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前对于影响企业创值能力因素的分析大多基于资本结构以及由此引起的企业资本成本的高低,由于制造业对于企业净现金流量的特殊要求,企业营运资本的管理能力对于其价值增值能力的影响并未得出一致的结论。本研究筛选代表企业营运资本管理能力的各单一指标及企业代表企业盈利能力、流动能力的指标,采用因子分析法对其进行降维分析,并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制造业企业经济增加值的影响因素,得出制造业企业的盈利能力、流动资产的变现能力与EVA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不是营运资本管理能力本身,并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运营能力是指企业自身创造价值的能力,通过对企业运营能力的分析能够明确其偿债能力和盈利能力。新时期我国中小企业蓬勃发展,这些企业虽然在规模上难以与大型企业匹敌,但是灵活多变的经营模式却也使得其运营过程更具活力,而随着现代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中小企业要想加强对自身经营效果的评估就必须依据一定的经济指标,对其运营能力进行衡量与判断。基于此,本文从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在运营能力分析中存在的问题出发,探究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3.
以2007年在沪深两市发生并购的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采用事件研究法对上市公司并购的短期市场效应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并购短期内增加了目标企业的价值,但损害了并购公司股东的财富.  相似文献   

4.
选取2007~ 2010年沪深两市的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利用快速聚类分析法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对这些公司的营运资本管理政策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上市公司总体上仍然倾向于采取保守型或中庸型的营运资本管理政策;营运资本管理政策对公司经营业绩具有显著影响,并且营运资本投资政策较融资政策对经营业绩的影响程度更大.  相似文献   

5.
本文运用非参数的Malmqusit生产率指数法研究了2001-2005年期间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全要素生产率的水平及其变迁情况,并对其子行业和地区分布特征进行了探讨,同时对那些影响制造业上市公司生产率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剖析.实证研究表明,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全要素生产率年平均增长1.9%,相对比较低,呈现出波动性特征.制造业上市公司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主要是由技术进步和效率改善共同引致的;开放程度比较高的行业,生产率也比较高,而高度垄断以及开放度低的行业如石油加工及炼焦业的生产率就比较低.东、中、西部地区制造业上市公司全要素生产率存在差异,东部最高,中部和西部次之,年均增长率分别为2.7%、1.7%、0.4%.股权集中度、企业盈利能力和企业年龄与制造业上市公司技术效率以及生产率的提升显著正相关,而股权制衡度、控股股东的性质与制造业上市公司技术效率以及生产率的提升并不显著;企业年龄与上市公司技术进步没有必然的关系,而企业规模对对制造业上市公司技术进步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
现代研究发现,业务量等额增减变化时成本减少的幅度小于成本增加的幅度,这与传统的成本模型中假设成本随业务量的增减同幅度地增减变动有着明显的差异。本文对我国沪深两市2001年12月31日前上市的511家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的2001-2006年的年度数据进行测试,得出以下结论: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确实存在着成本粘性,主营业务收入增加1%,主营业务成本增加1.019 4%;主营业务收入减少1%,主营业务成本减少0.981 2%;与以往研究不同,随着时间跨度的增大,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成本粘性水平没有降低,反而增强。  相似文献   

7.
Z-Score模型在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财务预警中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运用Z-Score模型,选取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作为样本,对上市公司财务风险进行实证分析,验证Z-Score模型在财务预警系统中的构建与应用,目的在于建立适合我国上市公司的财务预警系统。  相似文献   

