》,他的好朋友许知远这句话能够一字不差地当做注解。  相似文献   
3.
相对于传统意义上的一些经济关键数据,如投资、出口、消费及工业增长值,李克强提出了他掌控中国经济良性化成长的三个新指标,那就是:充分就业、居民收入增长和环境改善。国务院经济形势座谈会给人总的印象是:宏观略显凝重,微观非常活跃。“这就好比骑自行车,我们一方面要看到丰收的远方,同时也应该过好眼前的这个坎。”一季度的经济形势座谈会原定在4月10日举办,后来推迟到了14日,期间,李克强总理去了一趟东北老工业基地、接见了美国商务部长。  相似文献   
4.
不对啊!就算是一个还有点儿追求的小公司,在事关企业声誉的问题上,也不该选择沉默。更何况自称是"中国家电业领导者"的美的集团呢?我带着满腹狐疑,开始一点点寻找答案。首先,我把吴晓波文章中涉及到美的的部分又细细读了几遍:到日本旅游,顺手抱一只电饭煲回来,已是流行了一阵子的"时尚"了,前些年在东京的秋叶原,满大街都是拎着电饭煲的中国游客。我一度对此颇为不  相似文献   
5.
正财经作家吴晓波最近发表了一个观点:未来一切商业均与互联网有关,在这样的逻辑下,未来商业有两个趋势:一是企业将重构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二是企业会利用互联网工具改造内部流程。无独有偶,近日,在传统制造业转型互联网较成功的海尔也宣称要去掉中间层一万人,张瑞敏将中间层描述为"隔热层",他们的消失,可以让企业直接面对客户的需求,因为互联网时代,市场需求瞬息万变,中间层的绝缘或短路,很容易毁掉一个企业。去掉中间层,也改变了海尔的组织架构,从过去串联形态变为并联状态,更适应互联网时代的消费者。  相似文献   
6.
《浙商》2010,(20):92-92
吴晓波(著名财经作家、“蓝狮子”财经图书出版人) 现在政府与民企之间已出现情绪性对立。今天在广东东莞主持一论坛,好几次有人站起来控诉政策不公。省里官员说不久前出台了鼓励产业升级转型的若干意见,共四十条,颇多优惠。我问现场五百多企业主,谁看过这个若干意见,问两遍,竟无一人举手。一点面子也不给。  相似文献   
7.
新书讯     
正激荡三十年:中国企业1978-2008作者:吴晓波出版社:中信出版社2014年7月尽管任何一段历史都有它不可替代的独特性,可是,1978年~2008年的中国,却是最不可能重复的。在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里,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日渐瓦解了,一群小人物把中国变成了一个巨大的试验场,它在众目睽睽之下,以不可逆转的姿态向商业社会转轨。本书作者没有用传统的教科书或历史书的方式来写作这部著作,而是站在民间的角度,以真切而激扬的写作手法描绘了中国企业在改革开放年代走向市场、走向世界的成长、发展之路,用激扬的文字再现出人们在历史创造中的激  相似文献   
8.
习牧歌 《中关村》2011,(8):32-33
史玉柱是个奇才,奇就奇在他曾经是中国最著名的"失败者"之一,因为计算机软件和保健品快速起家,却失败在一个巨人大厦项目和管理等问题上,一夜之间负债2.5亿。他的失败案例曾经被作家吴晓波收入畅销书《大败局》之中。  相似文献   
9.
周中胜 《新经济》2006,(4):51-52
“中国市场的动态特征对于品牌的创建是挑战,更是机遇;中国消费者认知DNA对于品牌的发展是约束,更是资源。”平成品牌投资管理机构总经理吴晓波在谈到中国消费者的整体宏观把握和微观心理认识层面把握时,运用了二元结构和果壳模型,揭示了中国消费者的变与不变的本质内容,意义在于消费者价值的发现。 从市场消费层面看,整个中国消费者市场具有非常特殊的二元结构,这个结构主要呈现出动态特征;从认知心理层面看,中国消费者拥有独特的认知DNA,因此,构成了中国市场在宏观上的一种动态特征和在微观上的一种超稳定结构。这两者交相呼应。演绎出中国消费市场、中国消费者的变与不变的神奇之美。  相似文献   
10.
百年跌荡     
吴定则 《英才》2009,(2):123
这是激荡30年的百年翻版。还是吴晓波,还是有趣的商业史,还是夹叙夹议的结构,还是清新可读。昆曲《牡丹亭》里说,“人世之事,非人世所可书”。吴晓波引用了这句话,还是写了这本很多圈中人充满期待的书,知其不可书而书之,会是什么样的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