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通过整合劳动经济学与城市经济学等相关理论,构建研究劳动力空间集聚对个体就业影响的具有跨学科特点的理论分析框架,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1)中国劳动力空间集聚对个体劳动者的就业概率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2)不同城市规模的城市,劳动力空间集聚对其个体劳动者就业概率的影响也存在差异,在特大城市中,劳动力空间集聚对个体劳动者就业概率的影响显著为正,而在中小城市,劳动力空间集聚对个体劳动者就业概率的影响是负向的,但不显著。(3)无论是本地劳动者还是外来劳动者,劳动力空间集聚对其个体就业概率的影响均为正,说明劳动力空间集聚以及外来劳动力的进入并不会增加本地劳动者的就业压力,反而均提高两个群体实现就业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
潘国锋  刘良 《企业导报》2013,(10):23-23
中国经济经历高速发展之后,首次迎来经济发展的减缓,经济放缓紧缩了就业市场,劳动力就业形势进一步严重,大学生就业也更加艰巨。本文结合二元经济刘易斯拐点,分析劳动力就业问题,对缓解劳动力供求矛盾、实现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曾湘泉 《中国就业》2007,(10):15-16
“三个转变”非常重要,而完善劳动力市场中介则是促进就业与经济发展良性互动的重要条件。为什么我们要去研究劳动力市场中介?中国的就业问题,现在不是总量,或者说不是总需求的问题,因为经济在高速增长(现在是10%的增长)是世界公认的。中国的就业问题表现为两个特点:第一个是摩擦性失业,第二个是结构性失业。从长期来讲,结构性失业涉及到教育和培训、人力资本投资等,不是短期能够解决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江苏省城镇为例,利用Probit模型和Heckman两阶段模型,分析当技术进步为经济增长主要来源时,劳动力市场对人力资本的要求和影响工资的因素。研究发现,江苏省城镇劳动力市场中,低学历劳动力就业的概率很低,而且其相对收入持续下降;36岁小学学历已婚男性的收入不能使其自身脱离贫困,初中学历仅可使2个人脱离贫困,因此整个家庭陷入贫困的可能性很高。与农民工的教育学历均值为初中相结合,本文提出以下政策建议:加强低学历农村迁移劳动力的在职培训,提高其就业能力;降低农村学龄儿童受教育的成本,推动人力资本积累。  相似文献   

5.
加入WTO之后的中国就业形势与政策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实现改革开放20多年来,坚持把发展经济与促进就业相结合,坚持把促进就业与改革传统劳动体制相结合,坚持把发展劳动力市场和建设社会保障制度及健全就业服务体系相结合,较好地解决了70年代末的“待业”高峰和90年代末的体制性失业(“下岗”)高峰。2001年中国加入WTO,这将对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和就业问题产生十分深远的影响。本文根据中国改革开放以来解决就业与失业问题的一些做法,展望中国劳动力市场的未来发展,并提出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本文基于省级层面投入产出表测算得到的制造业服务化数据,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匹配合并,得到2000—2013年省份-行业层面面板数据,采用动态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探讨制造业服务化对中国制造业行业就业规模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制造业服务化会显著提升本区域的制造业就业规模,但对于空间关联区域的劳动力市场将产生“虹吸效应”,即降低空间关联区域的就业规模。机制分析发现,制造业服务化主要通过产品创新和市场规模两条渠道来影响制造业就业。异质性分析发现,对于东部地区以及非劳动密集型行业而言,制造业服务化对就业规模的扩大作用与负向空间溢出效应并存;对于中部地区以及劳动密集型行业而言,制造业服务化只存在负向的空间溢出效应;而对于西部地区来说,制造业服务化带来的就业效应尚未显现。拓展性分析发现,服务业集聚水平的提升以及服务业的不断开放,均能显著增强制造业服务化对本区域就业带来的提升效应,同时弱化对空间关联区域劳动力市场的虹吸效应。  相似文献   

7.
本文命题并非将“就业审计”作为相对独立的审计类型(或审计形式),而是指出在现行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类型中,针对政府管理职能之一的就业管理(或劳动力市场管理),将其纳入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重点内容从而对领导干部行使行政事权及绩效进行监督与评价。这一内容的审计对象包括适龄劳动力资源状况资料,就业劳动力资源状况资料(劳动力资源结构与配置)、就业保障管理、失业保障管理、适龄劳动力教育和后续教育管理等资料。至于审计主客体定位,审计依据、相关的审计方法与特殊方法、审计报告、审计意见书、审计评价标准、审计处理诸方面,作者未作研究。提示关注与商榷。  相似文献   

