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数字经济发展迅猛,已成为推动我国产业升级与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驱动力.目前,我国区域数字经济发展仍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但差距也在逐渐缩小.地区经济水平、城镇化水平对各区域数字经济发展均起到正向推动作用,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政府干预度和对外开放水平对数字经济发展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区域异质性.需要在缩小区域经济差距、完善数字基础设施、提高数字技术应用和创新水平的基础上,立足区域驱动因素,加快建立区域优势互补和协同发展机制,有效推动区域数字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
我国区域产业结构升级能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全球化有力地推动了区域产业结构升级,外商投资和国际贸易对产业结构高级化都有重要影响,除此之外,社会需求结构、创新能力、供给因素、制度因素对产业结构升级能力也有重要影响。本文在对上述因素对产业结构升级能力的影响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采用2003年数据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对我国省级范围的区域产业结构升级能力进行了研究,发现中国的产业结构升级能力呈现一种“金字塔”结构,同时经济外向度对产业结构的升级能力有较强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随着数字中国建设的不断推进,数字普惠金融在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促进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等方面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文章采用2011年—2020年我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研究数字普惠金融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可以有效促进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并且这种促进作用在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表现更加明显;数字普惠金融促进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具有显著的中介效应,数字普惠金融通过技术进步、产业结构升级、技术进步—产业结构升级3种作用渠道提升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因此,今后可从提升区域基础硬件设施水平、普及数字普惠金融理念、培养专业性金融人才等方面入手,进一步推动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进而提升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相似文献   

4.
基于熵权-TOPSIS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对2012—2021年中国30个省份物流业与数字经济融合水平进行测度,利用Dagum基尼系数及莫兰指数对物流业与数字经济融合水平的时空分异情况进行分析,并通过Tobit模型探究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我国物流业与数字经济融合水平存在明显区域差异,融合水平最高的是广东和北京,融合水平最低的是宁夏和青海;融合水平总体基尼系数在波动中上升,东部、东北和西部地区是融合水平时空分异的重要来源;我国物流业与数字经济融合水平在空间上存在明显的正向空间集聚效应和空间依赖性;融合水平的正向影响因素有产业结构、经济发展和基础设施等。据此,提出相关对策建议以促进我国物流业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5.
李敏燕  孟祺 《科技和产业》2023,23(19):108-114
数字技术加速了服务贸易的数字化转型,数字服务贸易打破了传统贸易时空上的限制,有助于调整我国对外贸易结构,促进国内产业结构升级,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通过固定效应模型检验数字服务贸易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机制和路径。实证结果表明:数字服务贸易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存在促进作用,对中西部地区的影响程度较高,不同类型的数字服务贸易影响程度也有差异;从影响机制看,数字服务贸易通过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升级和人力资本水平提升去加强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因此,我国应当助推现代产业体系,加速发展生产性服务化,提升人力资本水平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FDI、产业结构升级对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文章使用泰尔指数测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基于2002~2014年我国30个省际面板数据,运用系统GMM模型对面板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结果显示:FDI、产业结构升级都分别缩小了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但是FDI通过促进产业结构升级,间接地扩大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同时,人力资本、外贸依存度、城镇化率、政府干预能力和基础设施水平有利于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但是经济发展水平又进一步扩大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7.
基于SBM-GML指数模型测算中国30个省级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衡量中国经济绿色发展状况,采用2005—2020年30个省级地区数据所构成的动态面板SYS-GMM模型,并结合中介效应模型,研究产业结构升级、能源效率对绿色发展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产业结构升级对绿色发展的影响呈“U”型曲线关系,即随着产业结构升级水平的提高,绿色发展会表现出下降-上升的变化趋势;能源效率提升对绿色发展具有正向的促进作用;能源效率在产业结构升级对绿色发展的影响过程中具有显著的中介效应。据此建议: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资源禀赋的产业结构升级,因地制宜实施产业节能减排政策;发展新型清洁能源,优化能源消费结构,促进经济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FDI、产业结构升级对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文章使用泰尔指数测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基于2002~2014年我国30个省际面板数据,运用系统GMM模型对面板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结果显示:FDI、产业结构升级都分别缩小了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但是FDI通过促进产业结构升级,间接地扩大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同时,人力资本、外贸依存度、城镇化率、政府干预能力和基础设施水平有利于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但是经济发展水平又进一步扩大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9.
新基建作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基于2015—2021年中国71个城市的面板数据,构建双向固定效应、中介效应和调节效应三种回归模型,实证检验新基建发展对城市产业结构水平的影响及内在机制。研究发现:新基建发展能促进产业高级化水平,改善不合理的产业结构状态,提升产业合理化水平;新基建通过发展物联网和激励城市研发创新两种间接路径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产生积极影响;新基建对产业结构水平的影响受到地方政府干预行为的调节作用,在地方政府合理的行政管理下,新基建对产业转型升级的积极作用更为明显;新基建发展对产业结构水平的提升作用具有区域异质性和城市规模异质性,在中西部地区和大城市地区的作用效果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0.
采用变异系数、泰尔指数、探索性空间分析和空间计量回归等方法,从市级、县级两个尺度分析2010—2020年江苏省城乡收入差距时空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显示:2010—2020年江苏省两尺度下城乡收入差距呈缩小趋势,空间上呈现“南高北低”分布特征;县级尺度空间集聚特征明显,局部空间关联以“L-L(低-低)”和“H-H(高-高)”占主导,且空间集聚程度逐步增强;农业现代化、公共服务、居民生活水平、对外开放程度是影响江苏县域城乡收入差距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赵培  申洋 《科技和产业》2020,20(1):20-28
中国目前正处于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成为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式。为研究中国产业结构合理化与高级化对地区生产效率的影响,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对省级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产业结构合理化可以促进生产效率提高,产业结构高级化则不能促进生产效率提高;随着工业化的发展,产业结构合理化促进生产效率提高的作用明显增强,产业结构高级化与生产效率的反向变动也逐渐显著;政府主导下的产业结构合理化与高级化可以促进生产效率提高,但通过市场力量则不能促进生产效率提高。  相似文献   

