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4 毫秒
1.
文章在拉姆齐模型的基础上,引入化石能源的储量因素,通过研究化石能源耗竭对现有经济增长方式的冲击,分析经济可持续增长的条件,探讨经济转型路径,并给出相应的政策建议。研究认为,随着化石能源逐渐的耗竭以及环保压力的日增,我国依赖能源高投入的经济增长模式已不可持续,必须实行经济增长方式的低碳转型,具体而言,即是要提高对化石能源的利用效率,积极发展新能源,保持合理的消费增速,从根本上实现经济增长由依赖于化石能源转向依赖新能源的转变。  相似文献   

2.
21世纪以来,低碳经济作为一个新兴的经济研究领域,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关注焦点。从低碳经济的基本概念入手,通过归纳低碳经济与能源消费在应对能源危机方面的协同,在控制碳排放(应对气候危机)方面的竞争,以及低碳经济与能源消费(碳排放)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动态演进过程;描述低碳经济通过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经济增长;能源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因实证路径不一致存在不确定性。系统地梳理低碳经济发展过程中人们普遍关注的低碳排放、能源(化石能源)消费和经济增长之间的互动机制。  相似文献   

3.
碳中和进程中的中国经济高质量增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林伯强 《经济研究》2022,57(1):56-71
目前中国拥有全球最庞大的能源系统,化石能源占比为84%,碳中和目标要求2030年实现碳达峰和2060年实现净零碳排放,届时能源结构中非化石能源占比将达80%以上。本文从中国现实国情出发,对2030年的碳达峰情景进行了分析。一般将碳中和简单理解为能源结构调整,分析结果表明:2030年碳达峰的峰值既取决于清洁能源发展,也取决于能源电力需求增长,需要通过平衡清洁能源发展速度与能源需求增长速度以控制碳排放峰值。碳中和背景下的经济高质量增长要求实现“双脱钩”:经济增长需要尽可能与化石能源消费和能源电力需求增长脱钩。为此,本文提出了一个涵盖供给侧和需求侧的碳中和系统性方案,并进一步讨论了可行的市场化手段以支持方案的实施。保障能源(电力)安全稳定供应是经济清洁低碳转型的基本原则,也是能源系统转型的主要挑战,因此需要先立后破,找到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煤电退役和低碳转型之路。  相似文献   

4.
低碳经济转型是一国经济增长和碳排放增长逐渐脱钩的过程。本文以GDP碳排放强度为切入点,分解了GDP碳排放强度的两个因子——能源效率、能源碳强度对低碳经济转型的影响程度,并结合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日韩经济增长和结构变动的背景,比较分析三国向低碳经济转型的轨迹和驱动模式,为中国向低碳经济转型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5.
山东省经济的发展过度依赖于煤炭资源,对山东省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桎梏,无论从目前的经济增长方式、能源消费结构还是目前的环境污染状况来看,都迫切要求山东省经济发展模式向低碳模式转型,迫切要求走低碳发展之路。文章分析了山东省煤炭产业低碳发展存在的能源结构不协调、产业结构不合理、粗放型发展模式未从根本上转变等问题,以及在低碳技术创新、发展循环经济等方面取得的成绩,从煤炭生产的低碳转型、煤炭利用的低碳转型、煤炭技术的低碳转型、煤炭业务的低碳转型等方面提出了山东省煤炭产业低碳转型的路径。  相似文献   

6.
低碳经济:生态经济建设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GDP每10年翻一番。然而,从总体上说,如此辉煌成就的取得依赖于化石能源的大量消耗,单位GDP能耗和主要能耗均高于主要能源消费国家的平均水平,使我国成为世界第二大CO2排放国,呈现出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的经济特征。为此,我国必须发展低碳经济,搞好生态经济建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一是要提高化石能源特别是煤炭能源的利用效率,努力降低CO2排放量;二是要进一步开发清洁能源,以实现能源结构调整;三是要发挥财政和金融在发展低碳经济中的作用;四是要树立低碳经济意识,努力实现人们能源消费方式和生活消费方式的根本转变。  相似文献   

7.
基于"低碳经济"发展的本质要求,减少对化石等高碳型能源的需求,增加对可再生能源(新能源)等低碳型能源的生产与消费,促使经济发展方式由"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转型,这将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分析了发展可再生能源产业对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作用以及目前我国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据此,提出了符合低碳经济要求的我国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具体为:提高对发展可再生能源产业重要性的认识;促进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可再生能源产业的技术水平;组建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的协调机构,建立统一管理的协调机制;完善可再生能源产业政策与法规。  相似文献   

