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财政金融   10篇
工业经济   2篇
计划管理   27篇
经济学   76篇
综合类   59篇
贸易经济   31篇
农业经济   2篇
经济概况   78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实践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创立和发展的理论前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构建应遵循实践唯物史观的实践逻辑和理论逻辑,针对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和制度完善要求,着重研究制约先进生产力发展的主要因素及化解机制、落实新发展理念和优化经济结构的具体路径、更好实现公有产权的途径和机制、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途径以及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功能耦合等问题,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在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上成为统一的整体。  相似文献   
2.
集体主义功利原则的出发点是人民群体的根本利益,在调节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中,实现以义导利、义利互补。集体主义的价值观,实现了功利与公正的统一。集体主义所蕴含的导向价值促进了道德主体的全面发展,由此形成了唯物史观语境下功利原则与道德主体的互补机制。  相似文献   
3.
市民社会在马克思著作中具有两类四种含义,应基于马克思独特的思维方法把握不同含义之间的内在关系。作为资产阶级意识形态核心理念的"市民社会",与所谓普世价值密切相关,它是马克思理论集中批判的对象。如果说马克思具有某种市民社会理论的话,也只能看成基于唯物史观把握资本主义生产内在机理的理论。应从原则高度明确反对将两种性质的市民社会理论有意无意地混淆起来的做法。沈越教授将市民社会臆想为没有阶级属性的永恒的"中产阶级"社会。认为西方经济学、西方哲学等只是这种没有阶级属性的市民的意识形态,不具有资产阶级性质,应该不加批判地原原本本地"拿来"。他还试图通过个别德文词的辨析,一方面将苏俄马克思主义和中国既有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贴上"伪马克思主义"的标签,另一方面把马克思理论整体性地改造成没有阶级属性的意识形态意义上的市民社会理论。实质上是有意识地将马克思理论与西方意识形态混为一谈。  相似文献   
4.
党中央在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任务,这是党在新形势下提出的一个新课题。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源泉是唯物史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动力也是唯物史观,同时唯物史观也规定了和谐社会的发展方向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5.
本文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研究方法,阐述了我国传统社会中央集权行政管理路径的选择,论证了地理环境对我国传统社会行政管理在路径选择中的决定性作用,进而要学会用唯物史观的方法来分析地理环境对我国传统社会行政管理路径选择决定性的机制.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大学生信教的越来越多,这对大学生思想教育及管理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为此,通过对大学生信教现状、成因的探索,力图构建大学生宗教信仰应对机制。  相似文献   
7.
8.
水资源对自然和人类社会的作用不言而喻,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我国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恶化、水生态衰退等普遍存在并且呈现越来越严重的趋势。水资源资产管理制度被视为解决水资源问题的制度性创新之一。由于我国特殊的应对水资源问题和深化水利改革的需要,水权制度的广泛应用、土地制度和农村社会形势的发展需要,水资源资产管理制度具有良好的产生背景。然而,水资源资产管理制度仍然存在四个难题:存在性难题、范畴性难题、公平性难题、研究范式难题。由于经济学中资产产权理论的局限性,本文从马克思哲学的经典理论,唯物史观出发,认为唯物史观是从社会进程中人与自然关系角度解释人与自然的和谐,突出强调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制约和影响,在指导水资源资产管理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作用。本文深入分析这四个难题背后的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利用唯物史观对这四个难题进行了详细解析,并回答了相应的难题。  相似文献   
9.
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的唯物史观审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思想和战略演进过程的基础上,运用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进行了分析并就完善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相关上层建筑提出了政策建议.本文期望通过将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引入区域经济问题的分析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理论研究提供新的方法和视角,并为推动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需要是包括人在内的一切生物有机体所共有的一种特性,是有机体为了自我保存更新而进行各种活动的客观根据和内在动因。马克思将人的需要分为自然需要、社会需要和精神需要,其中精神需要是人与动物相区别的一个重要标志,现代文明的发展告诉我们:个人或群体对精神需要的水平,往往是衡量个人或群体文明的重要尺度。需要是实践活动的内在要素和驱动力。需要在社会发展中也有重要的作用,它是生产力形成的内在根据,是生产关系形成的决定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