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45 毫秒
1.
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是为了满足各利益相关者进行决策的需要,要求所披露的信息必须与决策相关。经常性损益和非经常性损益构成损益项目,收益结构的合理性能体现公司的持续盈利能力。因此,上市公司非经常性损益的规范、充分披露意义重大。本文主要对非经常性损益的界定和披露问题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非经常性损益披露的规范性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描述中国上市公司非经常性损益2001年正式披露起至2011年11年间发展变化趋势的基础上,结合2007年新会计准则实施后的分项披露频率及特征,探讨其不同类型项目的市场反应差异。研究发现,11年间非经常性损益在企业净利润中占比整体大幅上升,已成为企业净收益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日趋稳定。此外,针对非经常性损益分项构成的价值相关性研究显示,投资者在对非经常性项目定价过程中,区分了非经常性损益的发生频率及其交易与事项的具体特征,特别是对于偶发的经营性损益,其定价系数甚至高于企业正常损益(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净利润)的两倍。  相似文献   

3.
非经常性损益相关规定的国内外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非经常性损益涵义界定和披露上,国内外立足于不同的经济情况均有不同的规定。非经常性损益涵义的界定不同,相应披露的非经常性损益的具体项目也不同,同时对企业的净利润的影响程度也有较大差异。本文试图通过对非经常性损益规定的国内外比较来为我国完善非经常性损益规定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4.
唐露茜 《现代商业》2012,(7):216-217
根据证券市场环境的变化以及新企业会计准则的执行情况,证监会公布了《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解释性公告第1号——非经常性损益(2008)》。对非经常性损益的一系列修整反映了我国对"损益"认识的不断深入。本文试图从理论角度探究非经常性损益的界定和披露,比较分析不同国家关于非经常性损益的准则规定。  相似文献   

5.
本文借助上海梅林公司披露的年报分析得出,公司连续3年内,非经常性损益在利润总额中占很大比重。为了避免上市公司利用非经常性损益来操纵利润,应当重视经常性损益项目披露。  相似文献   

6.
韩莉 《商》2012,(6):129-130
近年来上市公司披露的年报数据中,非经常性损益日益演变成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重要手段。本文通过非经常性损益的理论分析、政策解读等,对非经常性损益进行了初步研究,并且对相关政策提出建议,旨在完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7.
非经常性损益政策披露至今已有11年,2008年证监会对非经常性损益政策进行了修订,将列举项目增至21条,比修订前增加了6条.国内学者对非经常性损益的研究涵盖范围广,但主要集中于两点:一是关于非经常性损益政策披露的现状研究;二是非经常性损益盈余管理研究.  相似文献   

8.
赵婧 《商业会计》2012,(20):32-34
非经常性损益是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披露中不容回避的重要问题.本文特别梳理了IAS1涉及特殊项目披露的修订历程,分析最新要求,以期对我国非经常性损益披露现行制度的完善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张磊  李平 《现代商贸工业》2015,36(1):134-135
目前我国对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非经常性损益管理、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对企业财务报表的影响及非经常性损益对证券市场的影响等方面。我国对非经常性损益的研究趋于单一,只是对非经常性损益的浅层研究,并没有对其进行深入研究,也没有太多有价值的研究成果。我国大都是站在上市公司的立场对其进行研究。很多研究只是使用某年或某几年的一些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来分析企业非经常性损益项目披露存在的问题、披露会对企业的财务成果产生的影响,或者使用案例说明上市公司利用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对利润进行平稳的操纵。我国应该将证券监管部门的有效监管与企业一定的自主行为有机的结合起来,促进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国际会计准则以及我国相关财务制度关于非经常性损益的界定和披露要求进行介绍和对比,寻找对非经常性损益合理有效的规范途径。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中国上市公司中报和年报数据进行假设检验,以考察企业业绩组合、企业业绩差异与中报披露时间选择之间的关系。本文得出的研究结果认为上市公司管理层在中报披露和预约披露中可能存在信息操作,同时由于管理层的组合动机和信息操作行为,扭曲了年报和中报的披露时间安排。本文证实企业业绩组合、企业业绩差异对中报披露的时间选择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会计造假案时有发生,会计信息披露的真实性越来越为人们所质疑,我国上市公司年报披露的财务数据正面临着巨大的信任危机。本文选择由赊销行为产生的应收账款为检测点,对沪市A股上市公司2004年年报中披露的应收账款及其他应收款的静态财务数据和动态发展趋势进行分析,针对分析结果提出一些笔者的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首席财务官(CFO)在现代公司治理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增强,薪酬的高低对其在公司治理中职能的发挥具有重要的影响。根据2006年披露的我国上市公司年度报告,全面地对1081家上市公司首席财务官(CFO)的年度薪酬及其相关问题进行了研究,有助于系统地了解和认识我国上市公司首席财务官年度薪酬的基本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4.
上市公司年报披露的及时性:公司业绩与审计意见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我国上市公司2003—2005年的数据作为样本,主要采用非参数方法检验上市公司年度报告披露的及时性与公司业绩和审计意见两个因素的关系。结果显示:业绩差的公司比业绩好的公司年报披露更加不及时;被出具非清洁审计报告的公司比被出具清洁审计报告的公司年报披露更加不及时;公司被出具的审计报告严重程度越高,年报披露越不及时。  相似文献   

