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货币政策风险承担渠道在金融危机后被提出,相关研究对分析货币政策和金融稳定关系有重要意义。但绝大部分文献缺乏理论模型研究,实证检验集中在微观层面。本文采用公司金融中的资本结构理论重新构建了商业银行货币政策风险承担模型,证明了货币政策风险承担渠道的存在;同时,将商业银行整体不良率作为宏观金融稳定的代理变量,用回归分析和VAR分析检验了数量型货币政策、价格型货币政策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并考察了不同类型商业银行和金融危机前后两个时期的结构异质性。研究结果表明,整体而言,价格型货币政策风险承担效应存在,而数量型货币政策风险承担效应几乎不存在,且对不同类型商业银行和金融危机前后两个时期均具有结构异质性。  相似文献   

2.
陆晓明 《金融博览》2014,(17):30-31
2008年的金融危机使全球认识到金融稳定在经济稳定中的重要性,相应的货币政策、宏观审慎监管、微观监管成为最重要的经济金融三政策组合,各国也普遍开始建立宏观审慎监管体系.三政策与各自目标间的关系及交互作用已成为各国关注和最具争议的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 美国三政策组合的实验及效果 金融危机以来,美国采取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搭配来同时实现宏观经济与金融稳定目标,这是一次全新的经济金融政策实验,其结果关乎美国乃至全球经济金融的可持续发展.美国实践揭示,金融监管对货币政策效果及经济目标具有重大影响,并且其对经济稳定的影响可能超过货币政策对金融稳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银行理财产品对宏观金融过程的影响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段福印  李方 《上海金融》2012,(4):20-25,116
银行理财产品的发展对中国的宏观金融过程产生了重要影响。传统的宏观金融理论已经无法解释当前宏观金融数据的大幅波动。本文在研究银行理财产品对银行资产负债表影响过程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其他存款性公司资产负债表的相关实证数据,解释了银行理财产品与宏观金融数据的关系。在宏观金融层面,存量角度的银行理财产品将过去的间接融资还原为直接融资,增量角度的银行理财产品将潜在的间接融资转变成现实的直接融资。银行理财产品的发展正在改变着中国的金融结构,产生的直接结果就是货币增速的下降,甚至是货币绝对量的下降。  相似文献   

