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分析总结中国经济建设70年的道路与成就,是了解中国经济发展脉络的基础和前提。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经济建设开始实施,在此期间,新中国的工业化基础建设初见成效。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新中国的经济建设迎来了新高潮。此后,计划经济体制改革时期的经济建设为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时期的经济建设做足了准备。2002年,党的十六大提出中国的工业化必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2004年,新中国的经济建设终于进入了工业化腾飞阶段,即实现工业化之前的经济高速增长阶段。2006年,"十一五"规划时期的经济建设顺利开展,即使是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也没有冲淡中国经济向前发展的态势。2011年,中国开始了"十二五"规划时期的经济建设,至2015年实现和完成了各项目标和任务。2016年,在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础上,中国开始了"十三五"规划时期的经济建设。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经济建设成就是辉煌的,中国人民走出了一条自力更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道路。  相似文献   

2.
《江苏企业管理》2010,(2):10-11
2009年是不平常的一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全球经济复苏举步维艰。为应对危机,我国采取了一系列提振经济的刺激计划,推动了经济快速企稳回升。如果说2009年的中国经济表现一枝独秀,那么2010年中国经济将会有怎样的表现?近日,由中央电视台主办、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协办的“首届中国经济年会”在京举行,与会嘉宾对2009年的中国经济进行了回顾,并在此基础上对2010年的中国经济发展趋势以及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本刊在此特摘发部分与会学者的发言。  相似文献   

3.
中国的经济扩张离不开良好的国际环境。金融危机后,美国和世界经济从2010年开始复苏,GDP增长都达到3%以上,这为中国经济未来七八年的扩张提供了一个外部增长环境。从2009年2月开始中国经济有了强劲的复苏,直到今年第一季度,经济增长率高达11.9%,从2009年第二季度到今年第一季度,中国经济已完成了12个月的持续增长,应该说这种持续增长为2009年的经济筑底奠定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经过30年成功的经济改革,中国已经发展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中国对全球经济活动的影响也日益增加,在全球经济陷入衰退之际,中国的稳定对于抑制危机进一步扩大至关重要。2008年,对于中国来说是艰难的一年,中国虽然成功举办了世人瞩目的北京奥运会,但是2008年也发生了一  相似文献   

5.
分析总结中国经济建设70年的道路与成就,是了解中国经济发展脉络的基础和前提.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经济建设开始实施,在此期间,新中国的工业化基础建设初见成效.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新中国的经济建设迎来了新高潮.此后,计划经济体制改革时期的经济建设为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时期的经济建设做足了准备.2002年,党的十六大提出中国的工业化必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2004年,新中国的经济建设终于进入了工业化腾飞阶段,即实现工业化之前的经济高速增长阶段.2006年,"十一五"规划时期的经济建设顺利开展,即使是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也没有冲淡中国经济向前发展的态势.2011年,中国开始了"十二五"规划时期的经济建设,至2015年实现和完成了各项目标和任务.2016年,在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础上,中国开始了"十三五"规划时期的经济建设.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经济建设成就是辉煌的,中国人民走出了一条自力更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道路.  相似文献   

6.
中国经济已进入增长阶段转换期。这是一个短期问题,也是一个长期问题。2008年中国经济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后,到2010年达到了高点,以后开始回落,持续时间超过了10个季度,到2012年四季度才开始反弹。如何看待中国经济最近两年的变化,如何看待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中国经济的走势,看法不一,有些方面还  相似文献   

7.
2008年,中国经济在困难和波动之中即将以令世人赞叹的运行结果画上句号,新的一年正在向我们走来。在分析和预测2009年中国经济走势时,我们发现其难度,其不确定性一点也不亚于2008年,中国经济面临的困难也丝毫不亚于2008年。本文回顾总结了2008年中国经济运行情况,对2009年中国经济的走势进行了分析和预测。  相似文献   

8.
王思宁 《英才》2013,(1):137-138
关注领域:战略新兴产业、高科技、房地产"2013年中国经济将出现复苏,更重要的是中国经济在政策的助力下,已经在转型。相信未来五年、十年中国的经济仍会有一个很好的增长。"战龙对《英才》记者表达了对2013年甚至更远期的中国经济的信心。  相似文献   

9.
经济增长与就业弹性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到2008年走过了整整30年,30年中国经济的宏观调控无一不牵扯着中国庞大的劳动力大军。2008年的中国经济艰难而又沉重,就业问题更加突出,我们试图通过1981-2006年的经济增长对就业的贡献的数字微观的展现了它们之间的互动关系,希望能从中抽丝剥茧展示给您中国就业问题的现状。  相似文献   

