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曾经有一个贫穷的小男孩,为了攒学费当上了业余推销员。有一天他十分饥饿,但摸遍全身,却只有一角钱。他决定向眼前的人家讨口饭吃。当一位美丽的女孩打开房门时,这个小男孩却有点不知所措了,他没有要饭,只乞求给他一口水喝。这位女孩看到他很饥饿的样子,就拿了一大杯牛奶给他。男孩慢慢地喝完牛奶,问道:“我应该付多少钱?”女孩回答道:“一分钱也不用付。妈妈教导我们,施以爱心,不图回报。”  相似文献   

2.
从“给后进职工拜个年”想到的胡华军据报载:在某企业召开的先进生产者表彰会上,A车间B班原先有名的后进青年小张喜滋滋地捧回了一张红彤彤的“荣誉证书”。当大家纷纷要他谈谈当上先进的经验时,他却认认真真地说:“俺班长每年总是第一个给俺拜年,班长如此看重俺,...  相似文献   

3.
张思远 《董事会》2006,(1):42-43
那还是2005年9月之前,当许多人听说李书福要把吉利汽车摆到有“汽车奥运会”之称的德国法兰克福车展上展出时,脑海中很容易就跳出了“行吗”之类的词句。但是李书福却很自信.他没有站出来解释。最后他却用事实让那些替他紧张的人,把“行吗”的那个“吗”字给去掉了。  相似文献   

4.
到了机场,我给他留了一张名片,说:“你有没有兴趣这个星期五到我办公室,给我们的员工讲一讲你怎么开出租车的?你就当打着表,60公里一小时,你讲多久,我就付你多少钱。给我电话。” 没等司机回话,我便走了。在飞机上,我迫不及待地写下了这堂生动的MBA课题材—— 我要从徐家汇赶去机场,于是匆匆结束了一个会议,在美罗大厦前搜索出租车。  相似文献   

5.
《中国煤炭工业》2013,(6):74-74
出生于1987年的韩利果,是一个典型的“80后”。当人们为“80后”贴上“叛逆”与“自私”的标签时,他却川自己6年如一日的井下工作展示着“责任”和“奉献”:当社会给煤矿工人烙上“黑脸白牙,朝夕不保”的印记时,他则以“有知识、懂技术、重安全”,展现出新时代矿工的新形象。  相似文献   

6.
1985年,付帮贵告别14年的军旅生涯,从部队转业到川西南矿区运输公司当驾驶员。凭着共产党员对事业无限忠诚,军人特有的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还有那石油工人艰苦创业的“铁人”精神,赢得了同事和单位领导的信赖和赞誉。他十几年如一日,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总是自觉发挥党员的模范作用。有人劝他说:“付师傅,您都这把年纪了,那么拼命干吗?又能多拿到几个出差费?”他答道:“不图啥,我想企业把一辆几十方的车交给我,光养路费一天就是100多元,不给企业多挣点产值怎么行?”付帮贵的行动实践了自己的诺言。  相似文献   

7.
谢立仁 《中国纺织》2023,(Z6):69-71
<正>当得知云肩非遗传承人将落户在李玉兰工作室时,脑海里第一时间浮出一句话“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形容我与云肩传承人李玉兰恰如其分。认识李玉兰是13年前,在一次福建的活动中,一个八九岁的小男孩,因为我给他绘声绘色讲故事,我们不到一个小时便跟熟络起来。这个小男孩的妈妈就是李玉兰。李玉兰毕业于大连轻工学院服装设计系,这位土生土长的东北人,毕业后目光瞄向了南方,她人生第一站停靠在鹭岛福建厦门。  相似文献   

8.
当农民要求退掉冒黑烟的农用车受阻时,他发火了:“快给人家退了!”当农民的苹果卖不了时,他心痛了:“投600多万元修建冷库,为农民储存苹果”。当有人担心他控股2.5%难以运作企业时,他却成功了。他是谁?他就是山西卓里集团(以下简称卓集)的董事长兼总经理秦建业。  相似文献   

9.
他当工人那会儿,骑辆 28英寸的旧自行车上班。他戏称那辆老式而又笨重的破自行车为“坦克”,那是父亲退休后留给他的。上班途中人们打招呼,叫他小李,语气里蕴含着亲切。 后来,他当上了车间主任。上班时,人们见面便改称李主任,语气里颇带了些尊敬。都当主任了,还骑那辆车把上磕碰痕迹斑斑、铃儿不响车架却很响的破车,似乎有些那个。一次发工资后,妻子替他买了辆 26英寸的小“凤凰”。那辆破“坦克”便处理给了收破烂的。 没几年,他升为副厂长,上班便坐上了“桑塔纳”。小“凤凰”从此被扔进储藏室角落。上班路上,小车虽每天在…  相似文献   

10.
是一回事吗     
佚名 《施工企业管理》2011,(10):108-108
这天,在某工地施工现场。某设计人员在绘制一张图纸时.将上面的“1X1000”误写为“1000X1”。项目经理发现后,把他狠狠批评了一顿。他甚是不服,问项目经理两者有何不同。项目经理训道:“你跟一个女孩约会一千次,与跟一千个女孩各约会一次,能是一回事吗?  相似文献   

11.
有这样一位厂长,虽已年近花甲,却积极组织实施工厂五年规划:扩建厂房,购置设备,培训职工,选派有为的中青年技术人员出国学习、考察。有人规劝他:“你还能干几年,何必干这种栽树不收果的事?”厂长回道:“十什么都有个连续性,工厂发展也不例外,身为厂长,怎能只顾眼前,不考虑企业的后路?”他这些举措的实施为企业增添了后劲,自然博得了全厂广大职工的颂扬。也有这样一位厂长,他的“后路”观是:“雁过留声,人过留名”。为给自己挣个好名声,在任职期间不惜终止工厂长远发展规划,尽干些短期可以见效的事情:拼设备、比速度、…  相似文献   

