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陈芳 《财会月刊》2012,(11):66-68
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导致了代理问题的产生,监督是降低代理冲突的主要途径之一。作为监督的方式之一,内部审计应该在降低公司代理成本的过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本文以2008~2010年深市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内部审计对代理成本的影响。结果表明,内部审计质量的提高有助于降低代理成本,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在降低代理成本方面存在一定的替代效应。  相似文献   

2.
张晓 《价值工程》2021,40(32):50-52
近年来随着证券市场的不断发展以及证监会的制度完善,上市公司更加规范化经营,为了降低代理成本,提高公司绩效,许多公司对高管进行薪酬激励来提高高管工作积极性,为企业创造价值.外部审计和高管激励是现代企业重要的两个治理机制,这两种方式都在一定程度上可缓解代理冲突,所以研究高管激励与审计质量、内部控制与审计质量以及内部控制对高管激励与审计质量之间的调节作用是有实践意义的.  相似文献   

3.
以独立的第三方审计监督为视角,选取2006—2014年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样本,检验高管人员股权激励与审计费用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股权激励能显著降低公司的审计费用,并且这种降低主要是通过提高公司的内部控制水平来实现的。进一步区分股权激励的动机后研究发现,管理层股权激励通过提高公司内部控制水平降低审计费用的行为可能与上市公司实施的基于激励型动机的股权激励有关。上述研究表明,审计人员可能根据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水平来识别管理层股权激励的动机,进而寻求不同的审计收费补偿,这样所传递的信号有助于投资者更加准确地识别管理层股权激励的动机。  相似文献   

4.
信号理论认为现金股利是降低代理成本的方法,外部审计同样也可以传递出公司的治理信号,从而降低股权代理成本。那么,外部审计与现金股利在降低股权代理成本方面是可以相互促进,亦或是相互制约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5.
李萍 《集团经济研究》2007,(20):354-355
一引言 目前对审计需求的研究大多是基于管理层与外部投资者之间的代理冲突,考察企业是否会通过聘请高质量的外部审计师,来降低管理层与外部投资者之间的代理成本,并提高企业价值(Simunic and Stein,1987等).然而,中国企业所面临的代理问题主要是大小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这种利益冲突对上市公司追求高质量的审计服务有着怎样的影响?本文将从代理成本视角来考察中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对审计需求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以2004至2018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考察了公司内部治理、代理成本对非效率投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经理与外部股东的代理冲突所产生的代理成本对过度投资存在显著影响,但代理成本对投资不足的影响不显著;股权治理、董事会治理和高管激励总体上未能有效发挥公司治理作用,抑制过度投资。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被审计公司的股权代理成本来度量审计质量,检验大所与非大所客户的股权代理成本是否存在显著差异。结果表明,大所客户的股权代理成本并不比非大所的低,证明大所并没有提供更高质量的审计服务,即会计师事务所规模与审计质量相背离。  相似文献   

8.
关于外部审计和股权融资成本的研究,中国学者对其的研究还处在摸索期。而国外的相关研究比较全面,尤其关于外部审计的审计质量和股权融资成本之间关联的研究比国内透彻。一些相关研究主要围绕:盈余管理、盈余质量、信息披露质量、审计意见和外部审计的审计质量等与股权融资成本的关联这几个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9.
根据委托代理理论,两权分离产生代理成本,代理成本包括监督成本、守约成本和剩余损失。内部审计既是委托人为保护自身经济利益而产生的监督成本,又是高管层为满足外部投资者尤其是股东受托责任的需要而产生的守约成本。同时内部审计还可以缓减组织内部上级管理者和下级管理者之间的代理冲突,并且通过提供服务为组织增加价值,实现组织目标。国有企业作为国家经济的支柱,其发展关系到国计民生,因此也一直是政府部门重点监管的对象。  相似文献   

10.
文章基于2012年深交所中小板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实证检验内部控制降低债务代理成本的作用。研究表明,债权人能够感知中小板上市公司内部控制鉴证报告传递的信号,高质量的内部控制能够显著降低债务代理成本。进一步的研究还发现,外部审计质量低时,内部控制降低债务代理成本的作用更显著,而外部审计质量高时,这种作用不明显。我国中小板上市公司应积极完善内部控制,以获得更为宽松的债务契约条件,降低债务代理成本。  相似文献   

