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美国金融危机引发的国际货币动荡正在使东亚各国脱离美元本位,寻找新的钉住货币。表现坚挺的人民币很有可能成为东亚区域关键货币,成为东亚各国和地区钉住的锚货币。本文在货币锚效应回归模型的基础上加入解释变量个数筛选的步骤,挑选出最优模型来分析东亚各经济体货币的汇率货币篮子中美元、日元以及人民币的权重,从而揭示人民币成为区域关键货币的可能性,进而了解人民币主导经济区形成的条件和趋势。  相似文献   

2.
崔蕊  刘力臻 《上海金融》2012,(12):8-12,120
美国金融危机后,人民币现金和金融资产在东亚周边国家和地区备受重视,建立东亚人民币货币区的呼声也愈发强烈。本文通过采用东亚经济体高频汇率数据,首先揭示人民币汇率变动与东亚其它国家(地区)货币汇率长期协整规律,其次分析人民币汇率短期变动的短期影响,进而计算东亚货币汇率中人民币的比重,动态对比人民币在东亚区域的地位变化,最终证明了东亚创建人民币货币区具有一定的可行性潜质。  相似文献   

3.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中,东亚金融危机暴露了东亚汇率体制的严重缺陷,因此建立东亚汇率协调机制,推动区域汇率管理体制一体化,保持汇率稳定对东亚经济体有重要意义。东亚汇率协调机制的不同模式各有利弊,钉住货币篮制度是东亚汇率协调机制的现实可行选择。东亚汇率协调机制的实现要经历三个阶段。从中国参与东亚汇率协调机制进行成本——收益分析来看,中国应积极参与东亚汇率协调机制,为亚洲单一货币的建立作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徐奇渊  杨盼盼 《金融研究》2016,429(3):31-41
基于状态空间模型的时变参数回归,本文的研究发现: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东亚经济体的货币制度正趋向于钉住各自的货币篮子,然而对于篮子中锚货币的选择是否存在趋同则仍不确定。此外,美元在货币篮子中仍起决定性作用,人民币地位仅有小幅提升。与传统观点相反,作为驻锚货币,美元的影响力下降恰恰主要发生在金融危机之前。而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美元和欧元在东亚的地位反而得到了增强,同时人民币和日元受到削弱。但与日元不同,遭受短暂冲击后,人民币的权重很快回复,此后人民币的锚货币地位保持了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5.
人民币汇率变动趋势及其对区域货币合作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人民币汇率变化及其汇率政策的选择,对于东亚区域货币金融合作和人民币的国际化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通过考察近年来人民币与世界主要货币及东亚其他货币的联动关系,分阶段探讨了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东亚货币的影响,指出人民币有条件地成为本地区潜在的"锚"货币,但现阶段这一功能只能通过保持与美元汇率的相对稳定得以实现,人民币要想独立成为东亚区域性关键货币,取决于中国能否在某种程度上替代美国成为区域内最终产品的市场提供者。同时,现阶段东亚地区制度化的汇率合作应当缓行,但有必要进行某种程度的汇率政策协调,人民币汇率政策的选择应当考虑区域合作因素。  相似文献   

6.
邓雄  王赟祥 《新金融》2006,(3):35-37
亚洲货币单位的出台对我们的汇率改革是机遇还是更多的挑战?本文采用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指出“不可能三角”不能作为中国汇率选择的依据,基于亚洲货币单位的东亚货币合作也存在很多的不确定因素,我们需要在“钟摆”区间里使人民币汇率制度在稳定中增加更多的弹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运用状态空间模型的时变参数回归,测度2005年7月21日-2018年9月30日不同阶段人民币在东亚区域的货币"锚"效应,并利用变截距固定效应面板模型对人民币在东亚区域内货币"锚"效应的多重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表明,美元在东亚区域内货币"锚"效应略有下降,但仍然难以取代;欧元和英镑在东亚区域内货币"锚"效应下降很大;而日元近几年在东亚区域内货币"锚"效应显著提升;人民币在东亚区域的货币"锚"效应自2010年以来显著提升,大部分时期已经接近美元的水平,但很容易受国际经济形势和突发事件的影响。东亚其他国家和地区与中国大陆的经济增长率差异、通货膨胀率差异、利率差异,东亚其他国家和地区对中国大陆产品市场依赖程度和人民币国际化程度都对人民币在东亚区域发挥"锚"效应有显著影响。其中,东亚其他国家和地区与中国大陆经济周期同步性、东亚其他国家和地区对中国大陆产品市场依赖程度和人民币国际化程度是推动人民币在东亚区域内货币"锚"效应提升的最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李欣 《金融纵横》2014,(10):29-36
本文分析了东亚货币合作的基础条件,从经济谐动性的角度对东亚各经济体的产出进行方差分解,并将方差分解的结果与欧元区的数据进行对比,考察东亚是否适合采用区域货币锚安排。实证研究发现,东亚各经济体之间的经济谐动水平较高,适合采用区域货币锚制度。同时,由于东亚各经济体的波动中地区性因素不断加强,选取"内部锚"要优于"外部锚"。  相似文献   

