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2 毫秒
1.
随着新型国际贸易分工体系的形成,我国更多的产业地融入到全球价值链体系中。但是,我国企业缺乏核心业务和技术,知名品牌稀缺,企业只能嵌入全球价值链低端环节,处于被动地位。近年来,国内学术界围绕全球价值链分工中我国产业升级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本文分别从我国在全球价值链中所处地位、我国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方式,以及我国参与全球价值链面临的困难等方面归纳了全球价值链分工下我国产业升级的现状,总结了我国产业升级的路径,并提出今后我国参与价值链分工的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2.
理论界对产业升级、产业结构升级、产业组织升级、产业转型、产业转型升级等问题的理解存在分歧,需要厘清内涵。转型的科学内涵“转变效益来源的类型”,不是“形式”,也不是单纯的“转行”。升级的关键是产业或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上位置的移动,出现了产业结构调整、全球价值链和产业价值链升级三种思路。企业完整的升级路径为:低价无名牌(LPNB)进占边缘市场升级到委托组装(OEA)再升级到委托加工(OEM)与自主设计和加工(ODM)最后升级到自主品牌生产(OBM)。对概念理解上的分歧和明显不同的升级思路折射出理论研究表面化、劳动价值论边缘化、政府掌控经济的思维僵硬化和西方理论崇拜化四个问题,要解决中国的产业升级问题只有依靠本国学者的探索。  相似文献   

3.
各地农村工业发展差异的工业化因子、技术因子和管理因子的高载荷指标有从事工业的农业人员占全部农业人员比重、以农产品为原料的轻工业增加值与第一产业国内生产总值比率、非农业乡镇企业中女性所占百分比、农村固定资产投资中工业所占百分比、非农业乡镇企业中技术人员百分比、非农业乡镇企业中管理人员百分比。重庆市农村工业在全国处于中等水平,其产业取向应是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加工业。特别是以轻纺、服装为代表的轻工业。  相似文献   

4.
区域特色新型工业化的本质是又好又快发展。岳阳市云溪区要实施新型精细化工战略,走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通过工业因区化、因区产业化、产业集群化、集群城镇化来完善市场机制。促进市场化与工业化同步推进。同时要健全产业配套、培育集群项目、优化发展环境,实现区域经济集约型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5.
推动区域工业转型升级,优化工业区域结构,对于增强我国工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转变地区经济发展方式具有关键性作用。“十一五”以来,我国工业经济区域结构总体趋于均衡和协调,但同时也面临着不少问题和挑战,主要包括重工业化趋势延续、工业空间分布存在低水平扩张和重复建设、产业集中度较低、区域工业增长方式粗放等。新形势下,特别是面对日益趋紧的资源和环境约束,优化工业经济区域结构要通过加强规划引导和政策支持、积极引导产业转移、加快推进地区工业转型升级、建立和完善区域合作协调机制等来实现。  相似文献   

6.
文化创意企业在文化创意产业价值链中起到核心的作用。文化创意企业作用的发挥,对于整条价值链价值的实现产生根本影响。在此,对创意产业价值链的价值评估主要站在处于核心位置的文化创意企业角度,应用层次分析法去研究和分析对创意产业价值的影响因素,并构建了以创意性指标、经营性指标、成长性指标和带动性指标四类评价指标体系,形成反映文化创意产业价值链经济效益的指标体系,并根据总目标的要求和指标的性质建立经济效益综合评价的层次结构。  相似文献   

7.
我国保险电子商务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也存在着一些影响其发展的问题。从产业价值链入手,分析了保险电子商务产业价值链的构成要素:保险公司、保险中介、网络平台、支付平台、监管机构、认证机构和保险用户。保险电子商务的健康发展,离不开这7个要素的协同努力。  相似文献   

8.
推动区域工业转型升级,优化工业区域结构,对于增强我国工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转变地区经济发展方式具有关键性作用。“十一五”以来,我国工业经济区域结构总体趋于均衡和协调,但同时也面临着不少问题和挑战,主要包括重工业化趋势延续、工业空间分布存在低水平扩张和重复建设、产业集中度较低、区域工业增长方式粗放等。新形势下,特别是面对日益趋紧的资源和环境约束,优化工业经济区域结构要通过加强规划引导和政策支持、积极引导产业转移、加快推进地区工业转型升级、建立和完善区域合作协调机制等来实现。  相似文献   

