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文章选取2009—2020年中国制造业各细分行业面板数据,探究全球价值链嵌入、技术创新影响制造业碳排放效率的影响机理。研究发现,全球价值链嵌入对制造业碳排放效率的影响呈“U”型关系;技术创新对制造业碳排放效率影响呈“U”型关系,且全球价值链嵌入与技术创新关联效应对制造业碳排放效率存在抑制作用;异质性效应下同样表现出“U”型或倒“U”型非线性影响效应;全球价值链嵌入、技术创新及两者交互项对制造业碳排放效率的长期冲击效应为正。据此,文章提出,应持续推动全球价值链嵌入深度、加快重点领域创新、着力推进中西部地区对外开放,提高制造业碳排放效率。  相似文献   

2.
全球价值链分工背景下的中美增加值贸易与双边贸易利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全球价值链分工背景下,文章利用增加值贸易体系重新测度了1995-2009年中美双边贸易,并通过对双边总值贸易进行价值增值分解刻画了贸易利益在中美之间的分配格局。结果表明,传统的贸易统计极大地高估了中美贸易失衡,两国的贸易差额与贸易利益之间存在严重错配,分工地位的差距导致贸易利益在两国间的分配正朝着不利于中国的方向发展,这一点在机电行业体现得尤为明显。转变单纯追求出口规模的贸易发展方式和改善中国的国际分工地位是提高中国对美出口获利能力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Koopman等提出的全球价值链(GVC)地位指数为基础,测算中国制造业总体和具体行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国际分工地位及其动态变化,并与发达国家和与中国发展阶段相似的发展中国家进行横向国际比较.研究表明,用制造业总体的GVC地位指数很难准确反映一国的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分行业测算效果更佳;中国制造业正受到发达国家从高端和更低成本的发展中国家从低端的双重挤压,因而应加快实现全球价值链地位的攀升和制造业由大到强的战略转变.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全球价值链视角,根据融入增加值贸易的显示性比较优势及显示性竞争优势两个指标,对各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进行测算,并检验全球价值链嵌入度、制度质量对其的影响,用门槛回归模型考察制度质量在全球价值链嵌入度和国际竞争力关系中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全球价值链嵌入度对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存在显著正影响,参与全球价值链越深的国家,制造业国际竞争力越高;制度质量对制造业国际竞争力也存在显著正影响,较高的制度质量有利于一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提升;门槛回归结果显示制度质量存在显著的门槛效应,制度质量越过门槛值之后,全球价值链嵌入度对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作用下降,这说明参与全球价值链对制度质量较低国家的制造业国际竞争力提升作用更加明显,也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全球价值链作为分析价值创造的国际扩张、地域分布以及捕获的一种重要方法,被经济学研究者、政策制定者们广泛采用.本文针对研究者们在全球价值链视角下采用世界投入产出表(WIOD)数据库或相类似数据的测量误差展开深入的分析,为随后研究使用该种类型数据进行经验研究以及政策探讨提供了严谨性方面的参照.本文通过简单的两国情形下数值例证、一般性探讨以及进一步讨论,发现针对世界投入产出表进行增加值测算所隐含的测量误差相对突出.  相似文献   

6.
曲越  秦晓钰  黄海刚  夏友富 《财经研究》2021,47(6):33-46,60
在全球价值链视角下,FTA数量的增长和层次的提升对中国的对外贸易和经济增长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中国下一步应该如何选择FTA对象?文章基于ADBMRIO和OECDICIO的国别(地区)贸易增加值数据,通过拓展的贸易引力模型研究了FTA数量和FTA层次对中国贸易增加值的影响.研究表明:FTA的建立使中国与成员国(地区)之间的贸易自由化和便利化水平进一步提升;目前FTA对贸易增加值的作用仍然以广延边际为主,FTA深度对贸易增加值的集约拉动需要继续加深;与传统贸易活动相比,FTA在全球价值链活动中起到的作用更加突出.效应异质性研究发现:从全球价值链的视角来看,与较发达国家和地区建立FTA对中国对外贸易的拉动作用最大;FTA参与度较高以及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与中国建立FTA的国家和地区对中国全球价值链参与度和竞争力的提升有显著的帮助;与中国距离较近的国家和地区建立FTA有利于中国贸易增加值的提升,但随着科技的进步,地理距离在对外贸易中的影响正在逐渐下降.因此,中国应加快FTA的全球战略布局,在增加FTA数量的同时,加强FTA的深度建设,注重FTA贸易伙伴的多元化,在亚洲邻国的基础上,加快与世界主要经济体之间的FTA谈判步伐.  相似文献   

