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财政金融   2篇
工业经济   6篇
计划管理   11篇
经济学   25篇
综合类   5篇
贸易经济   6篇
经济概况   20篇
  2025年   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工业革命背景下,互联网的发展和应用是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本文基于A-H模型,选取2006—2019年中国30个省份的制造业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了互联网应用对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了技能溢价在互联网应用影响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过程中的调节效应.研究结果显示,当互联网应用产生的创新效应大于替代效应时,能够提升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当替代效应大于创新效应时,互联网应用对制造业生产过程产生了非适应性冲击,出现"索洛悖论";技能溢价能够发挥资源配置的作用,调节互联网应用与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增强互联网的创新效应,从而有效化解"索洛悖论".  相似文献   
2.
数字经济时代,数据成为独立生产要素,是科技创新的新引擎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从纯数字资产与数据匹配性投入共同组成数据要素化投入的角度理解数据生产要素化,使用数据匹配性投入综合得分对中国数据要素化投入进行时空分析和生产率效应分析。结果表明,中国数据要素化投入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基于数据要素化投入对经济产出的积极作用,其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数据匹配性投入价格持续下降会影响生产要素间的交互作用,数据生产要素的使用带来生产方式的根本变革;数据生产要素化基于数据间的互联互通和经济融合,能够加快数据确权,促进生产要素合理配置,从而推动产业创新和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3.
中国垄断性行业的市场化改革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中国垄断性行业的改革与发展成为理论界、政府部门和消费者十分关注的问题。这是因为,一方面,垄断性行业改革总体上滞后于中国整体改革进程,加快推进垄断性行业的市场化改革,优化产业组织结构,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迫切任务和重要内容;另一方面,垄断性行业生产成本高、服务质量低、竞争能力弱的矛盾十分突出,加快推进垄断性行业市场化改革是解决这些矛盾的根本途径,也是垄断性行业优化产业组织结构、加快自身发展、提高市场竞争力、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必由之路。中国的市场经济体制是从计划经济体制逐步转轨而来,中国的制度…  相似文献   
4.
探究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对于推动区域经济提质增效、促进中国制造业公平且有质量的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以新发展理念为理论依据,构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在剖析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涵义与辩证关系的基础上,采用熵权法对2008-2020年中国内地3 0个省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度,运用加权Da g u m基尼系数和分位数标准化方法,从空间和结构双重视角考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程度,并通过方差分解和计算子维度贡献率的方法探究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结构来源.结果表明,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整体水平较低,呈现出\"东高、中平、西低\"的空间格局和\"南强北弱\"的分布特征;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不平衡程度趋于上升,中部地区不平衡程度相对较低,与东部地区相关联的区域间不平衡程度均较高,开放和创新发展差距是导致中国及各地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不平衡的主要因素;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不充分程度有所提高,东部地区不充分程度相对较低,开放和创新发展不足是导致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不充分的主要因素.结论表明,缓解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需从地区和结构视角双管齐下,推进制造业高水平对外开放,构建制造业创新发展联动机制.  相似文献   
5.
地方保护能够提高区域产业竞争力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地方保护程度较高的地区,其区域产业竞争力并未相应提高。从长期看,地方保护导致市场分割和封锁,降低了区域市场化程度,阻断了要素自由流动,扭曲了资源配置效率和产业技术效率,实际上不是促进、而是阻碍了区域产业竞争力和地区经济实力的提高。打破地方保护主义、形成竞争有序的全国统一大市场是形成和发挥大国市场优势、实现社会资源优化配置的必要举措。  相似文献   
6.
行政性垄断由于造成资源配置扭曲、社会福利损失、收入分配不均以及地方保护和区域市场分割等问题而日益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2007年11月19日在山东大学召开的“转轨经济中的反行政性垄断与促进竞争政策”国际研讨会对反行政性垄断的理论与政策问题进行了集中交流与探讨。本文介绍了与会专家学者对于该问题的主要学术观点.综述了反行政性垄断研究的新进展以及该领域亟待解决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7.
横向并购可能给参与并购的企业带来成本节约而产生效率效应,同时也可能产生反竞争效应。在横向并购反垄断审查的效率抗辩中,并购企业只要能够证实成本节约的效率效应能够抵消反竞争效应进而增进社会总福利水平,就可以获得反垄断当局的批准。然而,成本节约及其实现程度具有不确定性,成本节约的不确定性不仅会影响消费者剩余和社会总福利水平,而且将对效率抗辩和反垄断当局并购审查的判定规则产生影响。本文以Cournot模型为基础,系统分析了成本节约的不确定性对于横向并购反垄断评估审查中效率抗辩、判定规则和预期消费者福利的影响,为反垄断当局在并购评估审查中如何考虑效率因素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析要素市场分割、产业结构趋同与制造业高级化发展之间的作用机理,选取2006—2017年省际面板数据测算了28个省份的要素市场分割程度、产业同构化程度和制造业高级化水平,并采用全面FGLS方法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要素市场分割、产业结构趋同与制造业高级化发展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要素市场分割不仅直接阻碍制造业高级化发展,还通过引发地区产业结构趋同间接影响制造业高级化发展;东部省份的产业结构趋同对制造业高级化发展的阻碍作用最强,中部次之,西部最弱。降低地区间贸易壁垒,促进要素市场一体化进程,合理优化地区产业布局,能够推动制造业高级化发展。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发展性、战略性、新兴性和导向性四个维度分析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特征,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产能利用状况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在评价综合指数的基础上构建产能过剩预警体系。测算中国光伏产业产能利用评价指标权重及综合指数,并利用“前端”指标对其产能过剩预警模型进行实证检验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光伏产业上游环节新兴性特征对产能利用的影响程度最大,战略性特征影响程度最小;产能过剩预警模型预测准确率为92.9%,预测效果较好。为化解和防止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产能过剩,需要鼓励产学研紧密合作,完善新产品市场配套设施,建立信息发布及产能监测预警机制,提高政府补贴使用效率,正确引导社会资金投向。  相似文献   
10.
基于基础、要素、特征三个维度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测度中国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水平,并分析区域差异和动态演进。研究发现:中国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水平呈上升趋势,产业要素体系发展速度最快,产业特征体系发展较慢;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水平存在显著区域差异,区域间差异是差异的主要来源,东部、西部之间的区域间差异最大,东部的区域内差异最大;科技创新、现代金融、数字化是导致区域差异的主要原因;各维度及各地区的核密度曲线均右移,省份间的绝对差距较大;发展水平保持稳定的可能性较大,存在组内趋同现象。据此,应培育高端要素,突出产业体系现代化特征;加强分工合作,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因地制宜,形成差异化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