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充分发现和总结各地节约集约用地先进技术经验和政策创新,自然资源部办公厅近日印发了《关于开展第三批节地技术和节地模式案例征集工作的通知》(自然资办函[2021]247号,以下简称《通知》),拟征集基础设施建设类、新产业新业态类节地技术以及土地综合开发类、低效用地再开发类、乡村建设用地节约挖潜类节地模式.现同步向社会各界征集案例.  相似文献   

2.
节地技术和节地模式作为促进土地节约集约管理的先导引擎,在当前我国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的大背景下,亟待从单一的社会自愿型政策工具向市场激励型、政府规制型和社会自愿型“三位一体”政策体系转变。文章运用经济学理论范式,分析了节地技术和节地模式的经济内涵和经济机理,提出了节地技术具有依附性、嵌入性、不确定性和独特性,以及市场化配置应聚焦配置目标而非手段等观点;针对当前节地技术模式在市场化配置及推广中面临的技术市场需求不充分、土地使用标准宽松、土地价格未体现节地技术价值、市场化配套措施不完善等问题,从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两方面,提出了促进节地技术和节地模式市场化配置及推广的综合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3.
<正>开发区作为地区产业集中地和土地利用重点区域,不仅是城市、区域发展的推动器和科技创新基地,更是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先行区。提炼总结、推广应用各地开发区已取得的先进节地技术、模式,对于推动开发区深入贯彻节约优先战略,促进开发区转型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开发区节地内涵的四维空间及特性节约集约用地是一项涉及多个维度、多个空间的复杂系统。基于紧凑型城市土地利用理念解析及节地概念内涵,开发区节地主要涉及空间、功能、  相似文献   

4.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自然资源局: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节约集约用地工作,明确提出强化节地标准建设.为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有关"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要求,充分发挥土地使用标准对建设项目用地的控制作用,促进标准未覆盖或者超标准用地的建设项目合理用地,切实提高节约集约用地水平,现就规范开展建设项目节地评价工作通知如下:一、充分认识开展建设项目节地评价的重要性建设项目节地评价是建设用地标准控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科学合理用地的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5.
研究目的:以中国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为例,开展开发区企业节地行为影响因素研究,为相关决策提供参考。研究方法:扎根理论,问卷调查。研究结果:(1)节地制度压力、收益预期对企业节地行为的影响作用大,具体包括节地显性收益,节地制度执行力度,土地退出机制完善度、土地问题认知等;(2)政企互动行为对节地制度压力与土地集约利用行为之间的关系呈现显著正调节作用,而对节地收益预期与土地集约利用行为之间的关系无显著调节作用。研究结论:(1)促进企业节地应以加强节地制度压力为主、提升企业的节地收益预期为辅,进一步完善低效工业用地退出机制,加强节地制度的执行力度,提高企业的节地显性收益,开展集约用地理念宣传,深化企业对土地问题的认知;(2)促进企业节地行为,应充分运用政企互动的调节作用,在既有节地制度体系下,加强政企良性沟通,充分发挥政府的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6.
节地评估是指对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评价和估量,以评估对象为依据可以分为两类,即建设项目节地评估和规划节地评估。建设项目节地评估工作涉及到建设项目单位、行业主管部门、国土管理部门、节地评估协会和节地评估机构五方面的往来关系,核心内容是建设单位向具有相应审批权的国土管理部门提出申请,履行建设项目的节地评估报批程序,保证建设项目符合节地评估标准。笔者认为,为了保障节地评估工作机制的运行,需要采取以下措  相似文献   

7.
我国的山地面积约占陆地总面积的69%,山地城镇约占全国城镇总数的一半,山地居住人口也约占全国人口的一半。有人说:不了解山地,就不了解中国国情,此话在土地管理上也可成立。山区的土地资源相对匮乏,而发展经济又急需土地资源的支撑,保护与保障显得更为重要。从山区的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探索出一条具有山区特色的节约集约用地新路子,是促进山区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这篇来自浙江山区磐安县的稿件,谈的正是山区节地问题。  相似文献   

8.
以国土资源部评选的151个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市)为研究对象,梳理我国城镇建设用地节地途径和手段,总结、归纳城镇建设用地节地模式,并从地形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两个方面对各类节地模式进行适用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节地模式适用程度呈现差异,从被引频次统计看,各模式受重视程度依次是:时序优化旧地改造集中布局空中拓展闲地清理产业升级新地开发地下开发。节地模式适用程度受城市地形地貌和经济发展水平影响,各地应因地制宜选取合适的若干节地模式进行节地城市建设。  相似文献   

9.
尽管土地政策要求越来越严格、管理越来越规范,使用增量土地十分困难,但不少基层单位及企业总是把眼晴盯在新增用地上,而不愿在原有的闲置土地上做文章。事实上,彻底摸清存量建设用地的实际情况,盘活用好存量建设用地,才是缓解用地矛盾的有效途径,长兴县的节地挖潜措施充分说明  相似文献   

10.
正土地是生存之本、发展之基,如何以更少的土地消耗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用最少的资源环境代价取得更大的经济社会效益?作为全国节约集约用地试点省份,江苏因地制宜、开展了一系列节地探索与创新:聚焦产出效益,挖掘存量潜力,创新节地方式,引导有限资源转向高效产业,有力推动了转型发展。2013年~2017年,江苏省单位GDP建设用地占用规模由每亿元602亩下降到459亩;建设用地地均GDP产出水平由每亩16.62万元增长到21.77万元;2017年三产比重提升到50%  相似文献   

