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5 毫秒
1.
近年来,中国行政成本居高不下、加速增长的态势已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行政成本已成为国家沉重的财政负担。行政成本不断攀升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有效控制行政成本?文章从人性、制度、体制等多个层面对行政成本成因进行探讨,并提出了控制成本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2.
选用行政成本增长率、弹性系数和行政成本占GDP、财政收入、财政支出比重等多个指标,对我国东西部地区2001~2006年的政府行政成本状况进行比较。近年来,我国东西部地区的行政成本都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且东部地区增长速度更快。东部地区行政成本相对于财政支出、财政收入、地区生产总值的合理程度优于西部地区。  相似文献   

3.
地方政府行政成本规模非常庞大,其区域化差异表现在,一是纵向政府层级之间,行政成本随着政府层级的降低而增加,尤其是基层政府行政成本增长很快;二是横向政府之间行政成本的差异比较大。对中部六省2008-2011年政府行政成本的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安徽、江西两省最好,河南的排名相对固定,山西糟糕的状态得到一定调适,湖北、湖南两省行政成本综合情况变糟。为了控制地方政府行政成本,应该加强对政府主体的激励、重视对基层政府政府行政成本的治理、控制政府行政成本的增幅和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4.
随着科学发展观的推进,我们的政府行政运行成本居高不下的现象已经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以这一科学发展观为基点,阐述社会成本控制的含义,分析了目前政府成本增大的现实原因,并提出其相应的控制和管理的对策,并结合我们的国情提出了建设廉价政府的具体解决方案就是:必须强化政府的成本意识;必须尽快建立科学合理的职务消费制度;,必须实施行政运行成本与绩效统一考核;必须大力推进电子政务.  相似文献   

5.
幸宇 《财经科学》2012,(6):80-88
县级政府行政成本规模适度与否、其职能实施的绩效如何,已经成为影响基层政权运行状况、县域经济发展态势,并最终影响社会安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问题。将县级政府行政成本规模与县域经济发展问题整合思考,描述分析县级政府行政成本规模的现状及其原因,结论是:我国县级政府行政成本规模与县域社会经济发展之间存在极为密切的逆相关关系,促进县域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一项至关重要的措施就是,必须及时有效地控制县级政府行政成本规模。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尽管国家采取了多种措施控制行政成本,但在现实工作中,行政成本始终以较快速度增长,不仅加大了财政负担,影响了经济发展环境,而且挤占了其他公共服务资金。因此,从财政财务管理工作的角度出发,结合富阳市实际,就行政成本偏高的主要原因,以及降低政府行政成本的对策和建议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康之国 《经济经纬》2008,1(1):132-134
构建节约型政府重在行政成本控制,但当前我国行政成本过高、增长过快的现实,使行政成本控制面临诸多问题,解决问题的有效路径就是完善公共财政预算编制,增加公共财政预算的透明度,加强财政支出监督管理,以降低行政成本.  相似文献   

8.
降低行政成本、提高政府效能是政府管理的终极目标和价值追求之一。如何降低行政成本,建设人民满意的廉价政府,是摆在新时期我党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基于目前居高不下的行政成本,寻找造成这一现象的文化原因至关重要,文章拟从文化的视角,探讨政府行政管理中的成本问题。  相似文献   

9.
政府成本居高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赵付科 《经济师》2006,(9):82-83
政府成本包括政府会计成本,政府机会成本,政府社会成本和政府边际成本,由于政府行为的高垄断性和非市场性,财政预算体制不健全,行政产出难以测量以及行政监督机制不完善等原因造成目前政府成本居高的现象。为此,必须深化行政管理体制和决策机制改革、建立政府成本监控机制、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估制度、加强法律监督,以达到控制和降低政府成本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李长虹 《经济师》2006,(3):68-69
建设廉价政府的目标要求政府加强成本核算和控制,以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考虑信息目标,选用合适成本概念,加强成本核算和成本差异分析,必将促进我国廉价政府的建设。同时,实施成本会计将有助于政府业绩计量,但实施时应循序渐进。  相似文献   

