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1 毫秒
1.
选举往往导致富人和特权阶层享有过多代表权,而穷人和弱势公民则得不到充分代表,抽签从候选人库中随机遴选,每个人都有被选中的平等机会,可以矫正这种民主的缺陷.抽签广泛应用于早期民主国家和共和国:古雅典和文艺复兴时期的佛罗伦萨和威尼斯城市国家.才能与知识的障碍不应成为将普通大众排除在民主过程之外的借口,现代大众民主国家应考虑将抽签制度化,并扩大其适用范围,这样才能让自己的政治制度更加民主.如果理所当然地接受受过教育的精英支配一切,并满足于他们仅仅只是每隔几年接受一次选举制约,那我们就不能再自称为民主主义者,我们所喜好的实际上就是带有自由、民主和技术专家统治特征的“寡头混合体制”.  相似文献   

2.
公民大会模式为在现代世界建立某种真正的民主开辟了一条道路,普通人可以就重要或带根本性的政治事务展开严肃深刻的商议,并在搜集证据、听取专家意见的基础上作出决策;人民本身而非特殊利益集团可以控制提议或议程设置过程.公民大会体现了直接民主的两个核心要求:一是允许对未来的立法进行公开的公共商议,尽管是在规模不大但真正具有代表性的公民组织中进行;二是允许选民整体批准或认可立法.同时,公民大会模式还提供了两条宽广的改革路径.首先,它提供了一个把民选政客排除在某种决策之外的模式,既具有独立性与公正性,又可以形成处理棘手问题的高超技能.其次,公民大会提供了一条在某种程度上兑现“民治”这一古老民主承诺的路径.简言之,人民需要可以视为“己出”的框架法,公民大会路径既可以证明公众创制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同时又不至于陷入公投或神秘主义的泥淖.  相似文献   

3.
公民的公共事务协商权,是被代议民主理论长期忽视而被协商民主理论发现的一项公民基本权利。在当代民主宪政条件下,协商民主与选举民主相互补充,共同构成宪政民主架构的主干部分,因此,公民的公共事务协商权应当成为各国公民的一项基本政治权利,并将其纳入宪法权利范畴,构建更加广阔的公民宪法权利体系。正视公民公共事务协商权的研究,对于补正代议制理论的缺憾,解决代议制民主形式不能满足人民主权同宪政目标的矛盾,拓宽广大公民民主参与的现实途径,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公民参与在公共政策的整个运行过程中,充分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主人翁地位,真正贯彻公共政策的民主化原则,制定出科学、合理、公正的公共政策,以实现公共政策的有效性中的意义是极其重大而深远的。公民参与也是民主程序的核心概念,“真正的民主,需要通过‘公民不断的参与’,方能领略什么是民主,在心理上融会和建立民主作风,在行为上获取民主办事的技巧和方法,这样才可以保证社会运作是真正由人民主宰。”  相似文献   

5.
民主被认为是一种相对于家族统治、军人独裁、寡头治理的政治体系和制度安排,它通常与限任制度、选举制度、协商制度以及政策辩论相联系。随着教育的普及,公共领域的扩大,公民权利意识的增强,民主体制和实践在各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应用。但是,由于各国历史基础、传统观念、社会结构以及社会力量对比的不同,民主实践不仅在各国采用不完全相同的方式,而且,其绩效也有很大不同。在有些国家,民主运行良好,而且"正效应"显著,显示了"好民主"的特征;而在有些国家的特定时段,民主不仅运行不畅,而且还显示了"病态"特征和"负效应"。这就促成了有关"民主质量"的讨论。文章认为,一种理想的民主政治应该在法治进步、经济发展、政治自由、人才选拔、公民参与、社会福利、政府效能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并具有优良表现。因此,法治水平、经济发展、政治自由、绩优选拔、公民参与、社会福利、政府效能应该成为评价和测量民主质量的七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论预算民主与参与式预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预算民主是公共预算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是促进政府更好地提供公共服务的必然要求。离开了充分的实质性的公民参与就没有预算民主可言,参与式预算正是预算民主的基本形式。文章提出了与直接预算民主和间接预算民主相对应的两类参与式预算实现形式,分析了目前在预算立法层面和预算执行层面所存在的公民参与程度不足的缺陷.并探讨了改进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自古希腊政治文化形成以来,公民身份概念就一直是西方政治思想的一个关键领域.而当代有关公民身份和民主的理念起源于法国大革命及以后.从政治哲学和宪法的角度来看,公民身份通常被看作是个体与作为政治共同体的成员联系在一起的权利和义务的组合.公民身份是自由与民主在国家的框架内的巧妙的结合.在公民社会中,自由与民主转化为自由权利和民主权利.  相似文献   

