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功能目的论”在法律翻译运用中的几个理论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功能目的论”对于应用性文本的翻译具有较强的适用性。然而,法律文本的文本类型及功能特殊而复杂,法律文本翻译过程中译者创造性的发挥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法律文本译文接受者的期望具有相当的有限性。因此,“功能目的论”在法律翻译的运用中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理论误区,应该引起翻译理论界和法律翻译者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
从文本类型和目的论的三大法则出发探讨了把目的论应用于林业科技翻译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德国的目的论以翻译目的为核心,摆脱等效论的束缚,有利于发挥译者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林业科技文献翻译的质量。  相似文献   

3.
肖平飞 《经济师》2011,(1):157-158
文章从功能翻译理论出发,通过对功能翻译理论及其目的论的论述,在分析法律语言的特征和翻译原则的基础上,主张以翻译充分代替翻译对等,把宏观的功能翻译原则与微观的法律语言结合起来,以译文预期目的或功能为中心指导法律语言的翻译策略和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4.
以德国功能翻译理论学派的翻译目的论为研究的理论基础,结合舟山市的文本翻译现状,对舟山市旅游景点名称的翻译进行分析,试图将翻译目的论与舟山市的旅游景点名称文本翻译实践相互结合,以探讨出一套规范合理的舟山旅游景点名称翻译途径,促进舟山市旅游文化的对外交流。旅游文本的功能是为了传达信息和吸引游客,只有紧扣这一点,才能实现旅游翻译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论(功能翻译理论)认为,翻译是有目的的跨文化交际活动,翻译的过程应以实现译文在译语文化中的预期功能为首要原则.根据目的论,广告的翻译可以采用删、套、补、改等翻译策略,使译文符合目标受众的口味和购买心理,从而实现最佳的广告促销效果.  相似文献   

6.
"小+姓氏"是汉语中一种常用的称呼方式,具有独特的语用和语法含义.本文从语用功能和语法分析的视角出发对该表达方式的几种常见的翻译方法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如何恰当翻译该表达式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中国高校外宣的英文文本与国外高校的平行文本都属于兼有信息型和诱导型的文本,具有同样的语用功能,对其文本特征进行分析比较有助于认识中国高校外宣翻译存在的问题,对翻译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动态性和开放性是从哲学诠释学角度界定翻译需要遵循的两项原则.翻译的过程就是在跨文化的语境中,译者是自己的视域与源语文本视域互相发生融合形成新视域,并用目的语文化的语言符号将新视域重新固定下来并形成翻译文本的过程.翻译过程是动态的,文本意义是开放的,本文旨在通过运用伽达默尔的"视域融合"的思想来证明文本复译是历史的必然,有其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9.
回译是一种特殊的翻译形式。本文通过对回译的特点和回译文本的功能做出概述和辨析后,着重阐述了一篇译作的回译文本是检验和评估该译作翻译质量的重要辅助手段,同时指出了这种检验功能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0.
作为“可翻译性”条件的“第三文本”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河 《开放时代》2004,(5):108-119
哲学对翻译问题的考察同时意味着从翻译的视角来观察哲学问题.因此,传统形而上学对"是"与"所是者"的分别、传统认识论对实在及其认识的描述,都可以被概括为"原本-译本"的关系--其中的关系符号"一"体现着原本对译本的支配关系.体现着这种支配关系的"原本中心论"意识具有不同形态,其中之一就是本文论述的"第三文本"假定即文本1可以转换为文本2,当且仅当它们都以一个作为"第三文本"的原本为根据.W·本亚明关于"纯粹语言"的讨论,乔姆斯基和E·奈达关于语言深层结构的讨论都包含着对"第三文本"的承诺.最后,我们从奎因关于"翻译手册"悖论的讨论指出了这种"第三文本"假定固有的矛盾,由此引出的"翻译不确定性"概念揭示了语词世界的基本特征,它使以纯粹的"逻辑真理"为最高诉求的哲学理想成为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11.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后,中国英语翻译界以及高校英语教学过程中受到功能翻译理论的较大影响。该理论将译文目的论当成了自身基础,而且强调译出语的文化情境,非常符合翻译交际目的的需要,在此基础上评价译文。功能翻译理论大程度上符合实际翻译教学的要求和需要。  相似文献   

