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2篇
计划管理   5篇
经济学   1篇
综合类   3篇
贸易经济   5篇
农业经济   1篇
经济概况   24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杨本娟 《黑河学刊》2011,(11):49-50
日本文化中有着独特的生死观。认为死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死和生是同等灿烂美丽,所有的人死后都能成佛。另外日本人通常认为合理的自杀是道德的一种升华方式。这种独特的生死观是由日本社会所特有的地理条件、自然环境、审美观、民族性格和行为方式所决定的。它对日本社会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一方面创造了二战后的经济奇迹,但同时也造成了自杀率的奇高和自杀性文学的异常兴起等现象。  相似文献   
3.
通过文献研究和个案访谈编制《大学生生死观调查表》,对邯郸地区两所大学428名大学生的生死观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生命意义感较高,但死亡意识普遍单薄。大学女生的生死观总分值高于男生。农村理科学生高于城市文科学生。建议加强大学生的生死观教育,尤其是死亡态度的引导。  相似文献   
4.
庄子与列子生死观是中国传统生死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既有相同之处,也存在相异的地方,但是整体的生死观及最终归宿都是相同的,列子生死观是庄子生死观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哲学中关于生死之论.不乏智者和睿者,而道家生死观在对“生”尤其是“死”的全面系统的论述中包含了贵生乐死、生死自然、生死必然、死而不亡者寿等哲学理论,其中流贯着道家对个体生命的理性执著和对死亡困境的精神解脱。  相似文献   
6.
高寒 《消费导刊》2009,(4):220-220
关于屈原的死亡,自汉代以来众说纷纭,但多以自杀"殉节"说为主。本文从多个方面对屈原之死自杀"殉节"说进行质疑,认为屈原是高寿而得终天年。  相似文献   
7.
刘剑 《魅力中国》2013,(14):38-38
日本是世界上自杀率最高的国家,这与日本人独特的生死现有着很大的关系。正如中国美学家李泽犀讲到:中国人讲“重生安死”,而日本人“惜生崇死”。本文从其特点、表现形式及其形成原因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8.
李芳芳 《理论观察》2013,(1):147-148
生死观是庄子人生哲学的重要范畴。庄子重生贵生的人生态度、安时处顺的精神境界、肯定自我、知足达观的人格修养给当代大学生以启发,改观大学生麻木冷漠对待生命、轻视自己和他人生命的现状,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和价值观,以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面对生存和死亡,并在此过程中找到生命的真谛。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分析贫富差距现象数据为基础,详细介绍了贫富差距拉大在社会中的具体表现并对其原因进行了解析。作者从伦理学的角度对贫富差距现象进行了相应的思考,阐明了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渐建立和发展是促成贫富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在机会公平和过程公平的演变中,整体社会逐步朝着公平和效率并举的方向在发展。  相似文献   
10.
随着现代医学和生命科学的进步,安乐死成为凸入人类视野的新问题。安乐死的提出及由此引发的纷争在西方受到了人们的极大关注,但在我国,尽管医学界和理论界对此不乏研究,普通人却较少对此进行认真思考。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就在于中西方传统生死观念存在差异:一是对死亡本质的思考不同;二是珍视生命的目的不同;三是对生命价值的理解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