8.
公民意识教育与民主政治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尚勇 《经济研究导刊》2008,(16):178-180
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在所有国家,政府不过是人民教养程度的另外一种表现而已。这揭示了公民意识教育和公民素质与政治建设的关系。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理念”。这表明在中国政治思想发展史上,中国共产党第一次提出把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深化民主政治理念作为执政党的重要任务,这是党对民主政治建设理论的重大贡献,在中国民主政治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增强全社会每一个人的公民意识,当前已经成为进一步扩大人民民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9.
网络政治视野中的民主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民主建设,不断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保障人民民主权利,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方向。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网络的特性逐步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包括政治领域。网络已成为公民参政议政的一个重要平台,成为政府了解民意的一个重要渠道。网络正在改变中国。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比文艺复兴早期的佛罗伦萨与不列颠哥伦比亚的参与和商议机制,本文分析了随机遴选作为政治代表的挑选机制的必要性、民主正当性、重要作用及其积极效果.商议民主可以提高公共政策的效率和正当性,可以较好地平衡民粹主义倾向,也可以平衡超凡领袖的支配.但由于其内在的困境,商议民主无法唱独角戏,必须与参与民主结合起来,二者都是修改政治代表涵义这一更广泛演化过程的一部分,二者相结合可以提出一些有可能克服代议制政府种种局限性的方案.随机遴选在这个过程中非常必要,它有助于改进代表、商议和自治的质量,其正当性与代议制民主或者直接民主的正当性相容而非对立,长远看来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11.
民主执政,既是我们党执政的基本经验之一,又是进一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基本要求。实行民主执政必须扩大党内民主、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发展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扩大基层民主、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  相似文献   

12.
协商民主和协商治理:建构一个理性且成熟的公民社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前中国民主发展的战略选择应注重发展和完善协商民主,注重协商治理机制、过程、形式和程序。本文通过实验研究来讨论协商民主能否有利于解决“出嫁女”上访问题,是否有助于建设一种协商治理制度。实验表明,一年前,大多数村民通过村民代表会议否定“出嫁女”的任何分配权利,现在大多数人已认可一次性补偿方案。协商民主确实有助于减少或解决上访问题,是一种有效的协商治理制度。公民通过社会协商和审议来对公共事务作出决策,使社会管理向民主化方向发展,这是中国民主发展的战略基础。一旦公民具备了政治妥协、理性对话、自我管理、提高社会治理水平的能力,那么在这种条件下,大规模的直选就会减少社会振荡和成本,就会发展出一种良性的政治竞争。通过协商民主来发展协商治理,来建构一个理性、成熟的公民社会是中国民主发展的基础和途径。  相似文献   

13.
王正绪 《开放时代》2012,(10):83-106
本文以东亚十三个社会的实证调查数据为基础,考察经济社会现代化对于公民的民主价值观的促进作用.本文认为,所谓“民主价值观”是多维度的.经济社会的现代化对民主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促进了“自由民主价值”的增长,同时削弱了一些反民主的传统社会价值.而经济社会现代化过程中,对民主价值观的这些作用,主要是通过公民教育水平的提升和充分接受现代信息而产生的.而教育和信息这两个现代化的动力,在不同的文化环境和不同的政治制度环境下,对民主价值观的影响也是不同的.在东亚,数据显示在有儒家传统的社会中,教育对于民主价值观的促进作用要大于其他社会.同时,在已经确立了民主制度的社会中,教育对民主价值观的促进作用也大于其他社会.  相似文献   