12.
伴随着我国经济增长以及产业结构升级,能源强度及其影响因素在空间分布上呈现的特性具有新的变化。选取2015年中国30个省(区、市)的相关数据建立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实证研究了能源强度的空间异质性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中国省域能源强度存在明显正的空间自相关性,并且在空间上存在明显的集聚特征,西北地区能源强度较高,东南地区能源强度较低;技术进步、经济发展水平、外开放程度与能源强度成负相关关系,对能源强度的降低有促进作用;第二产业比重、第三产业比重、能源价格与能源强度成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3.
王柏生 《科技和产业》2020,20(1):118-124
基于2011-2018年中国的省际面板数据,首先利用区位熵测度了中国制造业31个细分行业的产业集聚水平,然后从产业高端化、产业智能化和产业绿色化三个维度构建了制造业转型升级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确定各项指标权重后计算产业转型升级指数。在此基础上,构建计量模型实证检验了中国制造业产业集聚对产业转型升级的影响。结果表明:产业集聚显著促进了制造业转型升级,政府支出、基础设施建设、人力资本、外商直接投资同样对制造业转型升级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劳动力成本则对制造业转型升级产生了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14.
结合已有研究从理论层面梳理数字经济、产业结构、就业结构之间的关系,并用我国2010—2021年省级面板数据,实证分析数字经济对产业层面就业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数字经济能够促进就业结构优化,且产业结构升级起到了中介作用。具体来说,数字经济能够通过促进产业结构服务化来促进就业结构优化。此外,数字经济对不同地区的就业结构有异质性影响。基于理论和实证分析结果,提出促进我国就业结构优化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西部大开发以来,新疆的产业结构升级速度和区域创新能力逐步提高,经济增长也实现了迅速发展。基于新疆2000—2020年的产业结构升级、区域创新能力、经济增长的相关数据,运用Eviews9.0软件做VAR模型,检验平稳性,做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根据VAR模型估计结果发现,新疆区域创新能力与产业结构升级对新疆经济增长的影响显著,但依然存在着一些产业结构不合理性问题。在此模型结果的基础上围绕区域创新能力和产业结构升级提出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6.
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可以加快服务业的升级,推动文化产品的消费。从效率型服务业角度探析了我国电影产业结构优化问题,总结了中国与美国电影产业发展现状与经验。通过收集2012—2017年电影票房与经济数据,实证检验了产业结构对于电影票房的影响机制。同时,提出促进我国电影产业结构优化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Real Exchange Rate in China:A Long-run Perspective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RMB exchange rate from a long‐run viewpoint. Whether China's rapid economic growth brought about real exchange rate appreciation between 1975 and 2002 is empirically examined, based on a supply‐side model, the Balassa—Semuelson Hypothesis (BSH). The same test is conducted on Japan, Hong Kong, Korea, Malaysia, Singapore, Thailand, the Philippines, Indonesia and India. Our result indicates that the BSH only exists where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has been upgraded and the economy has been successfully transformed from an agricultural economy to a manufacturing economy. Interestingly, China, among those where the BSH does not present, appears to be upgrading its industrial and trade structure. We then try to answer the question of why past rapid growth has no significant relationship with the RMB real exchange rate and what factors are underlying the trend of the RMB real exchange rate. We expect an appreciating trend of RMB real exchange rate in the foreseeable future, presuming that China's industrial upgrading process continues and the factors pertaining to the BSH's prediction, such as rise of wage rates in both tradables and nontradables, become more significant. (Edited by Xiaoming Feng)  相似文献   

18.
经过多年的改革,非公有企业已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给中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蓬勃的动力。绿色经济是符合可持续性发展目标的产业经济,绿色经济的发展与非公有企业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基于我国非公有企业的发展现状以及我国的资源条件、经济环境,研究了非公有企业对我国绿色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及促进方式——发展绿色产业的产业链、帮助培养绿色科技人才并提供发展机遇与渠道、提升技术创新能力促进环境技术进步、吸引投资者对绿色项目进行投资、助力政府的绿色政策制度。通过对于促进作用的分析找出仍需加强的内容并给出相关建议——区域绿色经济发展协调性需加强、科技人才的管理方式需要创新、非公有企业监管存在漏洞、绿色创新质量及创新氛围尚待加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