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创新生态系统是由高科技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形成的基于构件/模块的知识异化、共存共生、共同进化的创新体系。系统中一个企业技术创新的最终成功往往依赖于他人,依赖于众多与之兼容的协作R&D与技术标准合作,从而引发了传统R&D项目管理风险以外的依赖性风险、整合性风险、关系风险、结构风险等等,从伙伴遘选、网络治理等角度控制这些风险成为当今学术界正在深入探讨的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2.
高科技企业创新生态系统平台领导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科技企业创新生态系统是基于关联互补技术由高科技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形成的共存共生、共同进化的创新体系。"平台企业+互补企业"是其主要的组织模式。通过对微软、英特尔、思科、IBM等企业案例研究发现,创新生态系统平台领导战略包括:基于技术标准创新模式选择、平台接口开放与专利许可策略选择的技术标准化战略;基于合作盈利模式选择、合作伙伴等级制度制订、技术支持活动实施的创新激励战略;基于内部研发、合作研发、研发并购模式选择的互补技术研发战略;以及平台企业内外部冲突协调战略。  相似文献   

3.
高科技企业技术实力、结盟实力与用户吸引实力是技术标准竞争优势的主要源泉。针对技术标准化过程中标准的构建、产业化与市场化三个不同阶段,企业需要实施不同的竞争战略以促使技术标准竞争优势的形成。协作 R&D 与知识产权战略为构建技术标准提供了技术保障,有助于技术实力竞争优势的形成。产业联盟与开源战略为技术标准产业化提供了企业内外部资源整合环境,有助于结盟竞争优势的形成。先发制人与平台战略为技术标准市场化提供了用户基础条件,有助于用户吸引实力竞争优势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学术界虽然已经接受市场导向和创新正向影响企业绩效的观点,但对二元市场导向和创新的组合如何影响企业绩效却未形成一致结论.研究表明:先动型市场导向会提高企业的探索式创新,反应型市场导向会提高企业的利用式创新;探索式创新会促进企业的市场绩效提高,而利用式创新对市场绩效则会产生负向影响;先动型市场导向通过利用式创新和探索式创新提高市场绩效,反应型市场导向则无作用.企业可以根据不同的经营目标,选择具体的创新方式.  相似文献   

5.
中小高科技企业融资制度创新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明亮 《浙江金融》2007,(2):60-60,62
中小高科技企业的发展规模和速度也遭遇日益凸现的资金瓶颈制约,从根本上说是由于转型期我国融资体制的缺陷所造成的。研究和完善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体制,对于化解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题,促进我国高科技产业的发展,推动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快速转变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6.
7.
在11月中旬结束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研究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提出了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新疆作为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必将迎来新一轮的发展契机。鉴于此,本文从企业生态系统的视角研究了目前新疆企业生态系统的特征,并提出了相应的优化策略,希望为新疆的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有价值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8.
张沙 《时代金融》2014,(1Z):232-232
在11月中旬结束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研究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提出了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新疆作为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必将迎来新一轮的发展契机。鉴于此,本文从企业生态系统的视角研究了目前新疆企业生态系统的特征,并提出了相应的优化策略,希望为新疆的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有价值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9.
我国企业跨国营销中的文化变革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加入WTO的背景下,我国企业要进入国际市场,就必须在中跨国营销中采取灵活且务实的营销策略,在适应异国文化的基础上实现本国文化的创新。为此,必须采取相应的文化变革,进行文化学习、文化适应和文化创新。  相似文献   