15.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comprehension difficulties arising from the highly-specialized writing formats of listed companies’ annual reports, this research evaluates investors’ comprehension of annual reports and discusses ways to improve their understandability. The Cloze method is employed in this experimental study involving university students and preliminary testing. This research concludes that the understandability of Chinese listed companies’ annual reports is close to the comprehension capacity of semi-professional investors but beyond non-professional investors. The extensive use of a great number of accounting jargons is likely the main cause for comprehensive difficulties for non-professionals. Translated from Kuaiji Yanjiu 会计研究 (Accounting Research), 2004, (12): 23–28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黑龙江省27家上市公司2004年-2012年期间的241个公司-年度样本进行研究,发现黑龙江省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透明度较低,呈逐年下降趋势,多数样本公司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利用应计项目平滑上市公司会计盈余的行为,导致投资者无法充分了解黑龙江省上市公司真实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这对提升黑龙江省上市公司的形象极为不利。黑龙江省应完善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制度,提高财务报告透明度,以吸引更多投资者。  相似文献   

17.
上市公司非经常性损益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静  孙海凤 《商业研究》2011,(11):186-190
根据沪市上市公司2010年年报数据,本文采用非经常性损益贡献率指标,利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分析了不同类型T族公司利用非经常性损益调节净利润的程度和手段,认为监管制度对T族公司利用非经常性损益调节净利润具有较强的导向作用,受"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正值"的限制,"摘帽"公司更注重通过提升主营业务收益来实现扭亏,而未受非经常性损益限制的"摘星"和恢复上市公司则更多地通过做多非经常性收益项目、增加净利润来扭亏,政府财政补贴、资产出售和债务重组仍然是它们做多非经常性收益、实现扭亏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8.
公司股票发行与上市制度、证券管理体制及上市公司内部治理结构的缺陷是造成上市公司年报粉饰行为产生的主要原因。改革上市公司配股政策、修改退市条件、加强证券市场法制建设、理顺和协调各部门监管职能、降低国有股权集中度、建立激励约束机制等是解决上市公司年报粉饰行为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This study compares the Internet (corporate web pages) and annual reports as media of social responsibility disclosure (SRD) and analyses what influences disclosure. It examines SRD on the Internet by Portuguese listed companies in 2004 and compares the Internet and 2003 annual reports as disclosure media. The results are interpreted through the lens of a multi-theoretical framework. According to the framework adopted, companies disclose social responsibility information to present a socially responsible image so that they can legitimise their behaviours to their stakeholder groups and influence the external perception of reputation. Results suggest that a theoretical framework combining legitimacy theory and a resource-based perspective provides an explanatory basis for SRD by Portuguese listed companies.  相似文献   

20.
王樾 《财经论丛》2011,(1):84-90
重点回顾国内外学者关于公允价值应用的实证研究,其研究中心主要集中在公允价值与公开市场股票价格的相关关系上。并以此为基础,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以2007-2009年沪深两市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围绕公允价值计量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含量的影响问题,探究新会计准则中采用的公允价值所带来的经济后果,最后对公允价值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