11.
自从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以来,代理成本问题成为了经久不衰的热点话题。笔者认为公司治理变量是影响代理成本的一个重要因素,主要对资本结构以及薪酬激励两个方面的公司治理变量进行研究。本文选取了2011-2013年上市的A股公司为样本数据,研究了股权集中度、股权制衡度、资产负债率、高管薪酬、高管持股比例等公司治理变量与代理成本之间的关系。实证检验结果发现:代理成本与股权集中度、高管薪酬显著负相关,与股权制衡度、资产负债率显著正相关,但并未发现高管持股比例与代理成本之间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选取2008年度沪市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检验了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和外部审计对代理成本的治理效果。结果表明,内部控制与外部审计在代理问题的治理方面作用不同,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明显影响代理成本,而外部审计则对代理成本没有明显治理作用。企业选择高质量外部审计是为自身利益提供更高程度的保证而不是治理,选择会视已有的治理效果与审计成本而为,内部控制越有效,企业越倾向于选择小规模事务所以节约成本。  相似文献   

13.
刘婧  张双鹏 《财会通讯》2011,(6):34-37,41
本文选取2008年度沪市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检验了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和外部审计对代理成本的治理效果。结果表明,内部控制与外部审计在代理问题的治理方面作用不同,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明显影响代理成本,而外部审计则对代理成本没有明显治理作用。企业选择高质量外部审计是为自身利益提供更高程度的保证而不是治理,选择会视已有的治理效果与审计成本而为,内部控制越有效,企业越倾向于选择小规模事务所以节约成本。  相似文献   

14.
刘宝华  卓越 《财会月刊》2012,(24):39-41
本文基于代理理论,研究了高管薪酬激励与外部审计机制在治理公司代理问题时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高管薪酬激励可以减缓股东和高管层之间目标不一致的矛盾;外部审计可以降低股东和高管之间信息不对称程度。高管薪酬激励和外部审计共同作用可以减缓导致代理问题的两类最重要原因,在解决代理问题时互为补充。  相似文献   

15.
内部审计在现代企业中的机制与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内部审计理论的起源与发展 早期的审计理论认为内部审计是一种守约成本,守约成本是代理方为取得委托方的信任、从而使双方利益最大化而发生的各项支出。守约成本的发生是由于高级经理为满足外部参与者,尤其是股东对委托责任的需求。就某一企业来说,如果内部和外部审计过程的总成本低于只有外部  相似文献   

16.
自股权激励政策实施以来,上市公司推出股权激励计划的热情越来越高,股权激励在调动员工积极性、 提高公司业绩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股权激励通过向公司经理人赋予一定的公司股权,使其与股东共享利益、 共担风险,从而使二者利益目标趋同,降低代理成本.股利分配属于公司股东和管理者之间的利益分配,同样是解决公司代理问题的途径,但现实中,高管为了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通过手中掌握的权力,在实施股权激励的过程中,会影响股利政策的制定,存在为自己谋福利的动机.因此,本文探讨在不同的股权结构下,股权激励对股利分配政策的影响,为公司更有效地运用股权激励制度提供借鉴,同时有助于公司完善内部治理,加强内部监督.  相似文献   

17.
这篇章主要探讨了公司治理结构与内部审计之间所存在的内在的、必然的一致性.这种一致性主要体现在双方所具备的共同目标和共同理论基础两个方面。公司作为各种明确的或暗含的委托代理关系的联结体。在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必须设置一个激励、惩罚、检查与监督的机制,公司治理结构构成了上述机制的框架与基础.内部审计成为上述机制的技术性控制与实施手段。无论是公司内部治理结构的完善还是内部审计职能的发展.都将服务于达成公司总体目标这一终极目标。双方的共同理论基础主要是委托代理理论和信息经济学。  相似文献   

18.
股权激励是一种激励机制,有助于解决公司股东和管理者之间的代理冲突问题。很多学者对股权激励是否对公司的绩效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本文主要对股权激励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的研究结果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9.
内部治理审计是一种全新的内部审计理念,是对内部审计功能及作用领域的重新审视。是基于股东与经营者之间的第一层委托代理关系所形成的所有权监督,是公司治理机制的内部监督机制,是完善公司治理的基石。基于治理层面的内部审计仍然立足于第二层或更低层的委托代理关系,是管理层对下一级进行监督、评价和咨询的管理控制机制。如何协调内部审计在不同委托代理关系中所扮演的不同角色,全面拓展内部审计职能,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独立观察者的作用,本文对此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20.
瑞幸咖啡财务造假的主要原因在于:内部监督中内部控制形同虚设、治理层漠视诚信的价值观、股权过于集中;外部监督中中介机构服务失责、跨境监管困难.基于财会监督的角度,本文提出健全公司内部控制体系、树立会计主体诚信意识、改善公司治理结构,提升外部审计机构的执业质量、加强不同财会监督主体的沟通机制建设、加大财会监督的惩处力度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