8.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汽车制造业日益成熟。然而,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上市公司困难重重。如果上市公司想在竞争中取得优势,那么如何加强营运能力使企业绩效最大化,是企业必须考虑和分析的问题。一个企业若想提高自身绩效,则增强资产的运作效率是企业必须重视的环节。所以,本文以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上市公司的营运能力和企业绩效的对比分析,来讨论营运能力与企业绩效的关系,分析两者的关联程度,最终达到提高企业绩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我国汽车行业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0.
高科技企业由于其技术研究与开发的高难度及不确定性,在经营和财务上存在高风险性。在高科技企业的财务风险中,短期债务风险显得尤为突出。近几年,不少上市公司出现的严重问题大都与其短期偿债能力不足有关。为此,我国上市公司应加强流动资产的管理,优化流动资产结构,提高其营运效率。同时,加强应收账款及存货管理,加速R&D成果转化,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对制造业企业数字能力进行重新界定,并以此为基础构建包括4个一级指标、8个二级指标及20个三级指标的制造业企业数字能力指数评价指标体系,以主客观综合赋权法形成数字能力指数测算模型。并以沪深两市2012-2021年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进行指数测算,从总体、区域、行业和所有制四个维度分析中国制造业企业数字能力的演变特征。研究结论如下:(1)企业数字能力指数包含数字支撑能力、数字应用能力、数字赋能能力和数字创新能力四个维度。从指标赋权来看,四个维度中数字支撑能力权重占比最大,数字创新能力权重占比最小。(2)数字能力指数强调主客观综合赋权法,被用于指导和测算制造业企业数字能力,评估企业在数字化转型方面的程度和水平,了解企业在智能制造方面的潜力,提升生产效率,帮助制造业企业识别能力短板,更好地培育与提升数字能力。(3)制造业企业数字能力指数呈现整体偏低、从东南沿海向西部内陆逐渐降低、高科技制造业行业数字能力指数较高、民营制造业企业数字能力指数较高等异质性。  相似文献   

12.
曹琳  杨海生 《全国商情》2013,(11):31-32
本文基于兰州长城电工股份有限公司近三年公布的财务报表,整理计算出部分指标数据,进而分析该企业的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和发展能力,发现该企业各资产使用效率较高,但整体资产的利用效率较低,获利能力较高,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13.
本文基于兰州长城电工股份有限公司近三年公布的财务报表,整理计算出部分指标数据,进而分析该企业的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和发展能力,发现该企业各资产使用效率较高,但整体资产的利用效率较低,获利能力较高,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家电制造业上市公司经营业绩呈现下滑趋势,一些大型家电制造商在2001年陷入严重亏损,究其原因,营业费用比率的逐年过度上涨占很大一部分。本试以实证的方法来分析两的相关性,并且从中发现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上市公司能否健康的发展与其资本结构密切相关,合理的分析资本结构的影响因素尤为关键。针对目前占上市公司数量极大的制造业的资本结构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就结果做出了解释。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2007年至2011年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通过描述性统计分析、回归分析等方法来考察企业家异质性特征与研发投入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家受教育程度与研发投入显著正相关;任职时间与研发投入显著正相关;持股比例与研发投入显著负相关;性别和薪酬水平与研发投入的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制造业虚拟企业核心能力的培养与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只有结合彼此的核心资源才能拥有发展的能力。当企业明确自身所拥有的核心能力,以及所需要的核心能力之后,构建虚拟企业的目标就会十分明确。在虚拟企业选择伙伴过程中必须要全面考虑各种因素。企业应当通过加强人力资源管理、研发核心技术与开发核心产品、完善管理体系与营销系统、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等途径来培养与构建核心能力。成功的虚拟企业的合理预见是它基于自己的特有知识对企业、技术、社会、法律、经济、环境等因素的发展趋势的判断。  相似文献   

18.
以公司治理为视角,采用20122016年我国房地产业A股上市公司数据,对营运资金管理绩效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独立董事比例,董事、监事、高管前三名薪酬占比及媒体关注度对房地产业上市公司营运资金管理绩效具有抑制作用;监事占比和管理层持股比例与其营运资金管理绩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选择若干指标对中国制造业的地区集中程度进行分析,揭示了我国制造业集聚表现出特征明显、随时间推移呈强化趋势、与经济发展梯度相吻合的特点,并从市场环境,运输业、中间产品的生产贸易、服务业等附属行业的发展程度以及市场交易化程度三个方面分析其可能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利用2000—2012年11个行业面板数据,对中国制造业技术创新与其国际竞争力进行实证分析。从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体系来看,创新投入能力、创新产出能力、引进与吸收消化再创新能力的提高均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而适应创新竞争市场变化能力的效果不明显。从制造业技术创新支撑体系来看,政府和金融机构分别给予资金支持制造业进行技术创新时,对制造业国际竞争力提高具有促进作用,而同时给予支持时则存在着协调方面的问题。另外,制造业行业规模的扩大和市场的对外开放均有利于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提高,而来自发达国家的R&D外溢当期效果不明显。不同技术水平行业通过加强技术创新对其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带动作用存在显著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