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2年2月,美国总统布什改组了美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领导机构,以协调和指导美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科技活动。在新的领导体制下,美国气候变化科学研究和与气候相关的技术开发项目集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程度,形成了相互关联的两大科技计划,即气候变化科学计划(CCSP)和气候变化技术计划(CCTP),并设立了相应的气候变化科技计划管理机构。 本文对上述两大计划,以及美国未来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近期和中长期技术选择进行了调研,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全球气候变暖有可能导致新的地缘政治冲突,加剧国家间紧张关系,影响国家安全.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指出:全球气候变化可能加剧国家间因争夺能源或其它资源产生纠纷,俄罗斯必须捍卫北极地区资源所有权;政府需制定出统一的气候研究计划,内容应包括评估气候变化对国家安全的潜在威胁及应对措施等.俄罗斯采取了提高能效、节能、开发新资源等一系列措施以应对气候变化.  相似文献   

3.
工业化以来人类排放的温室气体引致的气候变暖,已成为国际社会中的一个热点话题。世界各国从立法、制定规划或国家行动方案、采用总量控制和交易等市场手段、技术研发和创新、成立专门机构等途径应对气候变化。随着外部压力的日益增加,我国应将应对气候变化摆到国内战略转型的重要位置,采取综合措施,加强国际合作,提高气候变化的应对能力,实现低碳发展转型。  相似文献   

4.
从俄罗斯气候变化的现状及历史发展状况入手,经分析得出了俄罗斯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实践中面临着促进因素与限制因素并存之复杂局面的结论。基于以上结论,着力于分析在不同阶段中俄罗斯对气候问题的不同的应对态度,并在此基础之上,试图对俄罗斯未来应对气候变化问题态势做出粗浅的分析和预测。  相似文献   

5.
姚莉 《经济师》2002,(4):83-84
近年来,发达国家的企业家正把企业目标转向高新技术发展领域,他们认为,“现代的企业竞争已经由以资本竞争的中心的时代转入以技术为中心的时代,高新技术巳成为企业未来能否生存的关键。”文章详尽论述了发展国家发展高新技术战略举措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规划评估作为规划编制和实施的重要环节,会直接影响到规划的实施效果.当前,我国规划管理中“重编制,轻执行”的问题十分突出,往往导致规划执行效果不及预期.因此,本文在总结归纳国外先进的规划评估理论与方法的基础上,从规划评估的视角提出编制应对气候变化规划应注意的重点问题,并提出通过加强实施评估提高应对气候变化规划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7.
俄罗斯政府十分重视并积极深化科技领域的国际合作.在基础科学研究领域、应用技术领域和高等院校,推行一套国际科技合作的国家政策和机制,形成了自身的特点.俄罗斯政府开展国际科技合作的目的:在保持传统优势技术领域(如基础科学研究)国际合作现有态势的基础上,把重心转移到对科技创新项目和产业化应用的支持,以使俄罗斯摆脱对管理传统的过度依赖,向创新经济转轨,建立多元化传统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8.
李亮 《时代经贸》2011,(24):30-30
气候变化增加了极端天气发生的频率和严重程度,影响了经济的正常运转,对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保险业在实体经济中拥有广泛的利益相关者,因而气候变化对保险业会产生重大影响。保险业在应对气候变化上发挥着双重作用:既要减少气候变化对承保业务和资产业务的负面影响,又要在适应气候变化中把握机遇,提供管理气候风险的保险产品和服务,对新能源、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资金支持,为减缓气候变化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9.
文章首先对俄罗斯现行的天然气价格形成机制与管理体制进行了剖析,指出了俄罗斯天然气行业的政府管制和Gasport股份公司独家垄断经营的特征,,在此基础上,文章总结出了对于我国天然气价格形成机制和管理体制的一些启示,文章认为,我国应逐步建立和完善天然气市场体系,在加强市场宏观调控的同时,适度放松政府管制,进一步引入竞争机制,努力健全和完善天然气市场,以促进我国天然气产业的健康和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0.
2017年随着《建设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的出台,中国的国家公园建设逐渐步入正轨。然而我国人口众多,幅员辽阔,气候条件复杂且生态环境脆弱,正在建立的国家公园极易受到气候变化所带来的不利影响,且我国关于国家公园应对气候变化的研究较少。美国的国家公园体制较为完善,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已有较为深入的探索。通过文献调研和比较分析法,以佛罗里达州大沼泽地国家公园和亚利桑那州大峡谷国家公园为例,分析其应对气候变化的方法与经验,并从气候监测、国家公园管理、适应性规划以及环境教育等方面对我国国家公园应对气候变化提出建议,使正在建设中的中国特色国家公园体制稳步推进。  相似文献   