14.
代表型民主与代议型民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绍光 《开放时代》2014,(2):152-174
民主就是人民当家作主。既然如此,一国人民如何看待"当家作主"的含义、一国体制如何落实"当家作主"就至关重要。本文从理论上区分了两类民主:代表型民主与代议型民主。依据实证材料,本文提出三个论点:第一,中国人民期待一种不同形式的民主,即实质性民主,而不是形式上的民主。这是民主的需求方。第二,中国已在理论和实践发展出一种不同的类型的民主,即代表型民主,而不是代议型民主。这是民主的供给方。第三,尽管中国的政治体制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它基本上符合中国人民对民主的期待,使得中国现在的体制在老百姓心中享有较高的正当性。  相似文献   

15.
民主是人类的普遍追求,选举是民主的重要内容。协商民主的出发点是破解选举民主的困境,弥补选举民主的缺陷。这是一种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各政党、各人民团体、少数民族和社会各界的代表,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为组织形式,经常就国家的大政方针进行民主协商的制度。中国必须把协商民主与选举民主相结合,才能在政治稳定、社会和谐中推动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大发展。  相似文献   

16.
提高公民政治参与的有序性、积极性是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重要课题.公民意识是民主意识的基础,宪法意识是公民意识的核心.我国传统的出世和入世思想都是以官本位为基础的,严重地制约着现代宪法意识、公民意识的发展.就公民的宪法意识问题进行探讨,认为胡锦涛总书记所提出的"三个至上"是我国当代宪法意识的灵魂,以此为指导促进理性化、规范化和制度化的政治参与,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7.
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追求需要公民的集体判断,公民参与作为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之一,有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也是为避免“公地悲剧”尴尬局面的必然选择。从话语民主理论的角度来看,我国可持续发展进程中存在着公民参与可持续发展的不完善性和公民淡漠的问题,以及官僚式的独白现象。因此,要构建公共能量场确保可持续发展政策执行过程公民话语的正当性和合法性,实行一些人的对话参与可持续发展,通过“重复性实践”使可持续发展中的公民参与制度化。  相似文献   

18.
王正绪  游宇 《开放时代》2012,(6):98-115
西方政治学界对当代民主化的比较研究,多年来主要形成了两个研究路径:“转型学”与“结构主义”研究.政治文化的变迁或者公民价值观念在民主化和民主政治中的重要作用是结构主义研究的一个前沿.这一视角认为,经济和社会的现代化会促使一个国家或社会的公民形成一组亲民主的价值观念.经过长期的积累和增长,一国公民这种较强的要求民主政治和支持民主运作的价值观或政治文化会带来一国专制政体向民主政体的转型,或者提高一国民主制度和民主政治的质量.本文以这一理论框架为前提,探讨中国公民政治文化或价值观念中几个重要维度在本世纪初叶的变化情况以及其政治影响.我们将借助“世界价值观调查”的数据,分析中国大陆的公民在文献中确定的“自我表达价值观”的各个维度上的变化情况及其政治意义,并和其他几个东亚社会加以比较.  相似文献   

19.
帕特南所著《使民主运转起来:现代意大利公民传统》一书对民主政治的实现与每一个地区公民的文化传统有着什么样的关系,社会资本的存在与利用如何能够帮助民主的实现等问题有着精辟论述,此书的理论框架是严谨的,其显著特点是论证方式的实证性和经验性,以其新制度主义的理论研究方法提出了“社会资本”概念以及公民文化传统与社会资本之间的必然关系。  相似文献   

20.
林松 《经济师》2013,(11):149-150,153
近年来,我国民主法制建设进程不断加快,社会主义民主制度趋于健全完善,民主文化氛围和公民民主意识的进步体现在社会的方方面面。但是,目前高校青年大学生的民主管理意识还不强烈,民主文化氛围也不浓郁,相对于其他社会领域而言略显滞后。文章分析了高校民主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针对主要问题提出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