8.
教育投资影响就业具有人力资本功能和信号筛选功能。教育投资的人力资本功能认为,在连续的劳动力市场上,教育投资在短期内产生就业替代效应,长期内产生就业扩张效应。教育投资的信号筛选功能认为,在分割的劳动力市场上,平稳的教育投资水平对就业量的影响不大,但在教育投资急剧增长情况下,对就业量的影响是复杂的,可能减少就业量,也可能增加就业量。本文运用我国经济转型期数据进行的协整分析表明,我国教育投资长期内对就业产生了扩张效应。然而,我国高等教育投资与基础教育投资对就业产生了不同的影响。基础教育投资表现出更多的人力资本功能,促进就业增长;高等教育投资表现出更多的信号筛选功能,减少就业,这可能与我国高校急剧扩张有关。  相似文献   

9.
刘琰  贾晓辉 《中国就业》2011,(11):52-53
山东省是人力资源大省,现有农村劳动力3400多万人,加快农村劳动力技能就业,促使农村富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是山东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十一五”期间,通过实施“技能促就业、能力促创业计划”和“农村劳动力技能就业计划”、“加强就业培训提高就业与创业能力五年规划”、“技能扶贫计划”和“特别职业培训计划”,集中对进城务工农村劳动力、失业返乡农民工、企业在岗农民工、农村未继续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农村“两后生”)开展有针对性的技能培训,共培训农村劳动力254.6万人,196.5万人通过培训实现了就业。  相似文献   

10.
我国社会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老年人口比例持续增加,适龄劳动人口增速缓慢,为缓解老龄化危机对劳动力就业市场发展的压力,延迟退休成为热门话题.学者们对此持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延迟退休会促进年轻人就业,而另一种观点认为延迟退休会阻碍年轻人就业.在现有研究基础上,本文对老龄劳动力群体进一步细分,利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的样本数据进行实证分析,考察参加养老保险和未参加养老保险的老年人就业率对年轻人就业率的影响.结果显示,总体上老年人就业率对年轻人就业率产生负向影响,且负向影响来源于未参保老年人就业率的增加,而参保老年人就业率的增加对年轻人就业率的负向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论市场就业     
近两年来,随着市场取向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劳动力市场得到迅速培育和发展,就业的市场化问题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人们对就业市场化、失业公开化的承受能力增强了。现在,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是,我国为什么要选择市场就业之路?市场就业在我国是否行得通?劳动力如何按市场经济规律流动和配置?应具备哪些条件才能使劳动力供求双方通过劳动力市场实现有效率的结合?本文试图对这一系列问题作一些初略的探究。我国为何要选择市场就业之路?建国后,我国的就业制度最明  相似文献   

12.
社区就业是缓解就业压力的重要手段。研究社区就业需要把握社区就业的理论基础,即人力资本理论、结构性失业理论、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和灵活就业理论。  相似文献   

13.
在欧美发达国家就业技能结构由就业“升级”走向就业“极化”的发展背景下,本文针对中国劳动力就业极化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进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中间品进口的技术外溢和城镇化发展增加了对高技能劳动力的相对需求,对外贸易和离岸外包增加了对低技能劳动力的相对需求,外商直接投资(FDI)和产业结构升级则对劳动力技能需求具有“U”型的非线性影响。进一步分析发现,技术进步抑制了FDI和产业结构升级对低技能劳动力就业的带动作用,增强了其对高技能劳动力就业的促进作用;贸易开放弱化了技术进步对高技能劳动力就业的带动作用,抑制了产业结构升级对高技能劳动力的相对需求;城镇化与产业结构升级耦合发展对高技能劳动力产生更多需求。基于理论和实证研究,本文讨论了促进劳动力技能水平提升、推动就业与经济增长良性互动的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14.
基于2012—2018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与职业信息网络(O*NET)工作动机的数据,本文运用双重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个体非正规就业选择的影响及工作动机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发展会提高个体选择非正规就业的概率,且主要作用于非正规受雇群体;数字经济对非正规就业的作用效果因工作动机类型不同而存在差异,即数字经济能够促进支持自主型和关系自主型两类劳动者对非正规就业的选择,而自主成长型劳动者在数字经济推动下更偏好创业。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对新生代、高学历和复合型工作技能的劳动者而言,在数字经济条件下工作动机对个体非正规就业偏好的作用效果更明显。本文从工作动机的视角重新审视和归纳数字经济相关非正规就业群体的新特征,为新就业形态从业者构建更具针对性的社会保障体系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农民工就业培训不足已成为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瓶颈"。文章以人力资本投资理论为基础,阐述了农民工就业培训的现状与意义,分析了农民工就业培训不足的影响因素,并指出要突破这些障碍就必须从营造农民工转移的良好社会环境入手,增加政府与企业对培训的投入,规范劳动力就业市场,注重培训实效,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形成以就业带动培训的良性循环的局面。  相似文献   

