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土地资本化的制度障碍与改革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家泽 《财经科学》2008,89(3):99-107
农村土地资本化是提高农民财产性收入和农业规模经营效率,建立农民长效增收机制的关键性制度创新.农地产权主体虚置、严厉的农地用途管制导致的农民土地发展权缺失、现行法律时农民土地权益性融资实现再生产扩大争收入漉增加的可能性加以限制,是实行农村土地资本化的三大障碍.因此,在统筹城乡的综合配套改革中,做实农村集体土地产权,以土地发展权的贴现来分摊土地用途管制的成本,大胆尝试农地使用权抵押可获得性的农村金融工具创新,是土地资本化的改革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2.
土地制度与户籍制度联动改革已成为推动户籍制度改革的有力手段,以近几年土地与户籍制度联动改革的观点综述为研究出发点,通过分析不同历史时期土地与户籍的关系,从加快土地要素自由流动、提高农村土地承包权灵活性、完善农村土地流转机制等方面提出土地与户籍制度联动改革的思路与制度设计。  相似文献   

3.
李笑彦 《城市建设》2010,(6):273-273
在经济社会下,土地渐渐的深入市场,呈现出了资本化。本文就土地资本化的涵义还有如何完善土地管理体制做了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4.
在经济社会下,土地渐渐的深入市场,呈现出了资本化.本文就土地资本化的涵义还有如何完善土地管理体制做了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5.
土地流转、户籍制度改革与中国城市化:理论与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研究》2017,(6):183-197
本文试图建立一个统一的理论框架,在考虑到劳动力异质性的基础上分析土地制度、户籍制度和城市化的关系。为此,本文构建一个包含农村和城市两类异质劳动力以及农村和城市两类区域用地的内生城市化模型,引入土地流转和人口迁移的限制,研究土地制度和户籍制度改革对城市化和居民福利的影响。模型理论分析表明:(1)在严格的土地控制和户籍限制下,只有拥有较高人力资本的农村劳动力会迁往城市;(2)无论是允许土地流转还是户籍制度松绑,将有更多农村劳动力迁往城市,城市劳动力产出增加,农村劳动力福利大幅改善,城市劳动力的福利仅有少许下降,城市化率提高。反事实检验发现:允许1单位农村宅基地流转置换为0.5单位城市建设用地,则2000年和2011年城市化率比实际值分别提高1个和2.5个百分点;若劳动力摩擦程度整体下降0.3个单位,则2000年城市化率比真实值提高2个百分点,2011年提高3个百分点。本文的政策启示为:土地流转和户籍制度松绑的联合改革能够加快中国城市化进程及促进城市化红利的共享。  相似文献   

6.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农垦改革发展的意见》(中发[2015]33号)指出,需要推进农垦土地资源的资产化和资本化,创新农垦土地资产的配置方式.本文从土地制度层面,分析我国现行土地制度对农垦土地在资本化的影响,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户籍制度改革背景下农民向市民转型,是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的需要、是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的需要、也是促进社会结构转型的需要.本文以调查取得的数据为依据,以农户转市民的意愿及农户转市民过程中的核心问题之一--农户土地流转意愿为重点,对重庆户籍制度改革下农户转市民和土地流转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谢兴  冉瑞成 《经济月刊》2010,(10):54-55
两年内解决338万人的城市户籍问题,到2020年城市化率达到60%7月28日,重庆市政府召开全市户籍制度改革工作会议,此举标志着重庆市统筹城乡户籍改革工作正式全面启动。据介绍,此次改革将以解决有条件农民工及新生代转户进城为突破口,坚持综合配套、有偿自愿,分阶段推进、分群体实施、分区域布局的总体思路,两年内解决338万人的城市户籍问题,并使重庆市到2020年城市化率达到60%。  相似文献   