8.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对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作出重要部署,提出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统筹能源安全供应稳定和绿色低碳发展,对能源领域的未来发展提出了重要战略安排,也为能源低碳转型发展指明了方向。以化石能源为主导的能源体系,终将无法满足人类发展的需要。随着能源消费量的不断增长,化石能源的资源枯竭、环境污染、高碳属性,将使人类社会日益接近“增长的极限”。  相似文献   

9.
本文将碳减排的约束条件及碳减排成本弹性系数引入生产函数,将人们对气候变化的警惕意识引入效用函数,在内生经济增长模型的研究框架内系统分析了碳减排影响经济增长的内在机制以及实现经济增长和控制碳排放双重目标的条件。研究表明:在低碳基础设施不完善及低碳技术应用不广泛的阶段,加快碳减排将给经济带来较大的负效应;控制碳排放除了与碳减排速率、非化石类能源的增长等客观因素有关外,还与人们应对气候变化的主观意识有关;为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条件下的长期经济增长与控制大气中温室气体存量的双重目标,碳减排最终将依靠科技进步以及非化石类能源的增长。  相似文献   

10.
工业化、城市化大量消耗化石能源而引发的全球气候变暖已威胁到全球的生态平衡,全球气候的变化促使世界各国向低碳经济转型.以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低碳经济是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具体路径和必由之路.本文分析了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现状及面临的严峻挑战,提出了实现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11.
郭进 《技术经济》2014,(7):90-95
以国家统计局2007年公布的42个产业部门作为产业部门碳排放网络中的网络节点,用部门间完全碳排放系数作为网络的边,对中国产业部门的碳减排措施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以及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是中国产业体系中碳排放的中心产业部门,利用其中心地位产生的联动效应实施具体的节能减排措施,可以使节能减排效应向其他产业部门扩散,最终实现中国经济结构的顺利转型。  相似文献   

12.
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低碳城市成为低碳发展的重点领域。在系统测算1995~2007年江苏省城市碳排放的基础上,分析江苏省城市碳排放强度;运用灰色预测方法预测2008~2020年江苏省城市碳排放强度;并结合国家碳减排目标分析碳减排压力,通过与北京等地区城市比较,分析江苏省城市碳减排潜力,提出江苏省城市低碳发展的对策措施。研究表明,江苏省城市碳排放总体呈不断上升的趋势,2007年比1995年增长123.92%;碳排放强度总体呈下降态势,由1995年的每吨1.597万元降到2007年的每吨0.789万元;2008~2020年碳排放强度将不断降低,降幅可达53.74%,碳减排压力较小;江苏省城市碳减排潜力较大,通过优化能源结构,调整产业结构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可减少碳排放31.86%;江苏省城市应采取保护城市生态空间,开发低碳能源,发展创新型经济,加强城市统筹协作,合理利用土地和构建智慧城市等措施,促进城市低碳发展。  相似文献   

13.
Transition Management literature has examined how long-term transitions could be directed toward greater sustainability. However, it has mostly taken a sectoral approach which neglects the potential relationships between environmental changes and policy dynamics in different sectors. This paper examines parallel and interrelated dynamics in the Israeli water and energy sectors by combining insights from the literature on policy dynamics, transition management, co-evolution, and policy integration. The developed approach examines how sectoral transitions may be coupled and technological regimes may co-evolve. Israel has battled water, energy and other scarcities from its formation. Consecutive dry years, the loss of stream flows, salinization of the coastal aquifer, and severe pollution are problems facing water managers, while air pollution, imported fossil fuels and carbon emissions are salient energy issues. Water and energy sectors are both in transition because earlier policies have resulted in socially-induced scarcity, degradation of environmental assets and loss of adaptive capacity to respond to future challenges. Current approaches to water and energy scarcities have evolved around technological configurations which emphasize traditional supply side solutions such as seawater desalination and additional power plants. They may be difficult to change without explicit integrative transitions management.  相似文献   

14.
考虑能源回弹效应下,分析高碳产业低碳技术突变技术门槛,发现技术碳减排存在由量变到质变的门槛效应,另外还发现能源回弹对门槛效应具有显著影响。运用Hansen门限面板模型、结合CD生产函数的能源回弹模型发现:①不考虑能源回弹效应,高碳产业低碳化过程中的技术突变存在两个门槛;②考虑能源回弹作用,将减少为一个门槛,并且将延长高碳产业完成低碳技术突变所需时间。因此,为加快高碳产业低碳技术突变,有效减少碳排放,一方面应缓解能源回弹效应的影响,对能源回弹效应较大的高碳产业采取实时监控,对能源回弹较小的高碳产业采取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检方式监控;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产业政策相互配合,在高碳产业拉动经济增长的同时,最大限度控制能源回弹效应。另一方面,市场手段和政府职能双管齐下,协助企业低碳技术升级和设备改造,优化税收结构,弥补低碳技术升级导致的负外部性,完善高碳产业转移或市场退出机制。  相似文献   