11.
一、改革全球治理机制改革全球治理机制涉及世界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目前尚未在这个领域达成广泛的国际共识。在这方面,迫切需要改革全球治理机制,实现共同发展,特别是要解决高收入国家和低收入国家之间的差距,这个差距是不可接受的。历史证明,现行的国际治理机制,比如国际货币经济组织(IMF)、国际能源机构和世  相似文献   

12.
全球气候变化影响着人类生存和发展,已成为21世纪人类社会必须共同面对的最为复杂的重大挑战之一。作为国际多边合作框架的一部分,世界贸易组织(WTO)在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治理中无法置身事外。  相似文献   

13.
董德新 《经济前沿》2002,(10):36-37
水资源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工业化进程加快,地下水过度开采,水位下降,生态环境的人为破坏等,使得有限的水资源日益减少。笔者认为,在全面提高全社会的节水意识,建立健全用水机制的同时,可以考虑借鉴俄罗斯水资源税制,取消现行水资源收费制度,开征水资源税,运用税收手段进行宏观调控,提高水资源利用效  相似文献   

14.
世界保险业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研究动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伟 《财经科学》2008,(7):48-54
气候变化正在使保险业面临严峻挑战.保险业作为以风险管理为己任的行业,有责任、有义务、有能力为了应对这次工业文明史上最大的挑战而积极行动.世界范围内保险业对气候变化的关注与日俱增,有远见的公司已经积极行动起来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不少新的险种兼顾了保险发展和气候变化问题,取得了较好的经营效果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5.
郎平 《经济论坛》2022,(9):89-100
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制度确立的减排目标、适应目标、国际碳交易机制、资金机制这四大支柱已形成其内在逻辑:两大目标为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行动提供指引,两大配套措施成为应对气候变化的有力抓手。如今两大措施的“金融化”愈发明显。立足“金融化”之意涵,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金融化”体现为国际碳交易机制和资金机制的“金融化”。然而,具有金融系统性风险特性的气候风险会随时冲击金融市场的稳定性,进而影响国际碳交易机制和资金机制的“金融化”。鉴于此,已有主权国对气候风险采取监管措施以确保金融市场的稳定性,力推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金融化”。揆诸我国,在国际层面不仅要积极响应国际碳交易机制的“金融化”,重视碳金融市场的主导权问题,而且还应确保依托“一带一路”倡议资金机制“金融化”的可持续性;同时在国内层面也应借鉴域外经验以防范气候风险对“金融化”的负外部性。  相似文献   

16.
2005年中国首次发布《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白皮书,2011年9月6日中国再次发布《中国的和平发展》白皮书,向全世界公布中国和平发展的战略。中国采取什么样的发展战略,不仅对全球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具有重要影响,同时也对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产生重要影响。重点分析了中国和平发展战略对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影响:(1)中国的和平发展,坚持以科学发展为指导,本身就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重要组成部分;(2)中国的和平发展,推动了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有利于创造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良好政治经济环境;(3)中国的和平发展,推动了全球资源合理有效配置,有利于提高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实际成效;(4)中国的和平发展,提倡的是国际合作,有利于推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协同。  相似文献   

17.
冯燕 《当代财经》2007,(5):126-128
股票期权激励机制的实施,需要更多的规范来提升财务报告的数量和质量以保护公众的利益,股票期权费用化正是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对股票期权加强监管的重要举措.虽然股票期权费用化的实施会对公司披露的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但它所带来的益处却是显而易见的.我国应尽快将股票期权费用化提上议事日程,并在会计准则制定中维护制定机构的中立性.  相似文献   

18.
科技全球化背景下国际科技合作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技全球化下的国际科技合作呈现出从双边合作走向多边合作,从资金投入转向财、物、智全面投入的新特点。对比分析了主要国家和地区国际科技合作的特点,并从政策支持、资金投入、论文产出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由此提出对我国开展国际科技合作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俄罗斯在其对国有企业进行私有化改革的进程中犯了一些错误直接导致今天经济发展的不景气,但其中不乏一些值得借鉴的地方.目前,我国改革进入了关键阶段,国有企业的改革始终是改革的中心环节,如何找到少走弯路,少摔跟头的办法无疑是促进成功改革的关键.对此,我们可以从俄罗斯国有企业私有化的经验教训中得到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