7.
数字贸易的迅速发展,推动了全球贸易格局的转变,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制造业的转型和升级。为探析我国数字贸易发展对制造业价值链的提升作用,本文以TIVA(2021)和WIOD(2016)数据为基础,分别运用Koopman法和矩阵运算测算我国2000—2014年制造业全球价值链位势和制造业贸易数字化水平。研究发现:在发展初期,数字贸易对制造业全球价值链位势的提升起负向作用,而在中后期则主要起正向促进作用;在对不同等级行业的影响上,数字贸易的发展对低端制造业的全球产业链位势的攀升具有显著促进效应;数字贸易对我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位势攀升的影响效应会随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增强。最后,本文针对上述结果从基础设施建设、政府扶持和人才培养三个方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9.
以外向型经济和制造业大省浙江为例,运用投入产出法测度2001—2017年浙江制造29个细分行业出口增加值隐含碳,并运用面板数据模型研究了嵌入全球价值链、出口技术升级对出口增加值隐含碳的影响。研究表明,浙江省制造业出口产品单位贸易利益的二氧化碳排放成本即出口增加值隐含碳大幅度下降。出口技术升级、贸易开放显著地降低了浙江省制造业出口增加值隐含碳,能源强度、人力资本、参与国际垂直分工等因素导致了出口增加值隐含碳的增长。交叉项检验表明,研发强度较高的行业出口技术升级会显著降低出口增加值隐含碳,外商直接投资、煤炭消耗占比、资本劳动占比较高的行业出口技术升级会导致出口增加值隐含碳的增加。  相似文献   

10.
增加值出口率是判断一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程度的重要指标,但在产业和双边层面该指标会失效。本文将增加值出口率核算拓展至国家、产业和双边层面,并分析了代表国家在这三层面嵌入全球价值链的不同方式,研究发现:(1)一国出口产业结构显著影响该国增加值出口率,由于经济全球化影响,新兴市场国家增加值出口率持续下降,而发达国家增加值出口率较为稳定。(2)产业增加值出口率可判断不同国家相同产业参与国家价值链和全球价值链方式,美、德等发达国家农业处于国家价值链下游直接参与全球价值链,服务业处于国家价值链上游并支持下游制造业、间接参与全球价值链。我国农业处于国家价值链上游但没有直接参与全球价值链,我国服务业嵌入全球价值链的深度强于嵌入国家价值链的深度,与本国上下游产业关联较弱。(3)出口国增加值出口方式、双边地理区位和距离是影响双边增加值出口率的重要因素,嵌入全球价值链上游国家的双边增加值出口易被低估,地理毗邻的双边增加值出口率则易被高估。  相似文献   

