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前不久,中行董事长肖钢在《中国日报》上撰文指出,目前银行发行的“资金池”运作的理财产品,由于期限错配,要用“发新偿旧”来满足到期兑付,本质上是“庞氏骗局”。请问老师,银行理财产品真的是庞氏骗局吗?(天津市小柯)  相似文献   

2.
杨苏伊  徐萌萌 《中国外资》2013,(4):62-62,64
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后,银行理财产品保持了强劲的增长势头。本文对银行理财产品资产池模式和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内涵,现状和特点进行逻辑性分析,指出了资产池运作存在的信息披露不充分、期限错配风险高、沦为高息揽储工具和定价缺乏依据等问题以及利率市场化过程中的理财产品发展限制。最后对国内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未来发展提出宝贵意见。  相似文献   

3.
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后,银行理财产品保持了强劲的增长势头.本文对银行理财产品资产池模式和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内涵,现状和特点进行逻辑性分析,指出了资产池运作存在的信息披露不充分、期限错配风险高、沦为高息揽储工具和定价缺乏依据等问题以及利率市场化过程中的理财产品发展限制.最后对国内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未来发展提出宝贵意见.  相似文献   

4.
金融危机后,资产池类理财产品已经成为国内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主流运作模式,并成为各家银行中间业务收入新的增长点。本文通过对商业银行资产池类理财产品产生背景、内涵、现状及运作模式的逻辑性分析,提出资产池类理财产品实质上是金融脱媒大背景下,国内金融市场利率市场化的重要性性步骤,体现了存款投资化和贷款证券化的特点。同时深入分析了目前资产池运作中存在的主要风险及其控制措施,并对国内商业银行资产池类理财产品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出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5.
金融危机后,资产池类理财产品已经成为国内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主流运作模式,并成为各家银行中间业务收入新的增长点.本文通过对商业银行资产池类理财产品产生背景、内涵、现状及运作模式的逻辑性分析,提出资产池类理财产品实质上是金融脱媒大背景下,国内金融市场利率市场化的重要性步骤,体现了存款投资化和贷款证券化的特点.同时深入分析了目前资产池运作中存在的主要风险及其控制措施,并对国内商业银行资产池类理财产品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出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6.
商业银行资产池理财产品的风险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业银行资产池理财产品内涵、特点商业银行资产池理财产品内涵资产池理财产品,是指有别于传统的一对一理财产品,以债券、回购、信托融资计划、存款等多元化投资的集合性资产包作为统一资金运用,通过滚动发售不同期限的理财产品持续性募集资金,以动态管理模式保持理财资金来源和理财资金运用平衡,并从中获取收益的理财产品运作模式。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中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尤其是资金池理财产品快速发展,业务规模迅速扩张。在此背景下,本文先归纳了主要的讨论议题,然后以某四大国有银行为例,分析了资金池理财产品的运作特征和收益,认为基于目前实际业务情况,资金池理财产品不是庞氏骗局。随后,本文基于资金池理财产品的开展情况,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风险。最后,本文针对前述的风险,提出相应政策建议,以期为资金池理财产品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金融理财产品快速发展的同时,需要警惕其中隐藏的真实风险. 一是理财产品自身客观存在风险.金融市场上典型的银行理财产品,主要基于“资产池”运作,这在很大程度上掩盖了理财资金实际运行的风险.其背后的逻辑是,即使出现某些资产价值受损,商业银行往往可用短期贷款进行承接,而后通过滚动发行理财产品,再对接这部分贷款.  相似文献   

9.
近两年兴起的资产池类理财产品,以其时效性强、收益水平较高的优势,逐渐成为国内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主流运作模式。目前,对“资产池”尚无明确定义,但从商业银行的运作模式来看,资产池理财产品主要是指以债券、资产回购、信托融资计划、同业存放等多元化投资的集合性资产包作为资产标的进行统一资金运用,通过滚动发售不同期限的理财产品持续性募集资金,运用动态管理保持理财资金来源和理财资金运用间的平衡,  相似文献   

10.
《银行家》2012,(4):103-104
正银行理财产品是一种非传统的储蓄产品,其回报率高于银行存款利率,但相应的风险也高一些(或高很多)。理财产品募得资金与一般的存款分开管理。有些银行理财产品是结构性存款,产品资金由银行代为投资,投资标的及方向在产品宣传材料里有详细说明。在中国,多数银行理财产品不是结构性存款,而是多个理财产品资金捆绑投入一个银行管理的资产池。这个资产池可以包括众多不同的资产。银行理财产品或由银行销售(同时投资),或者由银行与信托公司及证券公司联合发售(资金管理委托给信托公司或证券公司)。所谓的银信合作产品是银行理财产品  相似文献   

