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市场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是创新方法链的重要组成部分,三者之间的协同效应为创新方法链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持。主要从制造创新方法链的协同性、三维创新协同原理、三维创新方法协同效应3个方面入手,探讨了制造创新方法链中市场创新、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之间的三维协同问题,揭示了三维协同创新的理论内涵和作用机理,认为三维协同创新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企业创新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产学研协同创新是提升高校创新能力,实现内涵发展的必然选择。从纵向角度分析了高校产学研协同创新在创新链上的地位与作用,从横向角度按照协同创新主体要素对高校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进行了分类。在此基础上,综合分析了影响高校协同创新的内部与外部因素,构建了高校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型。模型强调,高校内部协同创新必须通过高校内在的人才、学科、科研等诸要素之间的互动来实现;外部协同创新取决于高校与外部其它相关协同创新主体,如其它高校、政府、企业、科研院所之间的互动。  相似文献   

3.
客户协同创新强调利用客户与专业设计人员在知识经验和创造技能方面的不对称性,通过深度集成和团队的协同工作激发群体创造力,开发出具有高度创新性和市场主导力的新产品。分析了客户协同创新的工作机理,指出客户协同创新是按照螺旋上升的路径发展。在此基础上,研究客户协同创新系统如知识匹配等关键技术。最后,基于上述研究开发了客户协同创新系统,对客户协同创新进行应用实践。  相似文献   

4.
从百大研发创新奖的发展可看出,高端创新正呈现一些新特点、新趋势。高端创新是在原有创新理论集成的基础上,结合创新发展实践,对创新驱动发展内涵的一种新论述。高端创新源于"知识和技术"的突破式发明、"市场-技术互动"的宏观发明和"市场附加值"的高端颠覆式创新。高端创新推动技术向更高势能发展,推动市场向更高层次演变,进而形成企业、产业和国家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5.
《技术经济》2015,(10):34-41
基于中国生物制药产业协同创新的现实需求,通过大量现实案例总结与文献分析,识别了生物制药供应链的基本结构和协同创新机会,开发了包含"横向协同创新""纵向协同创新"和"深度协同创新"的生物制药供应链三维立体协同创新模式。从实践操作层面入手,构建了生物制药供应链三维立体协同创新平台,并分析了该平台的组织运行模式和功能。  相似文献   

6.
企业技术与市场要素协同是技术创新成功的关键。采用单案例研究方法,选取大华技术公司为案例,探索民营高新技术企业技术要素与市场要素协同机制。结果发现,产品中心是该企业实践技术与市场要素协同创新的最主要部门,具有高度灵活性,技术要素与市场要素协同呈层次性和动态性特征。随后,提出技术要素与市场要素CFI协同层次金字塔模型及其动态演进过程,打开了企业技术与市场要素协同的“黑箱”,对完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提升创新绩效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作为近年来最新发展的创新范式,协同创新已成为诸多企业创新发展中的战略选择。基于1 60家物联网企业的问卷调查数据,探讨了协同创新网络、创新主体互动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的作用机制,并运用探索性因子分析、回归分析等多种统计分析方法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显示,协同创新网络对创新主体互动有正向的积极影响,主体互动对企业创新绩效有显著影响,并在协同创新网络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存在部分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8.
随着经济全球化、网络化、信息化的加速发展,国内外竞争环境变化越来越快,产业创新已经成为国力差异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的决定性因素。从低碳和协同的视角,首先分析了区域低碳产业创新体系形成机理,然后构建了区域低碳产业协同创新体系,最后结合实证提出了“统一布局(机制设计)—源头创新(产业链整合)—互动渗透(技术扩散)”的区域低碳产业创新体系实现路径及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9.
杨坤  胡斌  吴莹 《科技进步与对策》2016,33(15):126-132
在全球化和知识经济高速发展背景下,主导或参与分布式创新网络以实现组织内外创新资源的分布式协同,成为企业的必然选择。“分布式创新网络知识协同空间”这一概念有利于从知识管理视角、信息空间的技术范式和分布式创新协同的效能目标来解释及评价分布式创新网络中的知识活动。在对分布式创新、协同创新、知识协同、信息共享空间等理论进行整合梳理的基础上,提出了分布式创新网络知识协同空间的概念,初步构建并分析了其系统构成及运行机制模型,并对相关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基于高等院校主导的协同创新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协同创新的本质是管理方式的创新,是经济全球化和技术不断发展的必然产物。在借鉴美国I/UCRC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以高等院校为主导的协同创新管理模式。该模式强调协同创新的基础在于政府、企业和相关科研机构整合优势资源,实现资源共享与优势互补,以项目合作构建创新系统内部紧密型组织结构,并在刚性纵向一体化的前提下充分采用柔性的管理方式,以适应快速变动的环境。  相似文献   

11.
运用“网络的网络”、联结强度和块模型整合构建协同创新网络协同度测度模型,评价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间、学研间和产学研间的协同创新网络协同度。基于我国航空航天装备制造、3D打印和新能源汽车3个战略性新兴产业联合发明专利数据开展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航空航天装备制造、3D打印和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协同创新整体处于低网络协同度状态,企业协同创新和学研协同创新都具有高网络协同度,而产学研协同创新具有低网络协同度;考虑联结强度的加权网络更符合现实,联结强度、平均度数中心度是保障企业协同创新和学研协同创新高网络协同度的重要条件,核心—边缘结构稳定性是保障产学研协同创新高网络协同度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2.
企业进行跨边界网络化合作的目的是利用网络整体效应,实现创新和利益最大化。目前,企业合作过程中面临的关键问题是如何实现组织间协同。通过对技术创新网络协同影响因素及其形成特征进行分析,提出了5种协同状态,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技术创新网络协同成熟度评价指标体系,结合OLED产业专利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有效测度技术创新网络协同成熟度,得出全球OLED产业形成的技术创新网络处于协同成熟度模型的管理级,即组织协同阶段。  相似文献   

