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0篇
  免费   77篇
  国内免费   2篇
财政金融   11篇
工业经济   8篇
计划管理   41篇
经济学   52篇
综合类   40篇
贸易经济   21篇
农业经济   512篇
经济概况   5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57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54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以重庆市为研究区域,以农地发展权资本化的地票指标为研究对象,从理论和实证层面探讨农地发展权交易与资本要素的城乡互动关系及其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为进一步优化农地发展权交易政策、促进区域均衡发展提供相关建议。[方法]基于2008—2017年城乡统筹改革试验区重庆市地票指标交易的面板数据,运用要素禀赋理论和差分GMM模型从理论和实证层面分析农地发展权流出区土地与资本要素的互动关系及其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基于区域间资源禀赋的差异及要素相对价格的分化,在市场机制作用下,农地发展权指标将以配置效率优化为导向在不同区域间自由流动。[结论]短期内,由于资本约束,流出农地发展权的区域其经济增长会受到抑制;而当农地发展权指标资本化后,流出区获得了较为稀缺的货币资本,农地发展权流出将显著促进地方经济增长;同时,在研究时期内,由于农地发展权市场交易机制的构建,重庆市地方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收敛效应,区域间经济发展差距将会逐步缩小。  相似文献   
2.
闽侯县闲置农地生态安全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根据闽侯县农用地闲置情况,结合当地社会经济及生态环境发展情况,深入分析闽侯县闲置农地的生态安全发展水平。[方法]建立闽侯县闲置农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分别从农村垃圾处理点数量、财政支农资金、外部进入农村投资、农业生产总值、种粮补贴、自然灾害、农业技术水平、农村生物的多样性程度、农村家庭收入结构、农村生态补偿金额、农地的整理规模及环保支出占GDP比重共确定12个指标进行深入研究,运用普通最小二乘法对设计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进行回归,进一步对闽侯县闲置农地的生态安全水平进行评价。[结果]农村垃圾处理点数量、财政支农资金、种粮补贴、环保支出占GDP比重、生态补偿金额、生物多样性程度对闽侯县闲置农地生态安全水平起到促进作用,呈正相关趋势;自然灾害则与闲置农地生态安全水平呈负相关趋势。[结论]整体看来,闽侯县闲置农地的生态安全水平主要受到当地经济、环境及生态基础三大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粮食主产区耕地健康产能评价 ——以河南省温县为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目的:探寻适合中国新时代耕地产能评价的新理论与方法,界定耕地健康产能内涵,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并应用河南省温县验证。研究方法:基于"需求—功能—维度—要素—指标"理论框架,构建耕地健康产能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综合算法、"1+X"累加模型法、图层叠加法定量评价耕地健康产能。研究结果:(1)温县耕地产能和耕地健康诊断结果地域分异特征明显,以青峰岭为界,北部耕地产能和健康状况较南部好;(2)耕地健康产能整体状况良好,乡镇间差异明显;(3)耕地健康产能结果更多取决于耕地健康诊断,主要受耕地生产环境和耕地系统弹性影响。研究结论:耕地健康产能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有应用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利用遥感蒸散数据快速评价农田年度灌溉水平,及时获取基本农田建设成效,为农田灌溉设施分区建设提供参考。[方法]以黑龙江省海伦市为研究区,MOD16蒸散产品为数据源,计算有效灌溉量、灌溉需水量和作物缺水指数,分别对研究区2013年的旱地和水田灌溉水平进行评价,并将评价结果与农田水利设施作用分值图进行叠加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基本农田灌溉设施建设分区。[结果]2013年海伦市耕地灌溉水平整体较高,区域间建设水平差别较大,可划分为4个级别。其中1级和2级灌溉水平的地块面积比例可达78.06%,地域分布上看,北部、西部、中部乡镇灌溉水平较高,东南部乡镇灌溉水平相对较低。叠加得出8种组合类型,分为设施修建型、设施提升型和设施维护型3种分区类型。[结论]研究为高标准农田建设提供了更详细的农田灌溉水平评价方法和更具差别化的农田灌溉设施建设策略。  相似文献   
5.