10.
杨再平 《经济界》2003,(2):9-10
中国经济保持了20多年的高速增长,为世人所瞩目。中国经济还能继续高速增长吗?这个问题也为世人所关注。西方目前有种“二十年大限”理论,认为东方国家的经济持续增长不会超过20年,举凡日本、韩国、新加坡的高速增长均未超过20年。按照这种理论,同样属于东方国家的中国经济增长当然也突破不了 “二十年大限”。有些西方人士评论说,中国内地腾飞了20多年的“经济奇迹”已经出现羽翼麻痹的症候,甚至断言未来中国经济将面临长期负增长。笔者  相似文献   

11.
经济衰退、失业率上升,必将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成果恐将付之东流,中国经济势必希望不在!经济下行、外需疲软、通胀难控……伴随诸多复杂问题,中国经济迎来了2012年。进入坊间传闻的"灾难年",中国经济如何在复杂困难的环境中找到出路?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百年前中国出现的"实业救国"潮或许将成为2012中国经济继续上行的有力保证。  相似文献   

12.
英国经济学家安格斯·麦迪森,在著作《中国经济的长期表现:公元960-2030年》中分析了中国经济在过去一千年的增长表现,重点放在20世纪后半期中国的经济政策和经济增长表现,  相似文献   

13.
《数据》2009,(1)
2008年的中国经济,经历了从偏热到增速下滑的重大转变;2009年的中国经济,面临的世界经济环境将进一步恶化,对国内经济的影响还在蔓延。  相似文献   

14.
财市点击     
亚行公布最新中国经济预测:今年增长率7.3% 亚洲开发银行近日公布了最新一期的《2003年亚洲发展展望》的中国篇。报告表明,中国经济虽然目前正面临SARS等多种因素的影响,2003至2004年经济增长率会略有放慢,但亚行仍相当看好中国经济,认为中国经济仍将保持优异的表现,预计2003年经济增  相似文献   

15.
中国2008年的经济增长率为90%,这也是自2002年以来首次增长率低于10%。第四季度经济增长了6.8%,从而证实了中国经济正急速陷入低迷。  相似文献   

16.
成思危 《中外管理》2008,(12):38-40
中国经济“三段论”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发展举世瞩目。在10年前,我们听到的是“中国崩溃论”。有很多人不相信中国经济增长是实在的,甚至有人预言2005年中国就会崩溃。但现在2008年了,我们中国还是岿然挺立。三五年前,我们听到的是“中国威胁论”。  相似文献   

17.
《经营者》2008,(3):18-18
2007年,中国“入世”的第六年。 这一年,中国经济以超常的速度,扩充着在国际社会中的影响力,在世界经济的版图上不断刷新着自己的记录,与世界各国经济加速融合,已经成为国际经济中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这一年,“中国制造”成了国际媒体中出现最多的词汇之一,它为中国创造高速增长的GDP的同时,更为全球消费者带来了更多的便利和实惠。  相似文献   

18.
雪舞银蛇,中国迎来了2013年。经历了2012年的经济低迷,2013年中国经济将呈现出什么样的增长态势呢?为此,本刊记者专程采访了中国著名经济学家、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樊纲先生。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讨论了贸易和制度变迁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我们发现在1978年改革开放之前,贸易对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性并不明显,而1978年改革开放之后,贸易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变得十分突出和重要。贸易发展方面存在的巨大差异,是中国东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差距在改革开放之后开始迅速扩大的重要原因之一。贸易除了直接促进经济发展之外,还通过影响经济领域的制度变迁,从而间接影响经济增长。对外贸易为中国的非国有经济发展提供了动力和机会,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市场化进程。非国有经济的发展和经济资源配置的市场化等经济领域的制度变迁,是推动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力量。坚持市场化导向的经济改革,限制行政权力,走向成熟的法治市场经济,是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20.
刚刚结束的2002年对于中国来说是辉煌的一年。中国共产党胜利召开了第十六次代表大会,北京取得了2008年奥运会举办权,上海获得了2010年世博会举办权,特大喜讯接踵而至。特别是2002年是我国加入WTO的第一年,实践表明,中国经济正在顺利地实现与世界经济接轨。外国企业纷纷加大在中国的投资,许多跨国公司把总部或地区总部迁到中国,表明世界对中国经济的高速、稳定增长具有充分的信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