12.
通常认为,广告是现代市场经济的产物。其实,广告意识在古代社会就有了。且不说“王婆卖瓜、自卖自夸”这一充满广告色彩的典故,就是被誉为“唐代诗歌革新先驱”的初唐杰出诗人陈子昂,其成名也是得益于一次极为成功的“广告”。陈子昂初入长安时,人们根本未把他放在眼里。怀才不遇的烦恼、进身无门的怨愤.使他常在大街上徘徊。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街头遇上了一把要价百万的胡琴。他抓住时机,当着众多被要价惊得咂嘴伸舌的围观者宣布:“我买了!”并约请人们去听他演奏。当人们蜂涌而至,准备凝神倾听他演奏时,他却把刚买来的胡琴高…  相似文献   

13.
孙倩 《车间管理》2006,(2):23-23
一个小男孩弄到了一条裤子,自己很喜欢,但是穿上后才发现裤子太长了,不适合。于是找到了奶奶,央求她给改一下。但奶奶说现在的家务事太多,忙不开,让他去找妈妈。于是小男孩找到了妈妈,可妈妈正在和人打桥牌,没时间。最后小男孩没办法只好去找姐姐,但姐姐说有约会,时间就要到了,并高兴地走出了家门。小男孩很失望,怀着失望的心情睡着了。过会儿,奶奶忙完家务事了,想起了小孙子说的事,于是就把小男孩的裤子剪短了。妈妈打完牌后,也剪短了一截。姐姐回来后,也剪短了一截。可想而知,小男孩的裤子会变成什么样。  相似文献   

14.
赢得掌声     
王老师接替别的老师当班主任。走马上任的那天,王老师很激动、兴奋,一边朝教室走,一边思考着他的“就职演说”。他一推开教室的门,心凉了半截:等待他的不是掌声,而是异样的肃静。四十多双眼睛像看怪物一样看着他,没有一点儿欢迎的表示。他朝大玻璃黑板上一看,上边用白粉笔赫然写着九个大字:“新来的班主任滚回去!”而当他看黑板的时候,学生们发出刺耳的口哨声、嘲笑声,有的甚至拍桌子、跺脚。他当过几届班主任,这种情况还是头一次碰上。那一刹那,他像遭了电击:准备好的“就职演说”腹稿早就忘到九霄云外去了。遇到这样事,一…  相似文献   

15.
很久以前,在一个山上,住着一位老婆婆。老婆婆有无穷智慧,能答对每个人提出的每个问题。有一个淘气的小男孩,捉到一只小鸟,把它捧在掌中,来到山下,遥问老婆婆:“我的手中握着什么?”“是一只小鸟。”老婆婆答道。“它活着还是已经死去?”小男孩心想,如果老婆婆说死,那么我就松手让鸟飞走;如果她说鸟是活的,那么我就猛地一捏,  相似文献   

16.
众所周知,一提起“蒙牛”,人们都会想到牛奶,想到航天员专用牛奶、运动员专用牛奶,想到来自内蒙古大草原的一家著名乳制品企业——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蒙牛乳业)。然而,同在内蒙古,同在呼和浩特市,却出现了另一家以”蒙牛”为字号的“蒙牛酒业”,从而引发两家企业商标与商号、商号与商号之争的典型案例。缘干这一起“蒙牛”典型案例,针对商标与商号之冲突、驰名商标保护及反不正当竞争诸问题,我国一批著名知识产权学者会聚北大校园,在北京大学知识产权学院和上海大学知识产权学院共同主办的研讨会上,各抒己见,集思广益,  相似文献   

17.
许诺     
那天,在朋友家里,我结识了一位女孩。当她从朋友的口中得知我有作品常见诸报刊后,便一见如故地和我攀谈起来。看得出,她也是位文学爱好者。临走时,她诚恳地对我说:“我有一篇散文稿,自己始终感到不满意,能不能帮我修改一下?”我爽快地应道:“一定尽力!”于是,我们约好星期五我在办公室等她。到了那天,我边整理手边的稿件,边等那位女孩。忽然,一个念头闪进我的脑海:“何必那么认真呢。我和她仅仅是一面之交,再说,人家也未必能拿着一篇稿子跑那么远的路让你这无名小辈修改?”想到这儿,我便骑上自行车下厂去了。第二天刚上…  相似文献   

18.
《轴承工业》2004,(7):1
这是一个连孩子们都熟知的故事:一个牧羊童为寻开心,大喊“狼来了”,当人们赶来相救时,却发现这不过是一个玩笑。终于,牧羊童为自己发布的错误信息付出代价——他的羊被狼吃了个干净。  相似文献   

19.
王娟  王玥 《董事会》2005,(2):24-25
“皇粮”与百万财富的一“舍”一“得”,给祝义才的震撼与影响是不可估量的,也更坚定了他的财富观:敢于放弃,有“舍”才有“得”。  相似文献   

20.
孟镝 《汽车与社会》2014,(18):31-31
饥饿游戏,不是车市耳熟能详的饥饿营销这两年有一部名叫《饥饿游戏》的卖座系列电影,在小说塑造的国度,每年要举行一场“饥饿游戏”,12个区域内的24名“贡品”最后只有一个人能活下来,成为都城的宠儿。1/24的概率,饥饿游戏实际上是一场事关生存还是毁灭的战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