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818篇
  免费   92篇
  国内免费   68篇
财政金融   2333篇
工业经济   900篇
计划管理   4298篇
经济学   2779篇
综合类   1192篇
运输经济   226篇
旅游经济   22篇
贸易经济   3816篇
农业经济   748篇
经济概况   2551篇
信息产业经济   40篇
邮电经济   73篇
  2024年   74篇
  2023年   272篇
  2022年   288篇
  2021年   349篇
  2020年   281篇
  2019年   302篇
  2018年   115篇
  2017年   255篇
  2016年   349篇
  2015年   520篇
  2014年   1227篇
  2013年   1139篇
  2012年   1357篇
  2011年   1535篇
  2010年   1514篇
  2009年   1366篇
  2008年   1633篇
  2007年   1473篇
  2006年   1021篇
  2005年   1120篇
  2004年   828篇
  2003年   636篇
  2002年   407篇
  2001年   296篇
  2000年   182篇
  1999年   87篇
  1998年   52篇
  1997年   63篇
  1996年   45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44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35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2篇
  19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济全球化进程迫使企业求变而不断学习以适应市场,把学习力转化到提升竞争力和经济效益的过程中,提出构建学习环境和激励机制的途径。决策者、管理者应当学会沟通并意识到创建学习型组织的重要性,在学习过程中学会系统思考并更新思考方法,从而实现自我超越,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从兴办经济特区、开放沿海港口城市、设立经济技术开发区,到扩大内陆沿边开放,中国在不断加快对外开放步伐的进程中,区域开放战略正朝着更加协调的方向稳步推进。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伴随"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建立,中国的区域开放平台更加多元,区域开放内容更加丰富,区域开放成效更加凸显,广大内陆沿边地区已经站在了新时期改革开放的潮头,中国全面开放新格局正在形成。  相似文献   
3.
通过合理政策有效引导通货膨胀预期对当前中国经济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用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和EGARCH模型捕捉央行沟通对通胀预期及其波动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央行沟通传递的货币政策信息被市场有效捕捉和解读,实现了通胀预期管理目的,增加沟通频率能有效降低通胀预期波动;但央行的"言行偏离"加剧了短期通胀预期波动,降低了央行沟通和货币政策操作的实际效果;通胀预期存在分布厚尾性和右偏斜,市场出现极端预期的概率较大,且更倾向于预期通胀上升,通胀预期波动的群聚特性表明其具有阶段性自我强化特征.研究结论为央行沟通的有效性提供了实证支撑,揭示出的通胀预期分布特征对提高央行预期管理措施的针对性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5.
6.
7.
拟人化沟通成为企业在社会化媒体上常用的品牌沟通策略。跟传统的品牌沟通方式不同,拟人化沟通创造出如同真实社交环境一般的缓和感,减少了消费者的交流压力,从正面影响消费者的品牌态度和购买决策。但是,拟人化沟通存在应用不当的风险,需从品牌个性和形象出发,适度控制沟通的目的和内容,进行系统规划,注意适用边界。  相似文献   
8.
9.
对于新常态下金融创新和金融监管的平衡性及前瞻性似乎还需要更为合理的深入、递进、沿革,特别是在以互联网热情助力下的金融生态园还处于探索和适应阶段,因而理性分析与矫正二者要素配置的渐趋合理化、效益化实则并非易事。正确对待传统金融监管的经验总结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开拓以适应新常态下的金融创新,寻求合理的生存发展结构模式。适度调整新常态下的金融创新与监管的融合力度,加快保障制度建设的步伐,完成二者齐头并进的理性规划和高效调配。  相似文献   
10.
高科技社会衍生“人为风险”,西方发达高科技国家倡导新型风险沟通,而后发场域由于系统落差,呈现出迟滞型风险沟通。通过构建全球化高科技风险社会、全球本地化风险沟通的新分析框架,发现高科技社会我国风险沟通面临着风险的社会放大、气泡结构、路径互动阙如、手段叠加、目标战略缺失、过程碎片化等迟滞困境。通过创新理念、吸纳型风险沟通、复合式路径、平衡化手段、连续统、政府学习和政府职能的“七位一体”再造,可有效重塑高科技社会我国风险沟通,推进国家风险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