4.
中国人民银行推出的宏观审慎评估体系将广义信贷作为重要的审慎监管指标。广义信贷更加客观地反映了中国金融体系的变化,丰富和拓宽了货币政策传导,在宏观审慎、微观监管和金融稳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基于融资结构和融资溢价的理论模型对中国货币政策的广义信贷传导机制进行了实证检验,验证了广义信贷渠道传导存在的两个必要条件。我国货币政策广义信贷渠道传导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协调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为二者之间的协调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5.
面临低通货膨胀率的环境,2008金融危机表明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稳定金融体系存在局限性。其原因在于,传统宏观经济理论忽略了金融冲击对实体经济的传导,且货币政策忽视了金融周期与经济周期的不同步问题,进而忽略了金融体系的失衡,因此导致宏观审慎监管的角色缺失。本文从宏观审慎的视角,分析货币政策与金融体系稳定的关系,认为货币政策应专注于经济体的调控,金融体系的稳定应由宏观审慎监管负责,且两个部门既要相对独立,又要密切联系,这样才能保证整体经济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2008至2011年我国执行不同货币政策背景下的县域经济、金融和民间融资变化情况的调查分析,探索不同货币政策背景下基层民间融资发展趋势.从而对民间融资作用、风险监测、风险防控和宏观引导中存在问题进行揭示,进而提出在当前稳健货币政策下如何规范和引导民间融资发展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在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中,美国货币政策冲击主要通过贸易和金融渠道对其他国家产生显著的溢出效应。作为国际贸易不可或缺的融资支持工具,贸易融资同样以美元为主导,其规模的变动将会影响美国货币政策的国际传导。本文构建包含金融摩擦的IS-LM-BP模型,分析贸易融资影响美国货币政策溢出效应的理论机制,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对贸易融资的作用效果进行实证检验。理论分析表明,美元主导的贸易融资的引入会强化美国货币政策贸易渠道、金融渠道的作用效果,即会放大美国货币政策冲击的国际溢出效应。实证研究发现,在宏观层面,美国加息将抑制中国产出,推升中国通胀水平,考虑贸易融资后其对中国产出和通胀的影响将分别放大15%和11%,溢出的传导速度也将显著加快;在微观层面,美联储加息将显著抑制中国企业出口规模,降低企业投资和商业银行信贷供给,贸易融资的引入同样会强化美联储加息的溢出效应。本文的政策含义是,积极推动本币优先的贸易融资有利于缓解美国货币政策冲击对中国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前处于货币政策适度从紧宏观金融环境下,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数量匮乏、增幅缓慢"的问题日益突出。针对处于我国货币政策转向环境下的中小企业融资困难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及走出困境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贾梓纯 《时代金融》2012,(30):264-265
资金流量核算是国民经济核算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是分析金融、经济运行状况的工具之一,提供了丰富的关于社会资金循环运用状况的信息。本文基于我国近十几年的资金流量表对当前的资金流动及投融资结构进行分析,并且得到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黄志忠  谢军 《会计研究》2013,(1):63-69,96
本文以2002—2010年期间深沪上市公司季度数据为基础,从区域金融发展的角度评估了宏观货币政策对企业融资约束的缓解效应,从企业投资层面考察了宏观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文章的实证研究结果显示:1)宽松的货币政策促进了企业扩张投资,通过降低企业投资内部现金流敏感性缓解了企业融资约束,改善了企业金融生态环境。2)区域金融市场的发展激励了企业扩张投资,营造了良好的企业金融生态环境,从而有效缓解企业的融资约束压力。3)区域金融市场的发展强化了宏观货币政策对企业融资约束的缓解效应,优化了宏观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本文的研究发现为宏观货币政策及其区域效应的传导机制提供了企业投融资层面的微观证据。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微观企业融资约束角度来研究宏观货币政策传导效应问题。本文基于货币政策及其传导机制理论,采用趋势分析方法,基于中国1999~2009年的微观企业和宏观货币政策相关数据,针对当前研究中关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分歧,分别分析了货币政策传导效应的三种主要途径——货币途径、利率途径、信贷途径,与企业的融资约束变动之间的联系。本文发现,三种途径与中国A股上市公司融资约束变动之间,都有联系,其中,相比于货币供给变动,利率变动、信贷变动与上市公司融资约束变动之间的对应关系更为明确,传导效应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2.
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并导致全球性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次贷危机本质上涉及资产证券化这种金融衍生品。本文对资产证券化宏观经济效应的现有文献进行归纳分析,文章认为,从微观层面看,资产证券化有利于提高金融效率;但从宏观层面看,资产证券化可能对金融体系结构、宏观经济稳定和货币政策有效性带来潜在冲击。政策当局应该重视资产证券化可能产生的宏观经济绩效,协调微观效率与宏观稳定之间的冲突,建立基于金融稳定的货币政策框架和宏观审慎监管体系。  相似文献   

