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829篇
  免费   333篇
  国内免费   106篇
财政金融   4607篇
工业经济   881篇
计划管理   4629篇
经济学   9150篇
综合类   3072篇
运输经济   176篇
旅游经济   49篇
贸易经济   6004篇
农业经济   2406篇
经济概况   5213篇
信息产业经济   36篇
邮电经济   45篇
  2024年   70篇
  2023年   344篇
  2022年   473篇
  2021年   607篇
  2020年   752篇
  2019年   944篇
  2018年   547篇
  2017年   1336篇
  2016年   1200篇
  2015年   778篇
  2014年   1916篇
  2013年   1752篇
  2012年   2224篇
  2011年   2454篇
  2010年   2265篇
  2009年   2409篇
  2008年   2676篇
  2007年   2361篇
  2006年   1982篇
  2005年   2081篇
  2004年   1352篇
  2003年   1276篇
  2002年   992篇
  2001年   708篇
  2000年   639篇
  1999年   363篇
  1998年   273篇
  1997年   239篇
  1996年   226篇
  1995年   178篇
  1994年   157篇
  1993年   93篇
  1992年   124篇
  1991年   137篇
  1990年   145篇
  1989年   112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23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5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5篇
  19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依托已有的研究成果构建了家政服务人力资源供给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利用AHP-TOPSIS模型对京津冀家政服务人力资源供给质量进行了评价和排名,并使用障碍度模型分析了员工制、准员工制、培训学校、中介制四种类型家政机构人力资源供给质量的关键制约因素,在此基础上,给出了不同类型家政机构人力资源供给质量改善的针对性建议,为家政服务人力资源供给质量的改善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3.
4.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经济在国际关系中占有越来越高的地位,各国经济存在相互依存的情况。我国的国际关系研究中,关于经济方面的研究较少。本文将论述国际关系研究的经济学视角,对国际关系研究拥有经济背景以及政治背景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国外货币政策操作并没有关注产业结构调整的先例,所以我国货币政策是否应关注产业结构调整一直是一个存在争议的议题。研究发现:在理论层面,货币政策只能在短期内产生"结构性"的非对称性效应,当跨越资本投资影子价值"均衡点"后,货币政策的产业结构调整预期目标并不会产生;在实证层面,非参数格兰杰检验结果显示,当滞后1—9个月后,货币政策是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指标和"结果"的格兰杰因果原因,但随着滞后期增长,货币政策并不是产业结构调整的格兰杰原因。此外,无论是在"过程"层面还是在"结果"层面,产业结构调整都不是货币政策的格兰杰因果原因,二者间不存在互动效应。研究综合表明:作为经济总量调节的货币政策关注产业结构调整,只能视为短期性、暂时性经济行为,不应将其视为常态化工具。  相似文献   
6.
7.
8.
根据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时间序列,中国学者在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提出的一些具有原创性、时代性的概念和理论,可以归纳和总结为生产力均衡布局理论、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理论、区域经济协调与协同发展理论、城乡统筹理论以及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的平衡充分发展理论,这些理论将构成中国特色区域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基本骨架。  相似文献   
9.
基于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研究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浙江省产业结构变动对城镇居民收入份额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第二产业份额对城镇居民收入份额呈负相关关系,而第三产业份额与收入份额呈正相关关系。同时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视角对为增加浙江省城镇居民收入份额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主客体关系理论给我们认识思想政治教育供给侧和需求侧高度融合提供了很好的视域。要着力构建解释中国发展成功实践的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重新加强意识形态灌输论的重要地位研究,增强理直气壮讲好思政课的底气;积极探讨提高思想、政治和理论叠加效应的实现途径;探讨教师和学生共同成长的规律。针对社会思潮对学生造成的迷惑,教师应该透彻阐释理论从而解疑释惑,在引领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教学活动中满足学生需求。教师要注意强化理论内功,探索科研成果向教学转化的路径方法,切实提高教学改革能力以及与学生交往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