9.
在田野调查资料的基础上,追溯珠江三角洲一个村庄在过去约30年的土地变化过程。在市场化转型和乡村城市化的总体背景下,以土地资本化的视角,从个体(家庭)-村集体-企业的关系角度,探讨该社区土地变化及空间演变的深层机制,力求解析农村土地在由资源转为资产继而转为资本的变化过程对于乡村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论户籍制度改革与城乡经济一体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白益民 《经济问题》2002,(12):14-16,77
户籍制度改革是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的必然要求。大力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促进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和城市化,是增加农民收入的关键。这就必须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打破城乡分割体制束缚。户籍制度改革具有紧迫性,又具有渐进性。就改革的内容、步骤、配套对策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户籍对价、劳动力迁移与土地流转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良悦 《财经科学》2011,(1):117-124
土地流转的根本目的在于社会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需要城市化的大力发展,劳动力迁移和土地流转是城市化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然而,在中国目前的制度约束下,户籍制度成为劳动力迁移的退出和进入壁垒。户籍制度之所以成为城市化的一个障碍,就在于附着于其上的福利价值,所以,要消除这一障碍必须交换其福利价值。本文认为,在农村劳动力城市化迁移中,通过户籍对价来解决迁移劳动力的土地退出和城市安置,不仅能够鼓励劳动力迁移,而且也有利于土地流转。这是一种可行的户籍改革措施和城市化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2.
养老保险改革对家庭储蓄率的影响:中国的经验证据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本文利用1995年和1999年城镇住户调查数据(CHIPS)分析中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对家庭储蓄率的影响,从一个新的角度解释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中国家庭储蓄率上升的原因。1995—1997年间中国对城镇企业职工进行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使得企业职工养老金财富发生变化,这种养老金财富的变化具有外生性,因而这项改革可以作为一项政策实验用来识别养老金财富对家庭储蓄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的储蓄行为可以由生命周期模型解释;养老金财富对于家庭储蓄存在显著的替代效应,这一效应平均为-0.4—-0.3左右;但不同家庭这种替代效应有明显差异,户主年龄在35—49岁的家庭,储蓄率会显著受到养老金财富的影响,其他家庭这一影响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改革户籍附加福利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关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4.
文章将异质劳动力引入到新经济地理学模型中,探讨了户籍改革和农地转让权对农村劳动力和城市高、低技能劳动力流动及城镇化率的影响.数值模拟结果发现:户籍歧视程度的降低,有利于农村劳动力进城落户,能提高大中城市高技能劳动力福利,同时大中城市可以吸纳更多的低技能劳动力,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农地可转让程度的提高,有助于农村劳动力进城,尤其是对大中城市周围的农村劳动力进城落户更有利,但会推高大中城市房价,降低高技能劳动力福利;同时发现如果城市层级相差过大,也不利于户籍人口城镇化率的提高.文章最后针对户籍改革和农地产权改革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郭峰 《财经研究》2015,(8):4-18
过去十余年中国金融中介扩张的速度非常引人注目,文章利用中国省际面板数据,从土地资本化角度对此进行了解读.文章基于不同的模型设定——静态面板模型和动态面板模型,以及不同的工具变量策略——滞后期工具变量、外部工具变量以及动态面板模型设定下内部工具变量和外部工具变量的组合,控制了有关变量的内生性.研究结果表明,在控制了人均收入和其他反映中国省际经济差异的重要特征,以及有效解决有关变量的内生性问题之后,土地资本化显著促进了我国省际金融中介的扩张.中国式土地供给不仅具有“土地财政”效应,还存在宏观资本金融效应.  相似文献   

16.
王昉 《经济问题探索》2002,(10):102-106
公示制度是物权法上一项对维护物的占有秩序和交易安全具有十分重要意义的原则和制度,而不动产登记制度是其中最重要的制度。由于经济环境、社会需求及经济体制的变化,我国不动产登记制度已不能完全适应今天的市场经济体制和社会需求。本文仅就现行注销土地登记制度在实务中存在的几个不符合物权公示要求的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户籍管理本质上属于民事登记和人口动态统计的一部分。新中国的户籍制度以严格限制公民自由迁移和设置城市准入资格为鲜明特征, 是政府发展经济和调控社会的政策手段。改革开放以后, 户籍制度在限制人口迁移方面有所松动, 但户口归属仍然是城市外来人群的隐痛, 并成为影响社会分层的隐性力量。新中国的户籍制度一直与社会公共产品的分享体制有紧密的联系。户籍改革与社会公共产品分配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系。户籍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 而应有相应的远期、中期和近期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