13.
以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监管应对资产价格泡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本次全球金融危机引发的资产价格与货币政策、宏观审慎监管之间关系研究的热潮是对以往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理论的一次深刻反思,将有可能导致理论上的重大突破和政策实践上的重大调整。这是当前全球货币政策理论和实践领域的最前沿、最热门的课题。从近期国外机构的研究来看,认为:(1)现有的通货膨胀指标不能全面准确反映货币购买力的变化,必然导致资产价格泡沫周期;(2)可以从经济金融变量中提取资产价格泡沫形成的早期预警信息,这为采用逆风而动的货币政策策略创造了条件;(3)现行的货币政策框架需要调整,以抑制资产价格泡沫的形成;(4)调整后的货币政策策略仍不足以应对金融失衡,需改进宏观审慎监管,与货币政策一起共同应对金融失衡。国外的研究对我国的政策实践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李英  马文超 《审计研究》2020,(2):96-105
在政策择优供给、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考察特定行业的企业债务融资及其宏观、微观层面的影响因素,对于资金、资源的行业优化配置意义重大。本文以我国2003~2017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检验企业受到货币政策冲击时行业特征对其银行债务获取的影响。研究发现,对于行业劳动力越密集、行业竞争越激烈的企业,货币政策紧缩对于债务融资的不利影响会被显著削弱。进一步研究发现,行业劳动要素在货币政策紧缩时引起的企业债务融资效应随着行业资本密集度的下降而增强;对于产出是耐用品的行业,货币政策的企业债务融资效应与产品市场竞争较弱的行业一致。本文是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下金融加速分析的拓展,补充了货币政策行业债务融资效应的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5.
资产证券化的宏观经济效应:理论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肖崎 《新金融》2010,(2):39-43
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并导致全球性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次贷危机本质上涉及到“资产证券化”这种金融衍生品。本文对“资产证券化宏观经济效应”的现有文献进行归纳分析,文章认为从微观层面看,资产证券化有利于提高金融效率;但从宏观层面看,资产证券化可能对金融体系结构、宏观经济稳定和货币政策有效性带来潜在冲击。政策当局应该重视资产证券化可能产生的宏观经济绩效,协调微观效率与宏观稳定之间的冲突,建立基于“金融稳定”的货币政策框架和宏观审慎监管体系。  相似文献   

16.
资产价格泡沫、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监管:最新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本次全球金融危机引发的资产价格泡沫与货币政策、宏观审慎监管之间关系研究的热潮是对以往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理论的一次深刻反思,将有可能导致理论上的重大突破和政策实践上的重大调整.这是当前全球货币政策理论和实践领域的最前沿、最热门的课题.近期国外机构的研究认为:(1)现有的通货膨胀指标不能全面准确反映货币购买力的变化,必然导致资产价格泡沫周期;(2)可以从经济金融变量中提取资产价格泡沫形成的早期预警信息,这为采用"逆风而动"的货币政策策略创造了条件;(3)现行的货币政策框架需要调整,以抑制资产价格泡沫的形成;(4)调整后的货币政策策略仍不足以应对金融失衡,需改进宏观审慎监管,与货币政策一起共同应对金融失衡.国外的研究对我国的政策实践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近期的金融危机使世界各国的中央银行加强了对金融稳定问题的关注,对货币政策目标的选择与实施更加慎重。为更好实现金融稳定目标,中央银行应根据具体情况,在宏观审慎政策与货币政策之间做好平衡,在不同种类的宏观审慎政策工具间做出选择。  相似文献   

18.
此次金融危机凸显了构建宏观审慎监管框架并根据需要采取有效的宏观审慎监管工具以缓解日益加剧的金融失衡的重要性。本文使用欧元区《银行贷款调查》报告的信息,构建了一个新的方法,对宏观审慎监管政策在遏制抵押贷款增长和房价上涨方面的有效性进行了评估。研究发现,旨在调节银行融资成本的工具在降低抵押贷款增速方面最为有效,该影响主要通过利润边际传导,与货币政策的银行信贷传导机制类似。贷款价值比的限制同样有效,特别是在货币政策过度宽松的情况下。  相似文献   

19.
刘飞 《金融论坛》2015,(4):72-80
本文选取2005~2012年间4个年度的数据,运用典型相关分析方法分析各省域金融结构调整与制造业结构升级的关系。结果发现:间接融资比例与制造业中重工业行业和低能耗行业密切相关,大银行资产占比与高附加值行业密切相关。这些结果表明中国省域金融体系中银行业仍然发挥着主要融资功能,但银行业对于制造业结构升级的支持力度还不够;全球金融危机并没有对金融结构与制造业结构升级的关系产生明显影响。在新常态下,要支持制造业结构升级,银行业需要调整业务结构,同时也要充分发挥直接融资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全球金融危机后,欧美英等国家和地区在金融监管改革中均赋予了中央银行宏观审慎监管职能。从理论上分析,加强中央银行宏观审慎监管职能是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和有效实施货币政策的需要。构建我国逆周期的金融宏观审慎管理框架,应明确中央银行履行宏观审慎管理职能的法律地位,赋予其开发宏观审慎政策工具和监管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权力,并建立宏观审慎与微观审慎的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