11.
商业银行资产池理财产品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危机后,资产池类理财产品已经成为国内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主流运作模式,并成为各家银行中间业务收入的新增长点.本文通过对商业银行资产池类理财产品的内涵、现状、产生背景及运作模式进行逻辑性分析,提出资产池类理财产品实质上是在金融脱媒大背景下,国内金融市场利率市场化的重要性步骤,体现了存款投资化和贷款证券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通过信托受益权方式腾挪,银行可以将同业资产实现变相授信,造成期限错配借短贷长,进而可能导致信贷调控效果下降。通过桥大资金流入银行同业资产。尤其是在过去金融资本投资中国银监会限制非标资产,显然属于信托受益非标准资产,会让这类资产增长放缓,本文对其运作模式进行解析并加以分析对宏观调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来随着利率市场化的逐步推进,存款大量流向银行理财产品,理财产品业务规模增长迅速,且理财产品的发行具有“棘轮效应”,大部分储户现在已经习惯对理财产品的滚动购买,这也使得商业银行必须不断推出各种具有吸引力的理财产品.然而当前银行理财的主流配置模式为资产池模式,面临期限错配和收益率错配的风险.理财业务作为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它的快速发展不但会影响当前货币政策的效果,而且一旦资金链断裂会使整个金融体系爆发系统性风险.  相似文献   

14.
商业银行理财资产池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论文概述了资产池模式的产生环境以及产生的历史进程,结合案例剖析了资产池模式的特点,揭示了理财资产池模式存在定价缺乏依据、沦为高息揽存的工具、信息披露不充分、期限错配风险高等问题。最后指出,银行业应对照监管要求规范理财产品的设计和管理,理财资产池模式应向资产管理模式下的投资组合模式转型。  相似文献   

15.
章蔓菁 《中国外汇》2013,(10):49-52
银行理财在短期内将面临产品基础资产结构的调整和风险管理模式的转变,长期来看这将促使银行推出真正意义上的理财产品。近年来银行理财业务发展迅速,在其蓬勃发展的同时,理财产品的"资金池"管理模式、理财资金借道非银行金融机构投向信贷资产等问题引起市场的普遍关注。2013年3月,银监会出台第8号文《关于规范商业银行理财业务投资运作有关问题的通知》,确立了理财产品的单独管理、建账和核算原则,并从多  相似文献   

16.
银行现金池产品作为一种高效率的企业资金集中管理工具,在企业集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现金池作为一种新的资金组织运用形式,税务机关等外部监管机构对其运作过程中的税务问题还没有明确的成文规定。本文分析了现金池组建过程中涉及到的营业税、印花税及税收扣除等涉税风险问题,提出合理规避现金池组建过程中的四种应对举措。  相似文献   

17.
商业银行要加强对利率风险的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冰  杨军 《中国金融》2003,(16):29-30
目前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利率风险结构不匹配风险。由于商业银行的利率敏感性资产与利率敏感性负债不匹配,利率变动后,银行的净利差收入一定会受到影响。只有在银行的资产和负债的平均生命周期(即存续期)相匹配时,方可消除此类利率风险。目前,由于各金融机构经营特点和市场定位不同,与存款相对应的贷款的期限结构不甚合理,这一问题在中小金融机构中尤为突出。内含选择权风险。客户行使存款或贷款期限的选择权会使银行承受利率风险,目前这类风险多由法定贷款利率下调引起。当法定贷款利率下调时,客户以重新融资的方式偿还高利率的贷款,使银行…  相似文献   

18.
按照监管要求在会计核算清晰、银行理财产品法律关系明晰之后,产品投向明确、以真实投资资产收益为基准、按净值方式分配的"基金化"理财产品将逐渐取代"资金池"产品,成为银行理财产品的主流运作模式。  相似文献   

19.
一、中国银行资产负债期限匹配失衡的现状理论上讲,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的期限结构应该是匹配的,以规避利率风险、避免出现流动性困难。但实际上,银行在经营中普遍存在着“短钱长用”,资产负债期限结构错配的现象,也就是说商业银行的长期资产占总资产的比例高于长期负债占总负债的比,银行实际上在用短期负债为长期资产融资。这主要是出于收益性的考虑,因为以短期负债为资金来源发放长期贷款,在很大程度上能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但是,这也相应增加了银行的风险。近年来,存款期限短期化和贷款期限长期化使中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期限结构错配的现…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我国金融结构发生了深远变化,商业银行深度参与投资银行的资产证券化与结构性投资,用银信合作等方式,使资产和运作方式游离于资产负债表之外.当前,最具有代表性的银行表外业务便是银行理财业务.本文通过了解银行理财业务的资产配置和定价机制,寻找银行理财产品热销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分析理财业务带来的风险,并得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