16.
研究目标:从不同维度测度工业机器人应用对制造业就业的影响效应。研究方法:在静态理论模型与动态面板数据相结合的分析框架下,探讨了工业机器人应用对制造业就业影响的短期效应、中长期效应和结构性差异。研究发现:从短期来看,工业机器人应用对制造业就业数量和工资水平均存在负向冲击,工业机器人渗透度每增加1个单位,就业人员总量减少0.391%,劳动者工资降低0.163%;现阶段机器人应用对就业的影响更多表现为替代效应,且对其上下游产业存在负向的溢出效应。从中长期来看,机器人应用对制造业就业数量会产生正向影响,而对其平均工资水平仍然会造成负面冲击,长期的就业影响更多地表现为创造效应。异质性分析发现,经济越发达、机器人渗透度越高、技术水平越高的地区其就业替代效应越显著。研究创新:丰富了人工智能对劳动力市场影响的经验研究。研究价值:科学评判“机器换人”,促进劳动力资源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17.
中国增加值出口贸易的就业效应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借助多区域投入产出(MRIO)模型测算了中国1995~2009年22个行业的增加值出口及其就业效应,并利用结构分解法(SDA)分析了中国增加值出口贸易的就业效应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发现:总体而言,2000~2009年增加值出口对各行业总就业的边际拉动量均趋于下降,但对大部分行业总就业的拉动量趋于增加。从分技能来看,增加值出口对低技能劳动力就业增长的贡献最大,中等技能劳动力次之,高技能劳动力最小。尽管增加值出口对中国高技能劳动力就业的拉动作用相对较弱,但其呈现强劲的上升态势。进一步考察增加值出口贸易的就业效应的影响因素发现,最终品和中间品出口规模扩张是增加值出口的就业拉动量增加的主要驱动因素,而劳动投入产出系数变动是抑制增加值出口的就业拉动量增加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张玉利 《中外管理》2011,(9):104-105
创业不怕失败。关键是从中能学到什么,并引以为戒。在一次去美国杨伯瀚大学创业中心的访问中,该中心的主任跟我谈道:在中国可能无法开展创业研究与教学,理由有二:一是美国政府每年拿出很多的钱支持创业和发展小企业,但中国没有;二是美国人认为失败是一种有用的经历,在中国却排斥失败者。  相似文献   

19.
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理性定位及实现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速度和规模正趋于平缓,未来实现转移的难度在逐渐加大,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需要有新的定位。通过对2010~2030年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规模的估算,本文认为继续实行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的有序转移,并逐步把进城的农民工转化为当地的市民;鼓励有条件有能力的农民工返乡创业,以创业带动农民就近就地转移就业,实现双向流动是符合我国现实国情、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的一条根本出路和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20.
《中国就业》2014,(4):10-11
正"目前,我国网络创业就业总人数约为962.47万人;网络创业网店中,九成以上为个人网店,据推算,全国个人网店带动网络创业就业人数达600万人。"这一数据来自中国就业促进会和阿里巴巴共同发布的《网络创业就业统计和社保研究报告》。报告还指出,42%的个人网店店主及32.7%的企业网店店主、75.6%的个人网店员工及五成以上的企业网店受雇员工没有参加任何社会保险,推算下来,这一群体将超600万人。报告建议,将网络创业就业人员纳入国家统计和社保范围,并同现行的国家就业和社保政策体系接轨,同时推进"电子社保"、"网上办理",提升服务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