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1篇 |
免费 | 5篇 |
国内免费 | 4篇 |
专业分类
财政金融 | 2篇 |
工业经济 | 6篇 |
计划管理 | 9篇 |
经济学 | 23篇 |
综合类 | 5篇 |
贸易经济 | 6篇 |
经济概况 | 1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1篇 |
2022年 | 2篇 |
2021年 | 3篇 |
2020年 | 3篇 |
2019年 | 6篇 |
2018年 | 4篇 |
2017年 | 2篇 |
2015年 | 1篇 |
2014年 | 2篇 |
2013年 | 1篇 |
2012年 | 3篇 |
2011年 | 1篇 |
2010年 | 5篇 |
2009年 | 2篇 |
2008年 | 11篇 |
2007年 | 6篇 |
2006年 | 2篇 |
2005年 | 1篇 |
2004年 | 7篇 |
2003年 | 2篇 |
2000年 | 1篇 |
1998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41.
横向并购效率抗辩中的最低要求效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横向并购评估审查中,反垄断当局往往采用一些结构类指标作为门槛值对并购进行初步筛选,自动接受一些低于低水平门槛值且对竞争没有损害的并购,自动拒绝一些高于高水平门槛值并明显具有反竞争效应的并购。同时,对处于二者之间的并购启动效率抗辩评估审查,将并购可能产生的效率效应与反竞争效应进行权衡比较。在效率抗辩中,反垄断当局需要计算实际效率与最低要求效率(MREs),并权衡比较二者的大小,作为司法判定的主要依据。最低要求效率就是能够保证一项并购不会产生价格上涨效应的最低效率,或者说是能够抵消市场势力效应、降低价格或保持价格不上涨的成本节约的最低程度。最低要求效率是并购评估审查中效率抗辩的一项基准指标,可以作为判断并购是否具有反竞争效应的一项依据。本文从价格下降的视角分析了最坏情境下的最低要求效率,联系具体竞争模型推导了最低要求效率的测算公式和模拟分析方法,并讨论了并购可能产生的正外部效应对评估审查中最低要求效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42.
随着经济环境、市场态势、反垄断价值目标的变化和主流经济思潮的更替,美国反垄断违法判定原则经历了从"本身违法"到"合理推定"的演进。20世纪70年代末期以来,美国反垄断法适用有所宽松,本身违法原则的适用范围有所减小,合理推定原则适用增多,并且在反垄断政策的实施中,法院开始不再明确区分这两大原则,而是同时考虑这两个原则,逐步实现了由二元判定模式向一元序列判定模式的转变。美国反垄断违法判定原则的演进历程对中国反垄断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43.
44.
基于模块化网络组织的价值流动与创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模块化网络组织是在价值模块化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新型价值创造的组织形式,其内部价值流动过程包括价值的创造、转移、实现和分配四个阶段。引导价值的合理有序流动,既是模块化网络组织治理的重要方面,也是形成网络协同效应、增强模块化网络组织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模块化网络组织能够通过知识创新实现价值创新,其价值创新机制具有边际收益递增性、顾客参与性和非均衡性等特性。网络组织内部成员企业以自身核心能力要素参与模块化分工和模块化网络组织的价值创新,能够形成网络组织整体竞争优势,共同创造和分享网络租金。 相似文献
45.
模块化、企业价值网络与企业边界变动 总被引:65,自引:2,他引:65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的集合型价值链发生以价值模块为基础的解构、整合和重建,形成具有差异化竞争优势的模块化价值链。不同企业的价值模块和模块化价值链在共同的界面标准内交叉连接、融合贯通,形成企业价值网络。企业价值网络集聚各成员企业的优势资源,将各能力要素协同在一个无形的网络平台上,通过不同组织模块间的协作、创新和竞争,能够产生新的竞争优势,使成员企业共享模块化经济、增强自生能力。企业价值网络的形成和拓展推动了企业边界的渗透和融合,导致企业有形边界与无形边界的分离。 相似文献
46.
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市场环境的变化推动了价值组织形态从价值模块、价值链到价值网络的演进。模块化价值网络是企业按照模块化分工方式、在价值模块和价值链整合的基础上形成的、协同创造价值的中间性组织,其构成要素可以分为企业内部网络、核心网络和外围网络三个层次。价值组织形态的演进和模块化价值网络的形成是组织不断演化以适应动态环境的过程,也是组织逐步形成竞争优势的过程。 相似文献
47.
1.以行致性垄断为主。转型时期,中国垄断性行业具有区别于一般市场经济国家的特殊性和复杂性,那就是中国垄断性行业是由行政力量和资本力量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双重垄断。中国行政性垄断的形成是政治、经济和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计划经济时代,经济体制属于排斥市场机制、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经济运行和资源配置高度依赖政府机构的行政力量,政府几乎垄断一切经济活动,即使在一些竞争性行业也广泛存在国家垄断。国有企业在某种程度上成为行政部门的延伸,受各级政府官员的直接控制,所有权和经营权高度集中。自然垄断产业也带有强烈的… 相似文献
48.
从“本身违法”到“合理推定”——美国反垄断违法判定原则的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环境、市场态势、反垄断价值目标的变化和主流经济思潮的更替,美国反垄断违法判定原则经历了从"本身违法"到"合理推定"的演进。20世纪70年代末期以来,美国反垄断法适用有所宽松,本身违法原则的适用范围有所减小,合理推定原则适用增多,并且在反垄断政策的实施中,法院开始不再明确区分这两大原则,而是同时考虑这两个原则,逐步实现了由二元判定模式向一元序列判定模式的转变。美国反垄断违法判定原则的演进历程对中国反垄断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49.
文章基于环境规制视角,通过构建联立方程模型实证分析技术创新、 资本深化与制造业竞争力的内生关系,并利用分行业数据进一步检验不同污染密集度下三者之间的相互影响有何差异.研究结果发现,整体来看各变量间存在显著相关关系,"波特假说"得到验证.分行业回归结果显示,重度污染行业的多数变量对技术创新表现负向影响、 缺乏内在创新动力,中度污染行业则明显存在资本过度深化问题.由于行业异质性,环境规制对国际竞争力表现差异化的影响,整体、 中度和轻度污染行业呈现U型特征,而重度污染行业则表现为倒U型特征. 相似文献
50.
知识资本投入和人力资本投入能够推动效率变革,从而促进生产要素的集约利用,提高技术创新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同时也将对技术创新效率的随机变动产生差异化影响。文章采用马尔可夫链模型研究了技术创新效率的内生性与随机波动效应,讨论了知识资本投入和人力资本投入对技术创新效率变动趋势的差异化影响与异质性特征。研究发现,知识资本投入中技术创新效率具有内生性且随机变动效应明显,知识积累对技术进步产生负向冲击效应,加剧技术创新效率不确定性变化和随机波动;人力资本投入能够缓和阶段性技术进步对技术创新效率的负面冲击,使技术创新效率随机变动趋向平缓;知识资本投入比人力资本投入为技术创新效率变动带来更多不确定因素,技术创新效率不确定性和非线性趋势主要是由知识资本投入与技术进步不同步引起的。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广义矩估计方法量化分析了技术创新效率的变动趋势和随机波动效应,检验了技术创新效率随机变动不确定程度、技术创新效率的内生性和非线性变动趋势。建立和健全知识资本等创新要素的市场配置和运行机制,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保护知识产权,能够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和技术创新效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