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3篇
  免费   1篇
财政金融   11篇
工业经济   13篇
计划管理   73篇
经济学   164篇
综合类   3篇
运输经济   2篇
旅游经济   1篇
贸易经济   30篇
农业经济   16篇
经济概况   3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58篇
  2013年   54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重组人干扰素α2a栓辅助治疗慢性宫颈炎合并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20年12月西藏民族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21例慢性宫颈炎合并HPV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60例)与联合组(61例)。常规组予以电灼光治疗,联合组辅以重组人干扰素α2a栓治疗,比较两组宫颈一般状况、炎症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4(IL-4)]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3个月后联合组宫颈症状积分(3.34±0.36)分、HPV病毒载量(6.74±1.45)×10^(3)/ml均低于常规组(3.51±0.43)分、(7.42±1.57)×10^(3)/ml,联合组分泌物恢复时间(13.56±2.34)d、创面愈合时间(6.94±1.28)d均短于常规组(14.74±2.63)d、(7.53±1.3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联合组hs-CRP(1.18±0.37)mg/L、IL-6(1.98±0.25)pg/L、TNF-α(34.72±3.18)μg/L、IL-4(2.47±0.29)μg/L均低于常规组(1.37±0.45)mg/L、(2.12±0.31)pg/L、(36.23±3.84)μg/L、(2.61±0.34)μg/L(P<0.05);联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8.20%)与常规组(5.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组人干扰素α2a栓辅助治疗可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减少HPV病毒载量,从而促进宫颈恢复,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及瑞芬太尼复合腹直肌鞘神经阻滞在腹膜透析管植入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2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苏州九龙医院收治的70例行腹膜透析管植入术的终末期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腹直肌鞘神经阻滞,观察组采用右美托咪定及瑞芬太尼复合腹直肌鞘神经阻滞。比较两组患者麻醉效果,基础值(T1)、手术开始即刻(T2)、手术开始后20 min(T3)、手术结束即刻(T4)的生命体征变化情况,麻醉药用量与苏醒指标,术后2、6、12、24 h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麻醉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T1~T4时观察组血氧饱和度(SpO2)、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T1~T4时SpO2、HR、MAP、DBP、SB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2和T3时观察组与对照组SpO2、HR、MAP、DBP、SB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丙泊酚用量、睁眼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麻醉恢复室(PACU)停留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2、6、12、24 h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及瑞芬太尼复合腹横肌平面阻滞能够提升终末期肾病患者在腹膜透析管植入术中的麻醉效果,稳定患者生命体征,减少麻醉药用量,提升苏醒质量,同时该麻醉方式还能够进一步减轻患者术后疼痛程度,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某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2016年至2018年上报的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864例ADR中,66~89岁患者所占比例最高(768例,占41.20%);女性患者984例,略多于男性(880例);静脉给药引发的ADR最多,占81.33%;发生ADR的药品主要为抗菌药品,其次为抗肿瘤药和中药制剂;ADR主要累及消化系统、皮肤及附件;ADR类型主要为一般ADR,导致严重的ADR主要是抗肿瘤药;ADR转归情况以痊愈和好转为主,两者占94.31%。结论老年患者更易发生ADR;抗菌药、抗肿瘤药等ADR发生率较高;所有剂型中注射剂型ADR发生率最高;消化系统、皮肤及附件损害最为常见。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与替格瑞洛联合用药方案治疗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7月沈阳积水潭医院收治的70例非ST段抬高型AC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替格瑞洛治疗,观察组采用瑞舒伐他汀与替格瑞洛联合用药方案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心肌损伤指标、炎症介质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肌酸激酶同工酶、肌钙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炎症介质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与替格瑞洛联合用药方案治疗非ST段抬高型ACS临床效果显著,不仅可以改善临床相关指标、心肌损伤,还可减轻炎症反应,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西药用药过程中发生不良反应的诱发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4月至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160例西药不良反应患者的临床报告,对不良反应发生的诱发因素、临床表现以及治疗方法和效果等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160例患者均是在使用西药治疗过程中发生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通过采取针对性治疗,治愈151例(94.4%),好转9例(5.6%)。引起不良反应发生的因素与给药方式、抗生素药物类型不同等有关。临床表现以皮肤出现皮疹、红肿及瘙痒为主。结论引起西药不良反应发生因素较多,为有效避免西药用药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医护人员与患者在用药过程中须严格遵循合理用药准则,尽可能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临床用药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多种西药联合使用产生的不良反应,规范临床中西药的合理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资料库中的2 000份处方,对其临床用药情况以及用药后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本组2 000份临床资料中,有165份存在联合用药不合理的问题,均出现了不良反应,其发生率为8.3%。结论多种西药混合使用时会由于多种因素而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医师需根据药物药理作用而合理给药,从而降低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儿童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他们的身心健康是整个社会的牵挂和责任。一旦遭遇病痛,儿科专门药品不足、儿童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高、“用药靠掰、剂量靠猜”的用药习惯等一系列问题频现,儿童用药安全成为人人心头的一个问号。  相似文献   
8.
抗生素类药物是临床上最常用的一类抗菌药物,有资料表明,我国三级医院患者抗生素使用率约为70%,二级医院为80%,一级医院为90%。其中相当一部分属于抗生素类药物的滥用,由此也引发了大量抗生素类药物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患者发生药品不良反应(ADR)的特点,加强ADR监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收集惠州市中医医院2014年通过广东省药品不良反应管理平台报告ADR监测网的106例ADR报告,对患者的年龄、性别、给药途径、药物联用情况、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结果106例ADR报告中,患者年龄最小3岁,最大85岁,其中以大于50岁的患者居多,共57例,占53.7%;发生ADR患者的主要给药途径为静脉滴注;涉及药品共9类,以使用抗感染药品出现ADR最多见,中药制剂次之;两药联用最多见,占51.9%;主要以皮肤及其附件损伤为主,共27例,占25.5%;消化系统、神经系统次之;治疗后56例患者治愈,50例好转。结论由于ADR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存在一定的不可预见性,因此临床需提高对ADR的重视程度,加强对ADR的监测与报告,减少ADR的发生,保障临床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阿莫西林与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的不良反应。方法对收集的235例阿莫西林与146例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前者纳入单用组,后者纳入复方组,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不良反应发生类型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时间。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分布、应用、体质量等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单用组患者皮肤及附件、全身系统、呼吸系统、肝胆系统以及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复方组,单用组患者的胃肠反应、循环系统、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复方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单用组患者3 d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6%,明显高于复方组的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相较于阿莫西林,不良反应发生时间较早、症状轻,不良反应集中在皮肤及附件、胃肠道、全身,但可增加循环系统、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发生风险,针对伴有以上系统合并症的患者,需谨慎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