10.
我国中小型民营高科技企业"走出去"的时机已经成熟,应根据企业战略决定进入国际市场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1.
自主创新是高技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持久动力,自主创新战略是高技术企业发展战略的核心。本文从企业自主创新的内涵与特征出发,分析了高技术企业生命周期各阶段的创新行为与能力特征,在此基础上构建了高技术企业自主创新战略形成的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12.
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并逐渐成为高新技术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新取向,高新技术企业也只有真正嵌入集群网络中,才能更好地获取集群创新资源.深入探究基于产业集群的高新技术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问题,对于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在研究相关文献与回顾现状的基础上,用生产函数构建数理模型,将我国1997~2011年我国高技术贸易、GDP等指标进行数据处理,分析了变量间的关系。证明了变量间存在长期和短期稳定关系,但短期对长期回调均衡的力度不大,同时政府财政科技投资、高技术产品贸易与地方经济增长之间分别存在单项、双向及不显著的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14.
高新技术产业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现已发展成为衡量科技水平高低和经济发展质量的一大指标。随着我国对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创新的投入不断增加,高新技术产业的创新效率问题成为影响我国高新技术产业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论文通过把中国分成东、中、西三大区域进行研究,发现这三个区域的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存在较大的差异,提出我国的东部地区其高新技术产业应当依托于东部地区的特殊区位,利用好产业集群的优势,在坚持高新技术创业创新的同时,推动自主创新与国外技术引进的良好结合,国内中西部区域应对该资源优势予以充分利用并有效实施“重点突破,总体前进”创新方略,充分利用现阶段国内外的有效资源,不断提升我国高新科技的产业创新效率,实现我国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5.
陆瑶  施函青 《金融研究》2022,507(9):132-151
本文以手工收集的2019年7月至2020年12月所有申报科创板上市的企业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企业层面五大维度数十个因素对我国科技企业融资的预测效果,通过传统的OLS和机器学习降维排序方法,为科创板增量改革的实践效果提供了直接证据。研究发现:企业能否在科创板上市方面,企业研发水平、成长性和公司治理水平这三类反映企业未来发展潜力的特征占据主导作用,且研发水平最为关键,盈利的重要性最低;在众多研发变量中,企业研发人员人数占总人数比最为重要;企业能否在科创板上市和上市后二级市场表现的变量重要性排序各不相同,甚至相反;公司治理方面,国有股份占比的重要性强于其他治理机制。结合研究结论,本文从重视企业未来可持续发展、构建科研人才队伍培育和激励机制以及统筹考虑上市后的市场表现等角度,为科创企业发展提供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本文基于中国数字金融研究中心2019年发布的省级数字普惠金融指数,考察了数字普惠金融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利用全要素生产率指数衡量经济增长质量,运用工具变量法考察数字普惠金融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并通过中介效应模型检验数字普惠金融影响经济增长质量的机制。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与中国经济增长质量之间呈现"U"型曲线关系,二者存在以企业技术创新为中介渠道的传导机制,即数字普惠金融通过缓解企业的创新融资约束,激励创新研发活动,进而间接影响经济增长质量。此外,数字普惠金融对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存在区域异质性,表现在对中东部地区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程度显著高于西部地区。  相似文献   

17.
魏浩  巫俊 《金融研究》2018,459(9):91-106
本文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知识产权保护通过进口贸易影响企业创新的作用机制,随后,利用中国海关贸易数据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实证分析了知识产权保护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并检验了知识产权保护通过进口贸易影响企业创新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知识产权保护水平提高,能够显著促进创新型领军企业的创新。(2)从影响机制来看,知识产权保护水平提高,能够显著提升民营企业、专利密集型行业企业以及出口企业的进口规模,进而促进创新;能够显著提升民营企业和专利密集型行业企业的进口产品种类,进而促进创新;能够显著提升出口企业的进口产品质量,进而促进创新。中国正处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阶段,应重视并充分发挥知识产权保护与进口贸易对我国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小微企业是经济增长、技术创新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力量。它们虽然数量众多,但囿于人力、技术和信息资源,难以独立开展技术创新。本文在相关概念界定的基础上,根据小微企业技术创新的特点,分别运用经济学中交易成本和产业组织理论,以及管理学中的资源基础论、战略管理、战略创业、知识管理和社会资本等理论,分析了小微企业的合作技术创新动机,这有助于更深刻地理解小微企业的合作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19.
技术标准合作:高技术企业集群创新研究的新视角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高技术产业,技术标准非常重要.近年来,技术标准已成为企业研发协作的重要动力和企业集群发展的重要纽带;与此同时,企业集聚的机理也有力地推动了技术标准化及其创新合作.因而,技术标准合作成为集群创新研究的一个新的视角和新的领域.深入探索基于集群的高技术企业技术标准合作机理对于促进企业、产业和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