12.
随着企业国际合作的不断深入,所涉及到的合同类文本的翻译与处理工作也越来越多,这类文本的翻译质量对企业国际合作的顺利开展及利益得失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结合笔者翻译合同类文件积累的些许经验,分别从词汇层面和句法层面分析了合同类文本的语言特点,然后尝试以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来指导合同文本的翻译。合同文本翻译时要忠实地再现原文意义,功能对等具有实际的参考价值,有助于译者更好地实现译文的文本功能。为译者进行翻译提供理论上的支持。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一种新的语篇体裁,旅游网站文本并非承载旧信息的新媒介。它除了具有旅游语言的共性外,还具有区别于传统印刷文本及其他文本的语言特点和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14.
当今社会应用翻译已越来越成为人类翻译活动的主流,在国内,应用翻译占据了翻译市场的主导地位。英汉两种语言的文化差异导致了翻译实践中的精准性不够。为促进翻译的科学性,拟以诺德的翻译导向的文本模式作为蓝本,并依据功能派翻译理论,探讨如何采用工具型整体翻译策略来实现译文的预期功能。研究表明,诺德的翻译导向的文本分析模式能够较好地指导应用翻译实践。  相似文献   

15.
任何翻译伦理受主体社会文化的制约。中国传统翻译伦理主要建立在义务论的基础上,而西方翻译伦理则以功利主义为基础;中国传统翻译伦理注重体现人际关系,而西方翻译伦理则强调文本关系。这对现代翻译研究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大学时,教授诠释法律到得意处,往往是独尊府院所立之法,对其大讲特讲,而在介绍府院立法之外的"国家标准"等法律文本时则一带而过,明显缺乏兴趣.这表现在笔者那里就是当时认为只有全国人大明文揭橥的法律才是法律,其他的像行业"国家标准"这样的法治文本则只能归于各行业的"行规",虽然重要,可与法律这样的社会"公器"比起来,则就不在一个重量级.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析了高校外事文本的语篇类型,外事文语篇兼具信息功能和呼唤功能,结合功能翻译理论分析外事翻译的特点,采取了交际翻译方法、编译法等方法,实现高校外事语篇的在目的语言中的功能对等,达到对外交流合作的预期效果。同时,也为外事翻译中译者主体性的发挥提供一个度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引言 在翻译实践当中,常常遇到翻译单位不知该如何确定以及文本类型难以分辨问题,由此而产生翻译策略不易遴选、译文风格难以统一等难题.翻译本质上是一个文本处理行动.无论国内还是国外的翻译研究,都致力于探索一个能指导不同文本的翻译的翻译策略或方法.然而,至今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法律英语词汇和句法结构特征上,忽略了法律文本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功能翻译理论认为,翻译方法和翻译策略必须由译文所要达到的预期目的或译文所要达到的功能来决定。不同的文本有不同的阅读预期,翻译过程中应考虑功能对等以再现原作风格。儿童文学的最大特点在于儿童情趣。翻译中只有保留原文的儿童情趣,才能达到功能上的对等,使儿童读者产生亲切感,引起共鸣。  相似文献   

20.
可译性与不可译性是悖论,是矛盾,是博弈,关乎语言、文化、思维方式、民族心理等内容.而这些内容的差异,多少会导致不可译现象的发生,阻碍翻译活动的顺利进行.为解决这些不可译"问题",本文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私法示范法》为语料库,采用直译法、意译法、直主意辅法等补偿手段,分析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例子,以说明法律文本中的不可译性是能够向可译性转化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