9.
人民币在中亚区域具有良好的区域化基础,人民币成为中亚区域的货币锚对人民币国际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状态空间模型的时变参数回归,对2005年9月至2017年5月中亚区域的月度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并拆分成2005年9月至2008年8月和2010年8月至2017年5月两个时间段再次借用于状态空间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美元仍然是中亚地区普遍钉住的货币锚,卢布在中亚部分地区有影响力但影响力有所下降。人民币已经成为中亚区域最发达的国家——哈萨克斯坦的货币锚,但还没有成为中亚国家普遍的货币锚。  相似文献   

10.
2005年7月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后,人民币兑美元双边汇率波动与东南亚经济体货币兑美元汇率波动相关性明显提高,区域内汇率联动性加强。通过对东南亚经济体汇率参照货币实际构成与权重的计量分析,人民币已经成为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等经济体汇率的参照货币。进一步巩固和提升人民币在东南亚地区的影响力,需要深化区域经济合作并加强区域汇率机制的协调。  相似文献   

11.
李青 《河北金融》2012,(12):55-58
本文分析了人民币区域化对东盟国家"货币锚"的影响,借鉴Frankel和We(i 1994)的检验方法,从多边汇率相互影响的视角出发,分析了人民币汇率变动态势与东盟国家货币联动关系的变化,揭示了人民币成为区域"锚"货币、区域主导货币的可能性及途径。  相似文献   

12.
智利汇率制度市场化的进程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志龙 《中国金融》2005,(15):59-60
实现汇率制度市场化、增加汇率弹性是智利经济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智利退出钉住汇率制、实现完全浮动汇率制的过程中,智利汇率制度的改革经历了三个阶段和三种汇率制度模式:上世纪60年代初到80年代初的传统钉住汇率制度;80年代初到90年代末的爬行钉住区间制度;90年代末至今的完全自由浮动汇率制度。相对于许多新兴市场国家汇率改革过程中发生的货币危机和面临的巨大货币压力,  相似文献   

13.
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了新的人民币汇率改革方案,从短期看,人民币汇率改革具有很强的示范效应。中国人民银行宣布汇率改革的当天,马来西亚中央银行就宣布了放弃盯住美元的汇率制度,转为以篮子货币为基础的管理浮动汇率制度;东亚其他国家(地区)也可能放弃现有的盯住美元制度,转而实行更具灵活性的汇率制度。  相似文献   

14.
东亚货币一体化文献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亚区域货币一体化是目前国际经济理论界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尤其是近几年来,随着东亚各经济体汇率制度的变革、区内经济合作与政策协调的强化以及外部经济、金融环境的变动,国内外理论界围绕着东亚货币一体化的一系列相关问题展开了深入研究,取得了一些明显的进展。本文从东亚货币一体化的理论及可行性和东亚货币合作的具体模式两个方面对有关文献进行了回顾和梳理。  相似文献   

15.
本文基于含货币替代的粘性价格货币模型,利用2002-2010年的月度数据应用边限协整方法研究了货币替代对人民币即期汇率及汇率预期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人民币即期汇率及汇率预期受到货币替代及国内外通货膨胀差别的显著影响。从长期来看,反向货币替代总体上使得人民币升值及存在升值预期,从短期来看,货币替代可能引发人民币贬值及贬值预期,且存在货币替代的放大效应。因此,要注意防范货币替代对人民币汇率及汇率预期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6.
梁曙霞 《新金融》2006,(2):28-31
1994年以来,尽管中国实行固定钉住汇率制度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面对新的国内外经济环境,继续维持固定钉住汇率安排,其成本将是很高的。本文在反思1994年以来人民币汇率制度及其运行机制的基础上,以货币模型为分析框架,对人民币汇率制度对我国货币政策独立性的影响进行了分析,从提高我国货币政策独立性的角度提出实行新的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7.
在人民币没有成为自由兑换货币之前,汇率制度应该继续以“管理”为主、“浮动”为辅,绝对的钉住汇率制度,不但容易招致外部经济体的责难,也不符合经济内部有效运行的要求。因此,选择适当时机,改善现行的汇率管理机制和操作方法是必要的:长期而言,在人民币成为自由兑换货币之时,我国采用独立浮动汇率制度是适宜的。  相似文献   

18.
我国参考一篮子货币的汇率制度实施及政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分析了钉住一篮子货币的汇率制度操作方法,包括其数学表达、操作与实施,然后评析了从钉住一篮子货币到参考一篮子货币的特点及其创新意义,最后提出了完善参考一篮子货币汇率制度的配套政策。  相似文献   

19.
东亚汇率政策的合作和协调是东亚货币合作进程中一个不可回避的焦点问题.根据区域汇率协调理论和模式,东亚区域汇率协调的现实选择宜为钉住货币篮子制,然后在条件成熟的时候再逐步过渡到单一货币制.  相似文献   

20.
本文将我国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与境外自贸区建设相结合,从人民币汇率的区域影响力角度研究人民币的国际化地位。通过两区制FTP-MS和TVTP-MS马尔科夫区制转换模型,实证分析人民币汇率与RCEP区域10个目标经济体货币汇率间的联动关系。实证研究发现:人民币汇率不仅影响RCEP区域内新兴经济体货币汇率的波动,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新西兰等发达经济体货币汇率的波动,且人民币汇率对这些货币汇率的影响具有明显的时变性区制转换特征。本文建议,我国政府应充分发掘RCEP红利空间,积极支持人民币在RCEP区域内发挥融资货币、结算货币和储备货币作用,成为该区域的“货币锚”,并在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过程中进一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