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9 毫秒
1.
公司制是现代经济中最重要的企业制度,而公司治理结构是公司制的核心内容之一,它设计的恰当与否,关系到公司制企业能否有效运转,就世界范围来说,现代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有多种形式,日本企业中流行的公司治理结构叫以银行为主导的公司治理结构,它孕育于战前,产生于战后日本特殊的历史背景和经济条件之下,对战后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尽管目前日本以银行为主导的公司治理结构已不太适合于其高度发达的经济,但对其他国家赶超型经济的发展,它仍然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对于正在全国推行现行企业制度的我国来说,借鉴意义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2.
对日本企业融资方式及其治理结构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企业采用的是银行主导型融资方式,产由此产生主银行内部控制型的企业治理结构模式,这种曾经促使日本经济快速腾飞的融资模式和治理结构是目前日本难以摆脱困境的根本原因,目产我国国有企业融资应采用“间接融资为主,直接融资为辅”的方式,其治理结构为证券市场,银行制度,融资结构“三位一体”的方式。  相似文献   

3.
日本企业伦理与治理结构的协同演进与创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日本企业开始采用内部控制型治理结构。之所以形成这种治理结构的根源在于日本企业的伦理属性决定了其企业的发展模式。从董事会治理伦理、股东治理伦理以及主银行治理伦理三个角度都可以体现出日本企业独特的治理特点。随着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日本企业的治理结构和伦理观念在协同演进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变化,两者的逻辑关系决定了日本企业治理结构的创新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日本经济萧条巳历经10年之久,各种景气对策难有作为。造成日本景气对策收效甚微的原因何在?—个隐藏在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就是,由于新的博奕者的出现,使日本现有的主银行相机治理结构已经难以满足现代市场竞争的要求,要使日本的经济重新焕发生机,就要大胆地对银行和企业进行结构重组.日本公司治理结构变革的趋势应是在导入英美治理模式的同时,继续保持日本原有的内部管理型制度。  相似文献   

5.
近期日本相互持股在总体上表现出解体趋势,同时在结构上又表现出不同的演变特征。主要原因在于,日本整体经济状况发生变化后,相互持股的负担和风险性增大,对主银行的依赖降低,保持与客户长期交易关系以及进行商业关系的战略重组等。相互持股的近期演变在融资体制、股票市场、治理机制、内部劳动力市场等方面对日本的经济体制产生了重大影响。对于日本相互持股近期演变进行深入研究,对于中国企业改革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交叉持股的变化与日本公司治理改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交叉持股是战后日本企业规避国内外敌对接管收购的防御性安排。作为日本公司治理模式的重要特征之一,它是主银行融资监控主导地位、企业内部经营阶层和雇员长期雇佣体制、经营决策侧重长期目标的基础。但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银行陷入坏帐危机,企业经营出现困境,这些都暴露出日式公司治理模式存在的问题。拆除以银行为核心的交叉持股的关系资本结构成为日本公司治理改革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日本企业治理结构的变化及其原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技术、经济制度、国际环境和国内经济状态的改变,日本传统的企业治理结构开始发生变化.目前,这种变化主要表现为日本企业治理结构中的经营者、所有者、银行的地位与作用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日本主银行制度演变的路径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日本主银行制度源于战前的银行体制和二战期间的“军需企业指定金融机关”制度。战后,日本金融体制基本被保留下来,在日本经济恢复和高速增长期,日本企业与银行通过相互持股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了企业和银行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良性循环.但是,在20世纪90年代日本泡沫经济崩溃以后,紧密的银企关系加剧了企业危机与银行危机的连锁反应,导致银行与企业相互羁绊的恶性循环.  相似文献   

9.
日本式公司治理结构的形成、机能及其演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日本企业治理结构与英美国家相比有自身的显著特征。它的形成与日本的历史和国情有关。这种特殊的治理结构曾是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增长的微观基础,然而今日又成为日本经济恢复的制度性障碍。具体说,即原有促进经济增长的机能转换为诱发投资过剩的机能。目前日本的股权结构、董事会组织结构和主力银行的监控机制都在发生变化。其变化的取向可能是日本治理结构原型与美英式治理结构的融合。  相似文献   

