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625篇
  免费   206篇
  国内免费   119篇
财政金融   2543篇
工业经济   1822篇
计划管理   5340篇
经济学   4102篇
综合类   1715篇
运输经济   256篇
旅游经济   54篇
贸易经济   4658篇
农业经济   1044篇
经济概况   3266篇
信息产业经济   61篇
邮电经济   89篇
  2024年   130篇
  2023年   427篇
  2022年   449篇
  2021年   438篇
  2020年   464篇
  2019年   558篇
  2018年   226篇
  2017年   465篇
  2016年   674篇
  2015年   983篇
  2014年   1982篇
  2013年   1541篇
  2012年   1741篇
  2011年   2294篇
  2010年   2010篇
  2009年   1923篇
  2008年   1811篇
  2007年   1510篇
  2006年   1069篇
  2005年   848篇
  2004年   717篇
  2003年   798篇
  2002年   465篇
  2001年   360篇
  2000年   333篇
  1999年   145篇
  1998年   90篇
  1997年   84篇
  1996年   55篇
  1995年   74篇
  1994年   59篇
  1993年   31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55篇
  1990年   41篇
  1989年   47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欧盟是应用财政规则较早也较为有成效的经济体之一,财政规则在促进欧洲经济货币联盟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较为系统地研究了欧盟财政规则,分析了欧盟财政规则的发展、成效及其对我国的启示,以期为我国财政经济治理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2.
生态文明型物流模式是现代物流发展的趋势,是解决中国物流资源与环境问题的关键。本文从新常态视角剖析了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的现状、意义及建设重点,并结合物流体系特点,就生态文明型物流体系的发展及研究方向进行了探讨,对未来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各种环境政策工具用来推进生态创新的开发、传播与应用,但不同政策工具对生态创新的作用效果还有待进一步挖掘。系统梳理了环境政策工具对生态创新影响的相关研究,探究不同政策工具的作用及其本质,以理解在推动生态创新开发、传播与应用情景下环境政策工具的作用及其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文结合现代企业管理的需要,围绕企业财务工作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6.
随着全球经济化和一体化的发展与形成,传统的会计职能已无法满足企业的管理需求。因此,本文针对会计职能由核算型转为管理型的变革进行分析讨论,并提出改革的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对于初创型企业的支持逐渐加大力度。但是当前我国的金融体系未能跟随初创型企业的步伐进行革新发展,需要对金融体系建设进行探索思考,建设支持初创型企业的金融体系。当前政府逐渐简政放权,鼓励创新,促进初创型企业发展已经成为近年来的关注焦点。新创企业成活率较低,政府应在金融体系建设方面为初创型企业提供政策保障。  相似文献   
8.
陈琳  李双玲  李超民  崔健 《价值工程》2021,40(12):14-16
我国北方缺水县级海绵城市建设的深入推进是实施海绵城市建设工作的重要内容,但目前我国北方缺水县级市的海绵城市建设工作还处于探索创新阶段.迁安依托海绵城市建设契机,在坚持政府主导、专家团队支持、社会资本运作、群众参与、发展区域产业优势等方面,首创了"一三一"模式,并取得了探索性经验,为其他北方缺水县级城市的海绵建设提供了有益启示和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9.
刘蕴珂 《中国经贸》2023,(21):78-80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要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而制造业作为实体经济的主体,是国家经济命脉所系,是我国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关键一环。中国能否通过制造业的转型升级,顺利实现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一定程度上也决定了实体经济能否实现高质量发展,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能否顺利完成。我国制造业规模连续13年位居世界首位,有220多种工业产品产量世界第一,并且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制造大国的名号当之无愧。但是长期以来我国制造业发展一直存在核心技术短板明显,产业链稳定性和抗冲击能力不足的问题,如何从“微笑曲线”上低附加值的制造端走向高附加值的研发端、销售端,是当前制造业发展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