11.
基于全球价值链嵌入视角,探究后发国家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技术路径选择。通过分析梳理全球价值链嵌入对技术路径选择的影响及作用机理,明确后发国家制造业适宜技术路径选择依据。在此基础上,通过匹配WIOT数据和中国制造业行业数据,对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适宜技术路径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在为后发国家提供技术溢出机会的同时,通过低端锁定和竞争效应倒逼后发国家制造业在技术路径选择中加大自主研发投入;随着全球价值链嵌入程度加深,自主研发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积极作用正逐渐显现;由于考察期内自身要素禀赋不足,引进模仿技术路径相比于自主研发对制造业生产效率提升更有利。在新型国际分工与贸易背景下,及时调整技术路径,加大研发投入,对推动我国制造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进而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面对贸易壁垒对于中国嵌入全球价值链的冲击,文章构建了贸易壁垒与中国细分产业全球价值链嵌入位置指数,采用GARCH(自回归条件异方差模型)、TGARCH(门限模型)以及MRS(马尔科夫转换模型)等范式,系统分析了贸易壁垒对中国制造业、服务业、能源业与农业四个垂直产业全球链嵌入的实际影响.结果显示:第一,贸易壁垒的自冲击效应呈现明显波动性,反映了贸易壁垒具有高波动、缓收敛的特征.第二,贸易壁垒冲击对各细分全球价值链嵌入产业具有迥异波动态势,贸易壁垒在不同阶段对全球价值链的冲击具有显著异质性.其中对中国制造业与能源业全球价值链嵌入的影响程度呈现阶段效应,对中国服务业与农业全球价值链嵌入呈现阶段反转效应.第三,贸易壁垒对全球价值链嵌入的影响具有动态时滞性,且这一影响具有突出的门槛效应与状态转换效应.  相似文献   

13.
利用TiVA数据库2005-2016年46个国家或地区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生产性服务进口复杂度对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的影响,结果显示:生产性服务进口复杂度显著促进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提升,但存在国家或地区以及行业异质性,表现为生产性服务进口复杂度对发达经济体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具有显著促进作用,而在发展中国家则不显著;对高技术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的提升作用强于中低技术制造业;新型生产性服务进口复杂度有利于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向高端攀升,而传统生产性服务作用相反;中介效应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进口复杂度通过技术进步、产业结构升级与劳动生产率提高等机制促进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提升。  相似文献   

14.
以2008—2018年中国制造业13个子行业1853家企业微观数据为基础,构建Translog模型,分析开放型技术双元及其不同技术组合对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GVC)攀升的异质性影响。结果表明,企业有效平衡与吸收开放型技术双元形成的协同效应,能够降低进口竞争引致的要素替代成本,促进中国制造业GVC攀升向高技术探索与开发组合的内生驱动转化。技术开发成为中国制造业GVC攀升的充要条件,技术探索为充分不必要条件。在竞争效应和协同效应双重作用下,内资企业高技术开发组合成为推动中国制造业价值链攀升的主要驱动力,受技术门槛和技术控制约束,技术探索只有在内资企业具有足够开发能力时才能对价值链攀升产生显著影响。异质性双元组合催生形成中国制造业GVC攀升的多元化路径。劳动密集型行业依赖进口竞争攀升的低技术双元特征;资本密集型行业较高的外资吸收效率对母国开发与跨国开发技术组合吸收更具适应性,呈现出显著的市场竞争攀升特征;技术密集型行业积极的母国探索倾向与较高的技术开发能力形成技术协同攀升特征。  相似文献   

15.
《技术经济》2019,(3):49-59
从区域经济前向关联视角,构建了国家价值链(NVC)与全球价值链(GVC)相统一的、产业-区域双视角的增加值完全分解模型,考察了中国低技术制造业、中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嵌入国家价值链和全球价值链的特征。研究发现:2002—2012年期间,中国高技术制造业嵌入全球价值链的程度较高,中技术制造业嵌入国家价值链的程度较高,而低技术制造业的区域"内向性"特征较明显;分区域考察,中国东部地区嵌入全球价值链的程度较高,而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嵌入国家价值链的程度较高,具有显著的区域异质性特征。  相似文献   

16.
17.
18.
公司内贸易和中间投入品贸易已成为当代经济全球化过程中两个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且二者往往基于全球价值链交迭发生.本文用以中间投入品进口为因变量的回归模型估计了公司内进口在中间投入品进口中的绝对和相对重要性,阐释了中间投入品贸易的决定因素,并探讨了公司内贸易和中间投入品贸易的交集及其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