9.
我国工业布局调整与产业转移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耀  陈钰 《当代经济管理》2011,33(10):38-47
"十一五"以来,我国中西部地区工业在全国所占份额大幅上升,东部沿海地区产业在向外转移,转出的主要是资源型产业、纺织服装和食品制造等劳动密集型产业,但目前在微型计算机、集成电路、钢铁、汽车等工业生产能力上东部仍有较大优势,产业还呈现出由珠三角、长三角向环渤海地区转移的"北上"趋势。工业发展从地区上看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各地仍普遍追求重工业化,制造业在沿海少数省份集中度较高,沿海沿江工业污染严重,多数地区工业研发能力不强。未来要以主体功能区规划为基础,推动各类区域转型升级,引导东部地区产业有序转移,进一步改善中西部地区投资环境,培育内生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10.
湖南省新型工业化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南省工业化处于工业化中期的初级阶段,其新型工业化的主要障碍是工业规模小、支柱产业层次低、农村剩余劳动力多。就业矛盾突出等。湖南省新型工业化发展战略应走以扩大就业为核心,用信息化为手段,以品牌打造为中心,促进农业产业化、改造传统产业、稳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全面发展服务业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相似文献   

11.
产业结构调整的发展思路在理论上滞后,主要是其依据的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自身有误,衡量产业结构变迁的指标片面,管理方式以部门掌控产业资金为主。在实践中,往往按照产业导向引入的项目是穿科技马甲的科技产业,没有在产业价值链上攀升,造成了产业价值链利润率低下等问题。产业政策造成了国内竞争环境不公,经济发展风险大等问题。产业结构调整思路需要转向价值链或者产业价值链思路,要破除各类职业之间的待遇差距,树立实业兴国观念,引导智力资源转向实业,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的干预,压缩产业资金,推动职业教育发展,注重品牌竞争力建设。  相似文献   

12.
重庆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新形势下重庆作为中国老工业基地振兴以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由单极带动转向三次产业协同带动、实现重庆城乡统筹发展的必然要求。运用因子分析法研究重庆市的产业布局与结构,并进一步对综合因子得分较高的工业产业内部各行业进行分析,为重庆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找出了活动的空间,其核心观点是通过提高现代服务业比重和水平,实现三次产业协同带动重庆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在全国掀起的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组织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热潮成功地缓解了农民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但农民专业合作社竞争力尚未能从根本上改变农民在市场交易中的弱势地位,农民仍然无法分享产业链条中的加工增值和销售利润。文章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研究对象,寻找影响农民专业合作社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各种竞争因素,以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竞争力。  相似文献   

14.
湖北工业化进程测度与提速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理论与实证研究表明,用“一、二产业产值比例“、“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城市化率“、“一、二产业就业比例“四个指标加权综合测度我国工业化进程是科学适用的;实证表明湖北处在工业化的中期阶段,与沿海发达地区比有差距;要加速湖北工业化进程,主要应从调整工业内部结构,发展二级中心城市,形成新的产业链,打造品牌产品,加强项目管理五个方面着手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分析了从马歇尔式企业、钱德勒式企业,到全球价值链生产组织方式的转变,归纳了产业组织历史发展演变的条件,提出生产分工的实现依赖于管理分工。在市场需求迅速变化条件下,管理分工和组织管理能力的建设,决定企业在价值链中的地位。针对我国目前出口加工企业面临的困境,本文提出应从价值链整体运转速度和效率的角度来提升企业的管理能力,以改变我国出口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不利地位。  相似文献   

16.
本文基于2002-2015年全国投入产出表和延长表,以及2000-2012年日本投入产出表测算的产业关联和波及效应,从产业链角度对电气机械制造业的优化升级进行了动态分析和比较分析。研究表明:中国电气机械制造业关联产业广泛,产业内关联增强,对国民经济的需求拉动作用强于供给推动作用。但研发投入不足,技术进步迟滞,行业附加值率下降,对需求变化的供给适应能力不足,产值结构、技术结构和市场适应能力有待调整和优化。针对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如下建议:以产业链协同发展为抓手,促进产学研合作,加大研发投入,调整产出的技术结构;以关联产业需求为指向,挖掘内需,调整产出的市场结构;提高产业服务化水平,延长产业链,协调产业链整体发展。  相似文献   

17.
产业集聚具有地域空间性和市场自组织性.产业集聚有助于本地产业化和企业家精神的培育,能促进产业链的专业化分工和产业专业化配套服务的完善,助推区域产业结构、技术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调整,从而推动地方产业升级.虎门服装产业集聚的发展历程印证了产业集聚和产业升级的互动关系,为其他地区的产业升级提供了借鉴和思路.  相似文献   

18.
以Baumol非平衡增长理论为基础,运用转换份额分析法进行实证检验,通过构建三部门分析模型研究第三产业比重提高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结果表明,工业化前期和中期,农业人口向工业和服务业转移,服务业在产业结构中占比的提高促进了经济增长。工业化后期,工业技术的发展挤出劳动力,人口被迫向服务业转移,生活性服务业份额的扩大抑制经济增长,但若以生产性服务业为主体的服务业的份额扩大,则能促进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