15.
根据影响非农部门劳动力增长速度的相关因素,运用C-D生产函数,利用1996~2004年间的非农部门有关数据,对影响非农部门劳动力增长速度的有关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影响我国非农部门劳动力增长速度的主要因素为:资本增长速度、非农部门实物工资增长速度、技术进步引起的劳动边际产出的增长速度和工业劳动边际产出对劳动力的弹性。政府应通过提高资本质量、吸引国外投资,保持物价稳定、控制工资上涨,加强创新力度,提高员工技能以促进非农部门劳动力增长。  相似文献   

16.
Over the next hundred years there must be a worldwide transition from reliance on fossil fuels to the use of some combination of long-term and abundant primary sourc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heat, electricity, and synthetic fuels. The rate at which such options can be developed and employed, as well as the maximum rate at which they can provide energy at a sustained rate, will place important constraints on the rate and limits to growth of other human activities. It is generally argued that only the fission option, in the form of the fast-breeder and high-temperature reactors, can provide the energy required for a livable world, particularly if this means a world of 10 billion people living at the present energy level of Western Europe. However, a careful examination indicates that the use of solar energy, through a menu of technological options, can provide the needs of a world at this scale of energy use, and that this can be accomplished within the constraints of land availability and requirements for energy, materials, and labor. No scientific breakthroughs are required, although a number of these would be helpful, but very substantial engineering advances are required, and the transition of such a world-wide system would take no less than a century. However, the feasibility of such large-scale use of solar energy will substantially alter those aspects of the “limits to growth” discussions in which future growth strategies are constrained by available and acceptable energy alternatives. This paper outlines a global solar-energy system considered feasible for more than 10 billion people living at 5 kW per capita.  相似文献   

17.
企业是能源消费和碳排放的重要主体,如何将企业的生产策略选择同低碳经济发展所要求的环境绩效相结合,是推动低碳经济发展的一个基本前提。通过构建一个代表性企业的产品差异化生产函数模型,借助于机制设计理论分析企业生产策略在市场机制和政府碳税政策机制下的演化过程。分析表明:在市场机制下,仅靠企业自身来选择低碳产品生产策略,具有不确定性;在政府碳税政策机制下,只有政府的碳税政策满足一定的比例时,企业才会选择低碳产品生产策略,否则企业仍然会选择高碳产品生产策略,这样一个分析结果为政府在低碳经济中制定相应的碳税激励政策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随着开采难度的增加,化石能源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量不断增长,可供于经济社会能够真正使用的净能源量也随之变动,这将对我国的经济增长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基于此,本文从"净能源"角度提出化石能源供应净量的概念,并预测至2025年我国化石能源产量、净进口量、生产过程中的消耗量;进而,将取得的重要参数和预测数据应用到能源型生产函数中,通过Lingo软件模拟出化石能源供应净量的变动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计算得出:在基准情景下,我国GDP增速呈逐步放缓的趋势,2011-2015年间为9.26%,2016-2020年间为6.01%,2021-2025年间为4.29%,目前正处于高速增长阶段过渡到中速增长阶段甚至是低速增长阶段的新时期。  相似文献   

19.
以能源结构、生产能力和环保能力作为建筑业低碳竞争力的外生潜变量,以低碳竞争力和低碳技术利用率作为内生潜变量,构建了具有可持续发展特征的评价建筑业低碳竞争力的结构方程模型,并运用Lisrel软件对我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建筑业低碳竞争力进行了模型分析。结果表明:能源结构、生产能力和环保能力是影响建筑业低碳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其中生产能力对建筑业低碳竞争力的影响最大;建筑面积碳排放效率的因子荷载值远大于产值利润率,表明建筑面积碳排放效率对建筑业低碳竞争力的影响较大。最后提出提高我国建筑业低碳竞争力的对策建议:大力宣传低碳思想,推行清洁生产;加强对建筑业节能技术的研究,加速节能技术改造进程;制定适应市场环境的低碳政策。  相似文献   

20.
智慧城市作为数字时代技术赋能型城市发展的新模式、新趋势,对我国实现低碳转型具有关键性作用。基于2006—2019年我国223个城市面板数据,实证研究智慧城市建设对城市碳排放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1)智慧城市建设显著降低了城市碳排放,在引入PSM-DID、空间DID等模型进行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然成立;(2)智慧城市通过数字技术创新的直接路径和“数字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升级”的间接路径影响城市碳排放;(3)在人力资本、资金、物质越集聚的城市,数字技术赋能路径对城市碳减排的正向调节作用越显著。上述研究对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城市实现数字赋能与低碳引领的双轮驱动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