13.
知识搜寻协同对创新绩效影响的“黑箱”机理是什么?其中,外部搜寻环境扮演了什么角色?影响机理和环境之间有什么样的互动关系?围绕上述3个问题,构建一个有中介的调节效应模型,以中国本土生产性服务企业为样本进行分析,得出如下结论:①知识搜寻协同对创新绩效有正向影响;②情景双元在知识搜寻协同和创新绩效的关系中发挥中介作用;③网络惯例对知识搜寻协同与创新绩效的关系具有调节作用,而这种调节作用是通过情景双元的中介实现的。最后,为我国生产性服务企业基于搜寻协同的创新绩效提升提出可行策略。  相似文献   

14.
采用中国省域面板数据,通过构建军民融合协同创新变量,基于地理邻接和要素流动两种权重矩阵,实证分析军民融合协同创新对国防创新绩效的影响及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国防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在空间分布上呈显著集聚特征;在地理邻接权重和研发资本流动权重下国防创新绩效存在显著空间溢出效应;从对本地区的影响看,产-研和产-学两类互补型协同对国防创新绩效有显著促进作用,研-研和研-学两类替代型协同则不利于国防创新,区域创新水平和对外开放均对国防创新有益;从对周边地区的影响看,研-研协同显著提升周边地区的国防创新绩效,产-研协同则对研发资本流动关联紧密地区的创新绩效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This paper explores ongoing debates about the role that codified forms of knowledge play in fostering innovative behaviour. It aims to provide an empirical exploration of the use of codified sources of information for innovation at the firm and sectoral level. Despite considerable interest in David and Forays (1995) work on the codification of knowledge and the changing nature of innovation due to the use of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there are relatively few empirical studies that probe the role of codified sources of information in the innovation process. Our goal is to assess how important codified sources of information are for innovation among different firms and sectors. We find that use of codified sources of knowledge is highly concentrated in high technology sectors and among firms with existing absorptive capacity. The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use of other sources of information for innovation is a strong predictor of a firms use of codified sources. The data used for the analysis is based on The Netherlands Community Innovation Survey (II) for the manufacturing sector and covers over 2001 firms in 11 industries.JEL Classification: L60, O32, O33  相似文献   

16.
以创新生命周期、创新要素、创新能力、创新协同度为维度,构建主流与新流创新的四维理论模型,剖析主流与新流创新要素演进规律,阐释创新要素优化配置方式。开展多案例实证研究,总结和提炼中国企业主流与新流创新要素优化配置规律与启示。结果表明:①创新能力、要素适宜度、创新协同度的变化与创新生命周期演进趋势基本一致;②企业要素优化配置方向是充分挖掘创新潜力、提升要素适宜度,从而确保创新活动达到优化状态;③企业可综合采取适应型、协同型和更替型要素配置方式,促进主流与新流协同发展,实现最高创新能力水平和最优创新绩效。  相似文献   

17.
在对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特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指出技术协同创新是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的模式选择和发展趋势。通过对当前中国装备制造业技术协同创新存在问题和不足的深入分析,构建了由驱动力机制、资源供给机制、双元协同机制和合作激励机制4个部分构成的装备制造业技术协同创新运行机制框架。根据装备制造业技术协同创新运行机制的特点,提出了提高装备制造业技术协同创新水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政府采购作为需求侧政策工具,在一国科技自主创新中起着重要作用,我国为早日加入《政府采购协定》(GPA),暂停实施科技自主创新政府采购政策。从逻辑上看,我国科技自主创新政府采购政策面临两难困境:内有实现科技强国的现实需求,外受GPA等国际规则约束。困境的主要原因在于太过强调科技自主创新目标与国际规则间的对立,忽视了两种目标的协同。由此,提出双重目标协同的“第三选择”,也就是以法治方式实现两难困境的统合。通过立法模式和立法技术选择,对该领域法律进行整合与重构,将科技自主创新政府采购政策逐步分解、融入到相关法律中,使之对内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需求,对外满足国际规则要求。  相似文献   

19.
企业技术创新是一个由各个环节不同技术创新主体协同作用的过程,分析了技术创新主体系统的内涵,对技术创新主体间的协同作用进行了系统动力学分析,通过分析提出对技术创新主体进行柔性激励,创造有利于创新主体协同的环境,以提高创新主体间的协同度,从而共同实现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企业如何通过创新活动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学术界和企业界共同关注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基于创新管理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和情景因素理论,以环境动态性和竞争性为调节变量,深入探讨双元创新及其协同性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通过对252家高新技术企业多源问卷调查的实证研究表明:利用式创新、探索式创新与双元创新协同性对企业可持续发展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但对企业可持续发展各维度的作用机制不同;动态与竞争环境下,探索式创新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更为显著;环境动态性和竞争性均正向调节探索式创新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环境动态性负向调节双元创新协同性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