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基于地统计学和空间自相关的土壤有机质空间异质性分析及分区土地整治视角
引用本文:左昕弘,赖佳鑫,刘峰,石孝均.基于地统计学和空间自相关的土壤有机质空间异质性分析及分区土地整治视角[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22,43(3):240-252.
作者姓名:左昕弘  赖佳鑫  刘峰  石孝均
作者单位: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重庆 400715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西南睦边扶贫区基本农田建设技术研究与示范”(2015BAD06B04);重庆市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西南丘陵区典型种植模式对基本农田建成初期土壤质量的影响研究”(CYS18104)
摘    要:目的 土壤指标是耕地质量分等的依据,其空间异质性和空间自相关性对土地整治分区,以及土地平整工程中的表土剥离、移土培肥和土壤改良等关键技术的实施都具有重要作用。方法 文章以渝西丘陵区的典型基本农田建设区为研究区,综合运用地统计学与Kriging插值法研究0~20cm、20~40cm和40~60 cm土层土壤有机质(SOM)的空间异质性,结合全局和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法分析各土层SOM的空间自相关性,并基于LISA聚类图进行SOM分区,进而提出土地整治的应用建议。结果 (1)研究区3层SOM平均含量处于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土壤养分分级标准的4级,为中等水平。(2)20~40 cm土层SOM的最优模型为球面模型,其余两层均为高斯模型,3层SOM均属于中等变异,受结构性和随机性因素的共同影响,在空间上呈不规则的斑状与块状分布。(3)3层SOM均表现为显著的正空间自相关性及空间集聚特征,高—高(HH)集聚区分布在平坝与丘间谷地,主要为水田,这与水田更有利于SOC的贮存和提高土壤的固碳能力有关,其次为旱地;低—低(LL)集聚区主要分布在南部丘陵区,土地利用类型表现多样化,故丘陵区需重视土壤改良。(4)以表层SOM空间自相关分布特征为主,中、下层为辅,将研究区划分为高SOM集聚区、表层高SOM集聚区、低SOM集聚区和SOM随机分布区4个分区,根据不同分区间SOM含量差异和空间集聚特征,提出了不同的土地整治建议。结论 研究结果体现了SOM含量在剖面和水平空间上高值与低值的集聚特征,更有利于针对性地采取土地整治措施,可作为土地整治分区的重要参考。

关 键 词:土壤有机质  克里格插值  空间自相关  农村土地整治  农田
收稿时间:2020/8/4 0:00:00

SPATIAL HETEROGENEITY AND ZONING OF SOIL ORGANIC MATTER BASED ON GEOSTATISTICS AND SPATIAL AUTOCORRELATION: A PERSPECTIVE FROM LAND CONSOLIDATION
Zuo Xinhong,Lai Jiaxin,Liu Feng,Shi Xiaojun.SPATIAL HETEROGENEITY AND ZONING OF SOIL ORGANIC MATTER BASED ON GEOSTATISTICS AND SPATIAL AUTOCORRELATION: A PERSPECTIVE FROM LAND CONSOLIDATION[J].Journal of China Agricultural Resources and Regional Planning,2022,43(3):240-252.
Authors:Zuo Xinhong  Lai Jiaxin  Liu Feng  Shi Xiaojun
Institution:College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Southwest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715, China
Abstract:
Keywords:soil organic matter  Kriging  spatial autocorrelation  rural land consolidation  farmland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