[目的]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受规模经营效益的驱动,农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将不断推进,研究农地规模经营意愿的影响因素及贡献率,对进一步扩大农地适度经营规模、发展现代农业和助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方法]文章以江汉平原潜江市为研究区,基于176份调查问卷数据,借助结构方程模型,定量诊断影响集约化农区农地规模经营意的愿影响因素及贡献。[结果]影响潜江市农地规模经营意愿的因素主要为生产经营、资源禀赋、流转束缚、环境特征、行为认知5个方面,假设的5个潜在变量路径系数分别为0331、0238、0218、0238、0240,均对农地规模经营意愿影响因素表现出显著的正向影响; 引入模型的19个影响因素中,新技术新用具运用、生产经营面积、地块数量和社会地位认知影响最为显著,而生产经济组织程度、流转租金、农业基础设施等因素的影响相对较小,最后从健全农地流转政策等方面提出了较合理的建议。[结论]研究对系统剖析集约化农区农地规模经营的主要影响因素及贡献、推动新时代下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农地规模经营的决策需求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评价江苏省现有农田保护经济补偿政策绩效与空间差异对建立完善长效的农业生态补偿机制和推动我国农业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江苏省为研究区域,运用熵权-TOPSIS法,选取2010—2017年全省及苏北、苏中、苏南三个区域内11个指标,计算江苏省及三大区域农田保护经济补偿政策综合绩效值与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单项绩效值,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江苏省农田保护经济补偿政策在2010—2017年8年综合绩效值由0189波动增长到0841,效果初现且具有较强推广价值。(2)经济效益绩效值以年均257%的增长率由0增长到1,效果最为显著,社会效益次之,生态效益自2013年后为绩效值中最低值,与前两项最大差距在05左右,反映出环境改善、农田质量提高效应远低于农户创收、社会公平效应,政策拟合度不高。(3)江苏省农田保护经济补偿政策效果存在空间差异,综合来看政策效果表现为苏南>苏中>苏北,苏南凭借经济优势在2016年和2017年的综合绩效值上比苏中苏北高出01、在经济与社会绩效值以002的差距领先且生态绩效值没有下降拐点,具有长效可持续性。[结论]现阶段农田保护经济补偿政策效果依赖地方政府经济实力,尚未形成良性长效机制,需从制度体系、环境经济手段、差别化补偿措施、农业补贴结构和宣传等5方面着手,推进农田保护经济补偿政策更好地服务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7.
[目的]识别低山丘陵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限制性因素。[方法]基于GIS平台,运用AHP-熵权法,以重庆市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6个典型项目区为例,从田块禀赋、设施配套、投入产出水平、社会经济水平及生态环境等5方面选取15项指标,识别低山丘陵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限制性因素。[结果](1)低山丘陵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限制性因素依次存在中低山缓坡区丘陵宽谷区河谷平坝区的趋势,且不同微地貌条件下的限制性因素存在一定差异。(2)从项目区评价分值来看,河谷平坝区耕地质量分值最高,为高标准基本农田重点建设区域;丘陵宽谷区建设条件与耕地质量较好,是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次重点区域;而中低山缓坡区限制性因子较多,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适宜性较差。(3)文章研究的AHP-熵权法可以适用于其他地貌类型单元下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限制性因素识别研究。[结论]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安排低山丘陵区微地貌类型下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内容与整治任务。  相似文献   
8.
李国正 《中国土地科学》2020,34(10):117-124
研究目的:明晰农地权益对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影响,进而揭示当前全国各地对农业转移人口农地权益保护状况。研究方法:基于Probit模型的实证分析。研究结果:(1)从全国范围来看,农业转移人口的农地权益只得到部分保障;(2)农地权益保障状况存在较大的地区差异,区域经济越发达,农地权益保障越完善;(3)农地权益只得到部分保障对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向城市迁移起着促进作用,但却对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有着显著负面影响。研究结论:农地权益保障是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重要影响因素,农地权益的不充分保障对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具有负面影响,而经济越不发达的地区这种影响越显著。  相似文献   
9.
刘燕舞 《中国市场》2010,(50):33-39
金融危机的爆发为我们提供了反观当前农地制度的有益视角。由于地域差异明显,各地农地制度的安排与实践也有明显的区别,因而形成了不同的应对金融危机的实践形态。对这些实践形态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农地承包关系的灵活抑或刚性、农地产权的集体所有抑或私有并不是一个非此即彼的关系。从公平与效率两者结合的角度出发,构造一种将农村耕地划分为相对刚性的口粮田以保障农户的基本生存和相对灵活的机动田以保障农户的农业生产,并随人口变动而实现农户个体内部的口粮田与机动田自行补充的"新两田制",有利于农村社会和整个国家应对危机,并为其处理危机赢得了相对宽松的时间与空间条件。  相似文献   
10.
土地是农民最重要的资源和财产,农民收入的大幅度提升离不开对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随着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以下简称农地流转)政策的逐步放宽,我国农地流转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流转规模、流转速度以及流转收益较之以前都有了明显的提升。农地流转期间农民有四项分收入,即农民家庭经营纯收入、工资性收入、财产性收入以及转移性收入,这样可以积极推动农地流转,有利于释放劳动力至非农产业,同时实现规模化的现代农业生产方式,达到促进农民收入增加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