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本文的实证分析表明,外商在华投资的空间分布极不均衡,高度集中于东部地区,而这种不均衡直接导致对地 区资本形成的差异。缩小与东部发展的差距、促进西部地区资本形成的关键在于缩小东西部地区外资利用规模差异。  相似文献   

3.
本文推导了资本回报率的计算公式,从资本深化和技术进步的视角对资本回报率的变动进行了分解,发现影响资本回报率变动的主要因素有:乘数大小、资本深化和技术进步。利用1980—2009年数据计算了中国的资本回报率,估算了资本的边际产出弹性,并对资本回报率的变动进行了分解。实证研究发现,中国的资本回报率并没有随投资的增长而降低,资本深化虽然导致了资本回报率的降低,且乘数放大了这种效应,但技术进步却提高了资本的边际产出,从而使得中国的资本回报率处于一个稳定水平。  相似文献   

4.
5.
论发挥资本市场在技术进步与产业增长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现代经济增长理论愈益推崇技术、知识的进展对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然而,技术进步仅仅为经济增长提供了一种潜在的可能性,货币资本市场的成长与发展为技术进步的潜能发挥提供了机制。基于此,本文认为主导产业中技术含量越高,投资规模越大,风险越高,就越是增强了产业发展对于资本市场的依赖,进而指出由于我国产业发展的特殊性更需要发挥资产市场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7.
《现代财经》2014,(12):49-60
本文将国民经济各部门划分为技术引进部门和传统部门,二者的区别在于技术进步方式不同,前者从国外引进先进技术,后者通过在生产中应用技术引进部门产品获得技术进步。在两部门条件下推导工资差距模型,两部门的工资差距由技术和资本积累差异决定,再将两部门的结论推广解释行业工资差距。最后以制造业29个行业与农业的工资差距数据为样本进行实证检验,分析结果表明,技术引进速度越快、技术水平越高的行业其与农业部门的工资差距就越大。  相似文献   

8.
技术进步对深圳经济增长作用的测算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和索洛增长速度方程测算和分析深圳各经济发展阶段中的技术进步率和技术贡献份额变化情况,指出技术进步已成为深圳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认为深圳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是发挥技术进步作用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10.
11.
中国技术进步贡献率的度量与分解   总被引:58,自引:2,他引:58  
徐瑛  陈秀山  刘凤良 《经济研究》2006,41(8):93-103,128
本文在分析索洛余值法缺陷的基础上,以新增长理论为理论背景,结合中国经济发展的现实,将产业结构变动、资本空间集聚、人力资本积累等因素引入技术进步贡献率的计量模型,使技术进步贡献率的度量更接近真实的技术进步情况;进而利用新的技术进步贡献率计量方法重新测算了1987—2003年间中国的技术进步状况,发现中国技术进步贡献率已开始出现稳步增长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利用我国1953--2006年的时间序列数据,检验与资本融合在一起的技术进步(资本体现式技术进步)、全要素生产率、产业结构以及能源价格对我国能源效率的影响,结果发现,全要素生产率对能源效率的影响最大,其次是产业结构,而资本体现式技术进步与能源价格对能源效率的影响较小。因此,我国要实现节能降耗必须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和优化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13.
中国工业的技术选择与技术进步:1985-2003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陈勇  唐朱昌 《经济研究》2006,41(9):50-61
本文对1985—2003年来中国工业行业的技术选择做了评估,用DEA法计算期间工业行业的技术进步(TFP)及其分解项技术变化与技术效率,对技术选择与技术进步的关系进行理论梳理和实证检验。我们发现和论证了:(1)中国工业部门在1991—1995和1999—2003年间两度有重化工业化趋势,在1993—1998年间发生了加速资本深化,1999年后,资本深化逐年趋缓。不同产权类型的资本产出比、劳动生产率和资本生产率存在很大差异;(2)工业行业在1990—1993年和1999—2003年有明显的技术进步,两个期间的技术进步主要分别归因于技术效率和技术变化;(3)国企比例或垄断程度高的行业在技术变化方面表现突出,但技术效率的退化程度令人堪忧,而竞争性强的行业技术效率改善明显,但技术变化方面表现不佳;(4)中国工业行业的技术选择(资本深化)对技术变化具有Granger促进作用(反之不成立),但技术变化不是期间技术进步的主要方面,以至于资本深化与技术进步间并不存在统计上的稳定关系。  相似文献   

14.
利用技术进步增加就业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分析了技术进步与就业的相关性,认为科技进步一方面对劳动生产了排斥作用,出现了“机器排挤工人”的现象,同时,科技进步会导致社会分工的加深,就业领域的拓展,消费城求的增长,又可以增加就业总量。我国应趋利避害,利用技术进步增加就业,为此提出了三个合理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16.
本文基于多要素投入框架系统考察了资本、三种技能劳动和不同技能劳动内部之间的替代弹性、行业技术进步水平及其偏向性。研究发现:一是我国细分行业的资本—高技能劳动表现为互补关系,资本—中低技能劳动在多数行业中表现为替代关系,并且资本—低技能劳动替代弹性呈现先上升后小幅下降的倒“U”型趋势,本文测算的要素替代弹性时变特征可以为解释我国经济增速放缓提供理论依据;同时,高技能—中低技能劳动在多数行业中表现为互补关系,意味着相比于高技能劳动,资本对中低技能劳动的替代性更强。二是我国细分行业的全部技术水平及国内技术进步水平呈现出明显上升趋势,多数行业的国内技术进步水平与全部技术进步水平增长率的差距在2007年之后逐渐缩小,部分行业甚至出现国内技术进步水平增长率赶超全部技术进步水平增长率的趋势,这一特征在劳动密集型行业中表现尤为突出,说明我国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的程度不断提高,技术进步有向发达国家收敛的趋势。三是我国细分行业的技术进步偏向于资本和高技能劳动,技术进步增加了资本与高技能劳动收入份额,同时降低了中低技能劳动收入份额,并通过提高高技能劳动收入份额的相对增长率削弱了收入分配偏向资本的程度,该结...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