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某出口调味粉内分离到1株葡萄球菌,经分离培养、革兰氏染色、血浆凝固酶试验鉴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该菌在Baird-Parker平板上能产生典型不透明沉淀环,革兰氏染色阳性球菌,凝固酶试验为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能力验证中运用不同金黄色葡萄球菌定量检测方法,提升实验室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定量检测能力。方法:按照能力验证作业指导书规定的方法要求进行检测,并采用金黄色葡萄球菌测试片同步进行检测。结果:两种方法对编号1~9的样品均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编号为10的样品未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按照Baird-Parker平板计数法的结果上报,阳性样品的Z值结果均2;阴性样品的结果为10 CFU/g,10个样品测试均取得满意结果。结论:金黄色葡萄球菌定量检测能力验证中获得满意结果,通过开展能力验证工作可以更好地提高实验室的检测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HM43葡萄球菌乳胶凝集试剂在金黄色葡萄球菌检测中的作用,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检测提供快速简便的辅助手段。方法:选取4株革兰氏阳性球菌标准菌株作对照,划线接种于Baird-Parker平板,挑取120株分离菌株按照HM43葡萄球菌乳胶凝集试剂盒说明书进行试验。结果:60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在2 min内均出现明显凝集反应;20株表皮葡萄球菌均未出现凝集反应;20株藤黄球菌均未出现凝集反应;20株粪肠球菌均出现凝集反应,但凝集现象不明显。结论:HM43葡萄球菌乳胶凝集试剂在金黄色葡萄球菌检测中灵敏度高,但特异性不强,虽然操作简便、快速,但只能作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检测的辅助手段,起初步筛选的作用,最终的确证还要依据国家标准GB 4789.10-2016进行血浆凝固酶试验。  相似文献   

4.
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定量检测方法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Baird-Parker平板涂布法、Baird-Parker倾注法及Petrifilm测试纸片法,对含一定浓度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标准菌液进行计数,并对食品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检验。结果表明,三种方法的检测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且倾注法和纸片法操作简单、结果稳定、再现性好;此外,纸片法在检测简便性、准确性和检测时间等方面的比较中优于倾注法,综合多方面因素考虑,纸片法在相关行业的日常检测中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浓缩苹果汁中耐热耐酸菌的检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197批浓缩苹果汁样品进行耐热耐酸菌检测,从其中的108批中分离培养出可疑菌落,经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检出率54.8%.筛选出适应出口浓缩苹果汁中耐热耐酸菌的检验方法.  相似文献   

6.
金黄色葡萄球菌是最常见的化脓性球菌,是食品中毒的重要来源.金黄色葡萄球菌均产生血浆凝固酶,可通过检验可疑菌株是否产生血浆凝固酶对其进行判断.本文通过研究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不同培养时间、不同反应时间、不同体积等因素对其血浆凝固酶反应的不同影响,总结出提高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的若干方法,对实际检验工作有较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是一种常见的容易引起食物中毒的原核微生物。该菌具有明显的易于区分的菌落与生化特征,携带的肠毒素基因等均可作为检测鉴定的依据。本文从食品安全的角度出发,较为系统的比较分析了该菌的常规检验方法与分子生物学方法。  相似文献   

8.
采用GB4789.2-2010进行菌落总数的测定,将菌落总数超标的菌落接种至营养肉汤进行增菌,接种选择性平板后挑取可疑菌落按VITEK操作手册对病原微生物进行鉴定。结果表明:从进口红葡萄酒中检出粪肠球菌和尿放线杆菌。因此,检验检疫机构在日常工作中应充分重视对低风险进口食品的检验把关,保证进口产品的质量安全,保护消费者健康。  相似文献   

9.
按照国家标准GB 4789.10-2016检测食品样品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和鉴定疑似菌落,抓住定量检测质量控制的关键控制点,以期为新接触金黄色葡萄球菌定量检测的检验员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应用MALDI-TOF-MS和Biotyper分析软件对台湾进口的鳖蛋进行携带病原菌的检测。[方法]按照病原菌检测标准进行培养,选取可疑菌株,肉汤培养后,按照MALDI-TOF-MS要求进行样品制备、点靶以及样品质谱图的获取,并运用Biotyper分析软件对所获取的质谱图进行分析。[结论]应用MALDI-TOF-MS方法从进口鳖蛋中分离出绿脓杆菌、奇异变形杆菌、肺炎克雷伯氏菌等致病菌,为进出口商、检验机构及其他相关部门敲响警钟。此鉴定方法简单快速,能够加快鳖蛋的通关速度,为两岸建设作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