11.
2001年~2005年,国有、集体及其他经济形式的工业建设需要占用耕地4800万亩左右,大体是全国城乡建设需要占用耕地的43%左右。需求大,节地潜力也大。工业要发展,耕地要保护,唯一选择就是走节地型道路,在保护和节约耕地的前提下发展工业。潜力与问题据有关材料初步分析,全国工矿企业占用土地约8700万亩,其中耕地面积约4800万亩。地矿、冶金、有色、煤炭、电力、化工、建材、核工业、石油、盐业等十个独立工矿企业占用土地4000万亩左右。在国家建设占地方面,国有经济(包括其他经济)全国平均每亿元固定资…  相似文献   

12.
正自然资源部主管,自然资源新闻宣传主渠道,全国自然资源系统重要的政策发布和信息交流平台,传递土地、矿产、森林、草原、湿地、水、海洋等自然资源以及地质调查、地灾防治、测绘地理信息等行业权威资讯。周六刊,每期八版,彩色印刷,支持智能手机原版阅读。各地邮局订阅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 11-0307邮发代号1-22全年定价:456元(赠手机客户端原版阅读)  相似文献   

13.
正自然资源部主管,自然资源新闻宣传主渠道,全国自然资源系统重要的政策发布和信息交流平台,传递土地、矿产、森林、草原、湿地、水、海洋等自然资源以及地质调查、地灾防治、测绘地理信息等行业权威资讯。周六刊,每期八版,彩色印刷,支持智能手机原版阅读。各地邮局订阅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 11-0307邮发代号1-22全年定价:456元(赠手机客户端原版阅读)  相似文献   

14.
强真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12,25(6):18-19,50,54
根据对节地技术的基本内涵的全新界定,建立节地技术与节地模式、节地标准、节地机制间在用地管理工作中的实施关系。按照未来我国国土开发的重点方向及领域,分别建立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技术方法体系,并从激励机制、土地供应模式、用地管理政策三个角度建立政策措施体系。  相似文献   

15.
为揭示被审计地区土地利用空间结构变化特征,确定重点审计地类,提高土地资源审计效率,为自然资源资产审计提供新思路。本文基于昆明市2015年和2018年两期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利用GIS技术、统计分析软件以及分形理论对2015-2018年该区域的土地利用类型形态复杂度和结构稳定性进行研究,以深入揭示该区域土地利用分形动态特征,从而掌握土地资源变化情况,更好地服务于自然资源资产审计。结果表明,(1)基于分形理论构建的分形维数和稳定性指数能够表达土地利用类型的总体特征与空间形态结构变化,能够揭示被审计地区各地类土地资源资产的变动趋势,从而确定土地资源重点审计地类;(2)昆明市各土地利用类型分形维数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变化,水域分形维数最大,土地利用类型形态最为复杂,但结构也最为稳定;建设用地、耕地、草地、园地及未利用地分形维数都呈上升态势,土地利用类型形态趋向复杂,结构趋向不稳定;林地分形维数减小,土地利用类型形态趋向规则,结构趋向稳定。结构不稳定的地类应该作为自然资源资产审计的重点关注内容。基于土地利用分形动态特征确定重点审计地类具有可操作性,能够提高土地资源的审计效率,可以作为自然资源资产审计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研究目的:在保护耕地、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背景下探讨与重构农村宅基地取得制度,推动我国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方法、规范-实证分析法。研究结果:通过问卷调查分析和实地访谈发现,我国农村宅基地取得制度存在制度缺陷和管理难题。基于节地理念重构了农村宅基地取得制度。研究结论:宅基地制度改革应以宅基地取得制度的重构为切入点,有利于保护农民财产权益、促进社会公平与实现资源节约与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17.
文章采用文献综合分析法、因子分析法、K均值聚类法对建设用地典型节地技术与模式特征进行研究。研究发现:(1)目前节地模式主要有时间型、空间型、平面型三大模式,具体分为时序优化、空中拓展、地下开发等8个子模式;(2)建设用地的节约集约主要通过时间型节地模式进行规划管控,采用"优化时序"的节地模式对总体用地强化规划,科学用地,另外"旧地改造"模式也为大多数城市所采取;(3)不同城市地形地貌对应的节地模式的主要影响因素不同;(4)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城市采取不同的节地模式。  相似文献   

18.
位于幕阜山北麓、湘鄂赣三省交界的通城县,是典型丘陵山区县.国土面积113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3.3万亩,人口49万,人均耕地不到0.9亩. 通城围绕"建设鄂南经济强县"战略目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盘存控增为手段,贯彻落实国家土地宏观调控政策,探索一条"换地"活企、"改地"兴城、"腾地"惠民的节约集约用地新路,有效缓解城镇建设用地供需矛盾.近三年共盘活存量土地1500亩,建设各类项目92个.  相似文献   

19.
研究目的:在梳理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核算面临的困境和通用核算方法的基础上,对比和分析土地分等定级理论、方法与实践,进而提出以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核算框架为主体,以市场机制和政府管控为两翼的中国方案。研究方法:对比研究法,归纳演绎法和理论分析法。研究结果:土地分等定级的理论、方法与实践符合中国自然资源管理的需要,可在分类标准制定、核算单元选取、核算周期设置、核算方法改进、核算技术优化以及核算成果展示等诸多方面提供借鉴。研究结论: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核算的中国方案,应根植于自然资源资产全民所有制,融合中国自然资源管理方式,而不应机械地沿用和照搬国外经验。  相似文献   

20.
<正>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对建设用地的需求量不断增加,使建设用地的供需矛盾越加尖锐。如何提高土地使用效率,挖掘现有土地利用潜力,科学管理、合理规划有限的土地资源,成为解决建设用地供需矛盾的重要课题。目前,我国节约集约用地评价考核制度已经基本建立。依照该制度定期对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潜力评价,是各城市科学用地管地、制定相关用地政策的重要依据。为此,1999年~2011年间,国土资源部先后两次开展了以城市土地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