11.
地方保护主义对地区产业结构的影响——理论与实证分析   总被引:53,自引:1,他引:53  
本文旨在考察地区政府保护对地方产业结构的作用,对地区间产业结构趋同问题进行了研究。本文首先提出理论模型,在一个厂商投资行为模型中,从改变地区间贸易成本和政府直接投资两个方面引入地方政府行为变量,讨论政府行为对地区产业结构的影响。模型分析发现贸易成本的增加会促使地区间产业结构趋同,而政府直接投资对产业结构的影响并不确定,在一定情况下会促进地区间产业结构差异化。这些结论在随后进行的对中国近年地区和产业数据的实证研究中得到了验证。趋势分析发现样本年间我国地区产业结构差异的全国平均水平在逐年增大。而以地区为着眼点的计量回归分析则发现,在控制了运输条件、地区资源差异和产业结构等历史因素之后,政府变量对地区间产业结构差异变化有显著影响。政府设置贸易壁垒增加地区间贸易成本,会促进地区间产业结构趋同。政府的投资行为则在整体上促进了地区间产业结构的差异化。  相似文献   

12.
逯东  余磊  林高 《财经科学》2014,(3):30-41
本文考察了行政出身的国企高管对公司经营的影响。研究发现,高管的行政出身会给企业带来更为严重的双重成本(即政治成本和代理成本);在控制了双重成本的作用后,行政出身对公司业绩也存在正面影响;但总体而言,行政出身会损害公司业绩。研究结论支持了政治成本和代理成本理论,揭示了"行政出身-双重成本-公司业绩"这样一条影响路径;同时也验证了行政出身所存在的"扶持之手",全面揭示了政府人事控制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3.
市政工程施工项目成本控制面临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目前市政工程施工成本控制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强调了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事后控制,最后探讨了具体的市政工程成本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4.
基于南开大学发布的内部控制指数, 本文探讨了公司治理环境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之间的关系. 研究发现, 市场化程度、 法律环境和政府行政管理能力对企业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产生正向影响, 市场化程度高、 法律环境好和政府行政管理能力强的地区的上市公司更有可能披露高质量的内部控制信息. 进一步的研究发现, 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与法律环境和政府行政管理能力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 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与法律环境、 政府行政管理能力和市场化程度均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 本文的结论表明, 要提高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水平, 保护广大投资者的利益, 必须进一步完善内部控制法律法规,强化政府的行政管理能力, 加快市场化进程.  相似文献   

15.
降低行政成本的制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目前是世界上行政管理成本最昂贵的国家之一.许多学者已从不同角度分析其原因.笔者认为可用帕金森定律和黄宗羲定律来解释其根本原因.本文不打算在原因分析上多费笔墨,只想从制度的角度谈谈如何降低行政成本,具体途径为:缩小规模、创新流程、优化结构;建立低行政成本的政府框架,完善制度约束;建立绩效评估制度,推动行政成本正向激励;强化行政成本监管,在制度设计上为"公共领域"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6.
姜欣 《经济研究导刊》2014,(30):131-132
行政成本居高不下是中国政府亟待解决的一个难题。通过对中国政府行政成本的现状进行分析可知,中国行政成本增长速度过快,浪费现象严重。造成中国行政成本居高不下的原因是机构设置不合理、预算制度和采购制度不健全。降低中国政府行政成本的对策是提高官员素质,科学合理设置政府机构,改革和完善预算和采购制度。  相似文献   

17.
一、我国政府行政成本过离的现状行政成本是指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一定时期内为履行其职能而进行的行政活动所耗费的资源。虽然行政成本构成复杂,不少内容难以界定和统计,很难有效地对政府行政成本进行量化,但我国行政成本过高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每年两会,“我国行政成本居高不下”问题都会以不同的“议程形式”提出,前年是“中国行政成本全世界最高”,去年是“26个老百姓养一个官员”,今年是“我国行政成本25年增长87倍”。下面以我国政府财政支出中的行政管理费来一窥我国高昂的行政成本。  相似文献   

18.
行政成本是一级政府管理经济和社会事务,行使行政职能所消耗掉的以货币度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总和,消耗量的大小及所占比值的高低,不仅关乎这个地方的政府形象,而目直接影响着这个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为此对行政成本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分析了成本控制的必要性以及成本控制的关键,并对成本控制在市政公用工程中的具体应用进行了探讨,提出了相应建议,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0.
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和理性"经济人"的动机,公众和政府在追求各自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公众目标与政府目标之间发生偏离,最终导致政府的行政成本过高。这不仅大大降低了政府的行政效率,进而严重影响了公众的切身利益。为此构建了一个公众与政府之间的委托-代理模型,之后根据模型具体分析政府行政成本居高不下的原因,继而提出降低政府行政成本的若干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