10.
日本企业集团化对经济高速增长的作用──兼论对我国发展企业集团的借鉴意义伞锋企业,是微观经济的主体,是国民经济的细胞。只有造就出一大批一流的企业,带动企业整体水平的提高,国民经济才能实现高速增长。日本的企业集团就是以这样的大企业、银行和综合商社为核心而...  相似文献   

11.
日本大企业金融在“泡沫经济”形成与崩溃过程中表现异常,造成这种异常表现的原因是日本金融体系固有的特与惯例-大企业的低成本融资结构,双重利率结构、四大证券公司的市场垄断,稳定股东的保险机能等,日本大企业的这种资金循环对日本经济走势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2.
日本大企业金融在“泡沫经济”形成与崩溃过程中表现异常。造成这种异常表现的原因是日本金融体系固有的特性与惯例一大企业的低成本融资结构、双重利率结构、四大证券公司的市场垄断、稳定股东的保险机能等,日本大企业的这种资金循环对日本经济走势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3.
在战后的半个世纪中,日本大企业的所有权结构发生了引人注目的变化,所有权结构的变化对其经营战略乃至于整个日本经济高速,稳定的发展,都产生了深刻影响,本文试图通过揭示日本所有权安排与大企业经营战略的联系,对正处于高增长阶段并致力于产权改革和企业机制重建的我国有效地借鉴别国的经验,提供点几参考。  相似文献   

14.
周芳 《辽宁经济》2005,(1):108-108
企业作为从事集体生产的经济组织,其治理结构体现出明显的委托代理关系.在公司治理结构基本合理的企业中,委托者为了维护自身利益,需要对代理人进行监督,尤其是内部监督,因而产生了内部控制的问题.而内部控制发展的主题是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即会计监督是企业内部控制的核心.会计的两大职能(反映和监督)中,监督职能反映了会计工作参与企业管理进行内部控制的作用.会计工作的核心地位及对企业经济信息的拥有量决定了其在企业中是内部控制中的最佳执行者.  相似文献   

15.
进入90年代,日本经济陷入了长期萧条,增长乏力,堪称得了“日本病”,在这次经济萧条中,企业出现了明显的“两极化”现象,突出表现在:大企业与中小企业的分化;外向型制造企业与内需型非制造企业的分化,两极化现象的出现,既是日本经济长期低迷不振的结果,反过来又成为阻碍日本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升级,阻碍日本经济良性发展的消极因素,本文拟就日本企业两极化的原因和对日本经济的影响做出论述。  相似文献   

16.
日本跨国银行在80年代的迅速发展和壮大,对日本经济、亚太各国经济和世界经济都已经并继续产生日益深刻的影响。本文拟对此进行初步的探讨。 一、日本跨国银行的发展对日本经济的影响 (一) 有助于解决日本海外工商企业的资金来源和周转。  相似文献   

17.
从日本经济的衰退论日本公司治理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本的主办银行治理模式对日本经济赶超欧美起了很大的作用,随着经济增长速度的下降,过去作为集团内部效率监督者的银行,其重要性和有效性都下降了,这就造成了股东利益保护的严重真空。因此,促使日本对公司治理模式进行变革.  相似文献   

18.
信息技术革命与银行业的变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探讨了信息技术革命对银行业的传统业务和产业组织结构的影响。未来银行业的发展战略是利用金融工程技术为个人和企业提供风险管理服务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银行业出现分散化和集中化并存的趋势 ,而内部组织结构和决策系统的设计将成为影响大银行的运行效率和竞争能力的重要因素。在强化银行内部风险控制和风险管理的自我责任的同时 ,通过市场纪律加强银行治理将成为银行监管制度改革和设计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9.
阎志军 《开放导报》2008,(1):106-108
巴塞尔资本协议在为国际活跃大银行创造公平竞争环境的同时造成不同规模银行之间竞争环境的不平等,对中小银行产生了不利影响,并进而有可能对银行市场结构、中小企业贷款、区域经济发展等方面产生负面影响。这需要各国监管当局给予充分重视,采取相应措施加以校正。  相似文献   

20.
从日本主银行制谈我国银企关系改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主银行制是二战后日本银企关系的基本模式,它对战后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也是造成目前严重困扰日本经济的银行巨额呆帐的原因之一,认真分析日本主银行制的利弊得失,对我国银企关系改革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